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的外貌衣冠在初次見面時尤為重要,因為很多人喜歡憑借人的衣著打扮來判斷一個人的職業、身份地位等。憑外表判斷一個人的方法有時是有效的,但在另一些時候卻容易鬧笑話、甚至引起誤會。
在建國初年,就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天,一位老人來到南方某軍區大門口,他衣著樸素,看上去只是為普通老百姓,卻聲稱要找當時的司令員,這個請求卻被秘書婉拒了,最后,因為他留下的一張紙條,他的身份才被大家所知,這位老人到底是誰呢?他留下的紙條上寫了些什么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衣著破爛老人找司令員
事情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天,一位衣著樸素、留著大胡須的老人來到了南方某軍區大門口,門口守衛的哨兵看到陌生人前來,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就上前詢問。
老人告訴哨兵,自己是來找司令員的,名叫孫毅,希望哨兵能去通報一聲。可哨兵并不記得此人,同時,哨兵感到非常困頓,因為他看老人穿的并不富裕,看起來只是一位平民百姓。但越是看似普通的人,往往越危險。因為擔心司令員安危,哨兵并未通報。
但老人一再堅持要見司令員,希望哨兵能夠通報。哨兵見眼前這位老人如此堅持,自己也不好拒絕,就幫老人報告了司令員秘書。
司令員秘書接到哨兵打來的電話后,秘書只覺得孫毅這個名字比較耳熟,但卻想不起來是誰,他問哨兵,這位老人是否是乘專車過來的,哨兵說并沒有看到專車。
秘書聽到這里,果斷拒絕了老人的要求,他讓哨兵轉告老人,司令員正在開會,不方便接待。
未見司令員后留下紙條
因為在秘書看來,憑著這位普普通通老人的身份地位,怎么會認識司令員,他分明是在說謊,當然,這件事不能叨擾司令員,他需要趕緊打發這位老人離開。
老人聽了哨兵的傳話,感到非常失望,他本來想再等等,可眼見天色漸晚,老人不得不離開。臨走之時,他決定寫張紙條,交代哨兵一定要把這張紙條交到司令員的手里。
其實,司令員根本沒有在開會,這套說辭不過是秘書拒絕老人的謊話罷了。當這張紙條給到司令員的時候,老人已經離開許久。司令員打開紙條,映入眼簾的是一行熟悉的字跡。司令員立即認出了這是誰的筆記,于是他趕緊派車去追老人。
那么,這位衣著破舊、名叫孫毅的老人到底是誰?他為何能讓司令員如此在意呢?原來,這位老人可不是一般人,他大有來頭。
老人身份被揭示
這位名叫孫毅的老人出生于河北,因家中經濟窘迫,他被迫早早出門謀生,后來加入了國民黨,成為了一名國民黨士兵。
后來,孫毅在軍中表現突出,被升為國民革命軍參謀長。但孫毅懂是非,也有愛國之心,他漸漸地看到了蔣介石的真面目,決定起義,后來成功加入了紅軍,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3年,孫毅因表現優秀成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道路上越走越遠。據說,他在多次革命戰爭中表現突出,立下了不少戰功,因此非常受當時領導人的賞識,包括當時赫赫有名的朱德將軍。建國以后,孫毅更是被授予了開國元勛的頭銜。
但革命家孫毅依然沿襲著革命時期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他平時的吃穿用度與普通老百姓并無區別。因此,孫毅的日常打扮與生活方式,才讓哨兵與秘書誤會是窮苦百姓。
盡管他自己舍不得花錢,卻把自己攢下的錢做一些對他來說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他會給有需要的青年人買書,因為在孫毅看來,青少年時期應該多讀書,他希望祖國的青年一代能夠學到有用的知識,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
孫毅將軍戎馬一生,心懷國家與人民,有著頑強的毅力與斗志,在革命道路上不怕犧牲、甘愿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如此輝煌燦爛的一生。此外,老一輩革命家這種高尚、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學習與發揚。
而在新中國成立后,孫毅將軍并沒有因為自己功勞顯著就選擇一種奢靡的生活,相反,他依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決絕生活上任何的鋪張浪費,并主動關懷與幫助祖國的下一代人學習與成長,這種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