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召開,公布了第三批入選高校名單,并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超常規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加快構建學生標準體系、導師標準體系、學院標準體系、校企合作和區域合作標準體系等。
2010年,教育部發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2017年,“卓越計劃2.0”開啟,提出布局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
2022年8月,教育部、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支持部分高校和中央企業試點共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通知》,公布了首批18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10所高校和8家央企,其中10所高校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首批入選的大學都是理工科985名校,除了清華、北航、北理來自北京外,其他7所高校分別地處浙江、黑龍江、上海、江蘇、湖北、重慶、陜西。第二批入選的高校共14所,分別是: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同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南方科技大學。
2023年9月,第二批入選的14高校,門檻有所降低,有985大學、211大學,也有新晉的雙一流大學,其中北京有3所,江蘇有南航和南理2所211大學入選,值得關注的南科大,作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作為深圳的高校代表入選。
2024年9月,入選的第三批8所高校分別為:北京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由此,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共計32所大學,除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少數名校外,工科類名校悉數入選。
從32所入選高校來看,985大學共17所,占比超過了一半,其他以211大學為主;從高校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有7所,江蘇和陜西各有3所,上海、湖南、廣東、黑龍江、湖北、重慶則各有2所,其他還有來自浙江、遼寧、山東、四川等四個省份,分布也較為均衡。
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等都有所不同。目標是培養善于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和“卡脖子”問題的高素質、高層次、交叉復合型卓越工程師;授予的是工程類碩士或博士專業學位,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方式,基本修業年限較全日制而言可以適當延長。
與其他研究生培養方案不同,卓越工程師由課程學習、工程實踐、科研訓練和學位論文等四個方面構成,并給予各環節每項教育教學活動相應的學分;課程體系主要由理論課程模塊、實踐課程模塊、項目課程模塊構成,其中實踐課程模塊包括在企業現場及實驗室開展的各種工程實踐活動,項目課程模塊包括學生參與的基于各種重大科研項目的科研訓練活動。
工程科技正成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今年1月份,我國首次頒授“國家工程師獎”,81名個人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并獲頒獎章和證書,50個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并獲頒獎牌,這是我國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卓越工程師將越來越受到關注。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