美軍趁天災發動攻勢,換來一場慘敗,美方高官卻說了一句大實話!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趁特大洪水災害來襲的極度困難之機,向中朝軍隊發動了所謂的“夏季攻勢”。可到頭來,他們換來的卻是一場損失8萬多人的慘敗。
不過,戰后美方一位高官卻說了一句大實話,將這次戰敗的原因歸結為三個“沒選好”……
1951年9月17日深夜,天陰沉沉地伸手不見五指,山風呼呼刮著,臨津江東岸陷入一片沉寂。整裝待發的志愿軍將士在坑道里個個好似將要下山的猛虎,等待著沖鋒時刻的到來。
20時整,隨著指揮所兩顆紅色信號彈升空,“轟隆隆,轟隆隆!”志愿軍強大的炮火打破了夜的寧靜。炮火下,一支精銳的突擊小分隊,似一把利劍急速插向敵前沿。他們是屢建功勛的140師418團3營的官兵。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這是一場粉碎敵人所謂“夏季攻勢”的關鍵性戰斗。
1951年,敵人共發動了兩次比較大的攻勢,即“夏季攻勢”和“秋手攻勢”,夏季攻勢是從1951年7月20日開始的。
當時該國北部連降大雨,山洪暴發,河水漫溢,泛濫成災。一般河流水位上漲了三四米,最高達8米;水流速度每秒4-6米,最高達7米。洪水聽至,交通中斷,堤防潰次,房屋坍塌,物資被沖走,裝備毀壞。人畜傷亡,洪水來勢之猛,待續時間之長,危害范圍之廣,為該國近40年來所罕見。
洪水破壞下,三登附近變成了一片汪洋。志愿軍的一些倉庫、醫院和高炮陣地均遭水淹,安州魚波車站及平壤附近全部被洪水吞沒,后來幾乎所有的路面被沖毀,路基被沖塌,205座公路橋梁全被沖垮。栗里至逍遙里的沿河公路交通中斷達20天。
不少橋梁都是修好了又被沖毀,沖毀了又被修好,反復多次。主要鐵路橋如京義線上的大寧江、西清川江、南大同江橋,滿浦線明文橋、平殖線東同江、東沸流江橋均被沖毀,每座橋平均沖壞3次。清川江橋先后被沖毀9次,德池川橋中斷通車45天,禿魯江橋中斷達13天,整個鐵路運輸線被一切斷。
洪水突然暴發時,三登有一個高炮營沒來得及撤出,干部戰士被逼得上了高壓線,結果高壓線被壓斷了,淹死了167人。炮也被沖跑了,大量的庫存物資和一些待避的汽車也被沖走,露天存放的物資幾乎全部順水東流。
8月18日,敵人趁志愿軍遭受特大洪水災害的極端困難之機。集中美軍和李偽軍3個師的兵力,在航空兵、裝甲兵的支援下,向北漢江以東至東海岸約80公里的人民軍止面發動進攻。發起了所謂的“夏季攻勢”。
“夏季攻勢”開始后的第3天,即8月21日,敵轉入重點進攻。戰斗異常激烈。有的陣地人民軍與敵反復爭奪達10余次,經過7天的激戰,奪回了部分陣地。此時,敵我雙方為加強各自的兵力,都迅速地調整了部署,準備再戰。
9月1日,敵人又重新發起了進攻,每日不斷地以營、團的兵力,向人民軍的項嶺、杜密里以北773.1高地、大禺山以北的七峰、1211高地及加里以北的陣地攻擊。
戰至9月8日,敵人傷亡慘重,僅占領人民軍部分前沿陣地。
9月9日,李偽軍第8師每天以1個多團的兵力,在大量飛機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黃基至樺魚約4公里人民軍防守地段連續攻擊,防守地段的人民軍第3軍團的1個團頑強抗擊,晝失夜反,與敵激戰4天,陣地屹立未動。
14日敵人又將進攻重點集中在道味峴至蘆田坪4公里地段上,每天以4-5個營的兵力進行輪番攻擊,人民軍第3軍頑強防守,又激戰4天,敵仍寸步未進。
至9月13日,敵人除了在杜密里以北851高地、1211高地繼續保待進攻并一直持續到10月中旬外,其他地段均已被迫停止進攻。敵人攻擊851高地傷亡慘重而無所獲,所以他們把該地稱為“傷心嶺”。
9月18日,敵人在東線戰場發動的“夏季攻勢”終于被粉碎。在東線人民軍粉碎敵人“夏季攻勢”的過程中,志愿軍第64軍、47軍、42軍、26軍各一部分兵力,先后向德寺里、339.1高地、西方山、平流峰等敵人陣地發起了攻擊。
在多次攻擊中,指導員李延年自始至終隨部隊戰斗在炮火的最前沿,為他們連后來單獨執行突擊隊任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夏季戰役中,中朝兩國軍隊全線共殲敵8萬余人。中朝軍隊勝利地粉碎敵人的“夏季攻勢”后,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說:“這次的攻勢是沒選好時機、沒選好地點、沒選好敵人的敗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