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27日,蘇軍古曼年科(В.П.Гуманенко)海軍上尉4艘魚雷艇(104、24、44和111號)突襲在雷烏灣的德軍艦艇編隊。德軍編隊有2艘輕巡洋艦“萊比錫”號(Leipzig)和“埃姆登”號(Emden)、3艘雷擊艦(T-7、8和11)和3艘掃雷艦。對于這次突襲的情況,雙方各執一詞,一方認為獲得重大戰果,一方則認為攻擊無果,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1941年9月27日雷烏灣蘇軍魚雷艇攻擊示意圖
1941年9月26日,德軍艦隊進入里加灣,上午6時,德軍“萊比錫”號和“埃姆登”號巡洋艦以及3艘驅逐艦(T-1、8和11號)以及掃雷艦M-151和302號首先對蘇軍海岸炮兵第315連進行了炮擊。由于能見度差,德軍艦只在11時離開,一共進行了6輪射擊,“萊比錫”號發射了327發主炮炮彈,“埃姆登”號245發,驅逐艦51發。
9月27日兩艘巡洋艦又對蘇軍海岸炮兵第25連(2門130毫米火炮)和海岸炮兵第315連(4門180毫米火炮)進行炮擊。不久,擔任校正任務的德軍阿拉多型水上飛機報告,附近有蘇軍魚雷快艇出現,來者正是古曼年科的突襲編隊。
萊比錫號巡洋艦
對于蘇軍魚雷艇來說,德軍實力顯得異常強大。“萊比錫”號1931年服役,標準排水量6310噸,滿載排水量8100噸,最大航速31.9節,裝備3座3聯裝C28型150毫米主炮,2座雙聯裝C32型88毫米、4座雙聯裝37毫米和4門20毫米高炮,4座3聯裝500毫米魚雷發射管。而“埃姆登”號滿載排水量6990噸,8門C16型150毫米主炮。
旗艦“萊比錫”號立刻向其他艦艇通報了這一消息。“埃姆登”號瞭望哨也在10公里外發現了2艘魚雷快艇,巡洋艦立即停止炮擊。2分鐘后11時,德軍艦隊向魚雷艇開火,試圖阻止其接近,而蘇軍魚雷艇則改變航向躲避炮擊。11時25分,蘇軍魚雷艇開始施放煙幕并加速前進,準備在煙幕掩護下盡快接近到魚雷射程內。
24號魚雷艇于是一邊施放煙幕,一邊對德軍艦艇攻擊,1枚魚雷命中了德軍1艘驅逐艦。烏什夫指揮的魚雷艇在5-6鏈距離發射1枚魚雷攻擊了“萊比錫”號巡洋艦,又發射1枚魚雷攻擊了1艘驅逐艦。阿法納謝耶夫指揮的魚雷艇發射了2枚魚雷攻擊巡洋艦“萊比錫”號巡洋艦。德軍“萊比錫”號巡洋艦的炮彈擊中了蘇軍第24號魚雷艇(原第83號,1941年9月27日改為24號,艇長卡爾門斯基)輪機艙,之后烏什夫的44號魚雷艇(原111號,1941年9月27日改名44號,而114號則改為111號)冒險救援了24號魚雷艇的落水人員。11時40分,蘇軍魚雷艇停止了攻擊。
70年代的烏什夫
鏈接-烏什夫
全名鮑里斯-彼得羅維奇-烏什夫(Борис Петрович Ущев)1915年3月31日出生,1937年加入海軍,1939年畢業于伏龍芝海軍學校。1943年4月任獨立魚雷艇大隊長,1944年2月任魚雷艇第1支隊支隊長,1944年7月27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5年4月任魚雷艇第2總隊總隊長,1953-1955年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軍官學術課程班學習,1972年海軍上校軍銜退役,1996年3月13日去世。先后獲得1枚列寧勛章、3枚紅旗勛章、1枚二級烏沙科夫勛章、3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整個戰斗,“萊比錫”號巡洋艦消耗了153發炮彈,蘇軍魚雷艇發射了5枚魚雷-3枚對付“萊比錫”號巡洋艦,2枚針對驅逐艦。按照德方說法“由于彈藥和燃料嚴重消耗,編隊前往利耶帕亞進行補充”。蘇軍魚雷艇攻擊后,德軍驅逐艦T-7和T-8以及掃雷艦M151準備追擊,不過被蘇軍海岸炮兵火力所阻。
12時左右,2架伊-16殲擊機起飛迎接返回基地的魚雷艇。按照飛行員們的描述,魚雷艇攻擊的戰果是“1艘燃燒的驅逐艦被德軍拖往文茨皮爾斯,2艘驅逐艦和1艘巡洋艦被重創”。
1942年波羅的海艦隊Д3魚雷艇,最右艇長古曼年科
16時27分,返航的德軍編隊在文茨皮爾斯以西20海里發現了魚雷痕跡,“萊比錫”號巡洋艦立刻急轉躲避魚雷,護航的T-7號驅逐艦立刻開始進行反潛,之后又有2艘驅逐艦也加入這一行動,不過沒有收獲,在蘇軍記錄中,這一天沒有潛艇攻擊“萊比錫”號的記錄,最有可能的是Щ-319號潛艇(艇長海軍中尉Н.С.Агашин)的攻擊行動。
對于歷史學家來說,在雷烏灣戰斗中最大的神秘之處在于它的結果。每一方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釋戰斗的結果。據德國數據顯示,兩艘蘇聯魚雷艇在雷烏灣沉沒(事實上,只有一艘被摧毀-第24號)。
蘇聯的數據多樣性令人注目,有些甚至看起來很驚人,戰時的《紅星報》在1941年9月30日報道了“巡洋艦‘萊比錫’號沉沒”,在戰后不同回憶錄中,對此戰斗數據分別有“2艘敵軍驅逐艦被擊沉,另1艘被擊傷”,“巡洋艦開始下沉,驅逐艦被炸為兩截”,“輔助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被重創,另有1艘驅逐艦被擊傷”。德方的數據否認了蘇軍魚雷艇這次攻擊對于艦船的損害,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德軍艦船在這次攻擊中沉沒,而用2枚魚雷讓3艘驅逐艦沉傷同樣不現實。不過有一個問題不可回避的是,“萊比錫”號巡洋艦9月27日-10月20日在基爾港進行了維修,修復了水下部分。顯然,蘇軍魚雷艇的魚雷還是擊中了它,只是未能造成嚴重損害。
1942年6月古曼年科和水手長В.А.Огромнов奧格羅姆諾夫
由于德軍編隊的撤退行為讓古曼年科和他的戰友阿法納謝耶夫海軍中尉(А.И.Афанасьев)在1942年4月3日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鏈接-古曼年科
全名弗拉基米爾-波利卡爾波維奇-古曼年科(Владимир Поликарпович Гуманенко)1911年7月27日出生,1939年魚雷艇指揮官學校畢業,衛國戰爭爆發后7-9月所在魚雷艇共擊沉敵軍2 驅逐艦、2艘運輸船,擊傷2艘驅逐艦和1艘駁船,1942年4月3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3年任魚雷艇大隊長,1944年任魚雷艇支隊長。1951年畢業于里海海軍高等學校軍官學術課程班,1962年海軍上校軍銜退役,1982年2月17日去世。先后獲得1枚列寧勛章、4枚紅旗勛章、1枚二級烏沙科夫勛章、1枚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勛章、1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鏈接-阿法納謝耶夫
全名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阿法納謝耶夫(Алексей Иванович Афанасьев)1910年5月10日出生,1932年加入海軍,戰爭爆發時為波羅的海艦隊魚雷艇第2支隊的魚雷艇艇長,軍銜海軍中尉。1941年6-9月多次出擊先后擊沉敵軍3艘驅逐艦、6艘運輸船和1艘巡邏艇,1942年4月3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51年畢業于里海海軍高等學校軍官學術課程班,1961年海軍上校軍銜退役,1978年1月6日去世。先后獲得1枚列寧勛章、2枚紅旗勛章、1枚二級烏沙科夫勛章、1枚二級納希莫夫勛章、2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1枚二級衛國戰爭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1953年的阿納法謝耶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