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在作戰中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發揚我軍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誓死保持革命氣節。
為祖國爭光,為家鄉人民爭光,為犧牲的戰友報仇,誓與陣地共存亡!”
戰士們鏗鏘有力的宣誓聲,回響在偌大的山林里,他們表情視死如歸,毫無退意。
里面的戰士都是即將奔赴對越作戰前線的小英雄們,平均年齡甚至不到二十歲。
當戰地記者問到戰士們春節最想要的是什么時,最多的回答,不是金錢、不是榮譽,而是理解二字。
只因很多人都說:“現在去前線打仗的都是傻瓜!”“打吧,多犧牲點,以后搞計劃生育就好辦了!”
彼時正值寒冬臘月,而這些人的惡語更像一把把冰冷的利刃刺進戰士們的心里。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囂張的越軍沒有就此收斂,而是靠著修筑的軍事工體頻繁出兵騷擾我國邊境。
長期戰事對峙,我國實施各地軍區輪流奔赴對越前線作戰的計劃,而1986年冬,前線由蘭州軍區接手,167高地又改名為425陣地。
開頭便是號稱“夜老虎”的精英部隊——47軍139師417團在莊嚴宣誓,誓要奪下167高地(即425陣地)。
首長十分看好這個頗有盛名的突擊連隊,特此賜名417團勇奪167高地(即425陣地)的行動為“黑豹行動”。
黑豹,兇猛而又迅捷,便是對此次突擊行動最形象的概括。
團領導深知此次行動的重要性,為此進行了幾個月的集訓,挑選出了88名“敢死隊”隊員,開始了167高地(即425陣地)爭奪戰。
此戰役持續了十個多小時,可在激烈的戰場上,這十個多小時充斥著血紅的天空,血染的土地,彌漫的黑煙以及無情的炮彈……
“當年上戰場的88人,只剩不到10人能自己走下戰場……”
當年的“1·7戰役”究竟發生了什么?“黑豹行動”最后成功了嗎?
壹:
88名英雄,各自分成了火力隊、戰勤隊、通訊隊和醫療隊,戰斗代號都是“黑豹行動”。
每個小分隊有自己的行動代號,比如副連長郭繼額帶領的“黑豹突擊隊”,是88人中的第一梯隊,也是最精英的部隊。
“黑豹行動”中的第一突擊隊共31人組成,“1·7戰役”后,卻僅有6人存活。
他們六人每年都在隊長郭繼額的組織下,來到西安陵園祭拜犧牲的弟兄們。
蒼柏翠松,嚴肅地矗立在紀念碑旁,亦如當年守衛國家的戰士們一樣守護著沉睡的烈士們。
郭繼額眼眶微濕,他瞧著湛藍澄凈的天空,嗓音高亢嘹亮,仿佛還是“黑豹突擊隊”出站前的例行點名。
每一個戰友的名字他都仔細刻在了心底。一個又一個的名字蹦出,每當念到犧牲的戰友的名字,六人便會齊聲喊“到”。
明明只有六個人,卻喊出了31人二十多年前臨行時響徹山野的氣勢。
“報告!‘黑豹突擊一隊’應到31人,實到31人,匯報完畢!”
郭繼額喉嚨哽咽,每次點完名,總有拂過的陣陣微風為他們拭去臉龐上未干的淚水,就好像戰友們從來沒有離開過,
憶往昔崢嶸歲月,有人彈著吉他,有人唱著家鄉歌,大家歡聲笑語,一切是那么模糊,卻又那么切實。
戰場上的炮火與無情的敵軍也侵襲著他們的夢,回到那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后的幾年里,越軍仗著167高地(即425陣地)這般易守難攻的地勢特點,多次侵擾、偷襲我國軍隊。
雖然是小規模的爭奪戰,但只要打贏奪回陣地,便能打擊越軍囂張氣焰,還邊境一份安寧。
而“黑豹突擊隊”中的31人,便是經過層層嚴格篩選,才進入第一突擊隊,又稱“第一敢死隊”。
他們明白這稱號的榮耀,也清楚需要付出的努力。
戰士宋飛在加入敢死隊的那天,寫下了一篇日記:
“我出生在一個和平年代,也有義務去當兵、立功報效祖國。
我為加入敢死隊而驕傲,只有上戰場殺敵、保護人民和國家,才能使我的人生充滿意義……”
臨行前,每個人都要留下自己想要說的話,戰士馬占福對著錄音機,看著面前那個小小的方塊,承載著無數戰友最虔誠的愿望。
馬占福仿佛透過錄音機看到了在家辛勤耕作的母親,淚水打濕了眼眶,他深知此次任務艱險,哭著喊了26聲“娘”。
戰士們心中浸染著悲傷的情緒,看著眼前的少年抱著錄音機哭倒在地。
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馬占福在后面的戰斗中作出了和英雄黃繼光一樣的壯舉。
那拉地區,是極為重要的軍事據點,而167高地(即425陣地)便是其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拿下它,戰斗其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蘭州軍區接手昆明軍區的167高地(即425陣地),就是“黑豹突擊隊”要拿下的首要目標。
425陣地周圍的無名高地,都被越軍派重兵把守,他們也清楚此處陣地的絕佳位置,更是建立起許多密不透風的防御工事。
若我軍被動防御,只會放大敵軍優勢,愈發難打。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上級首長決定拔點作戰。
1月6日凌晨,“黑豹突擊隊”收到團指揮部的命令,即刻動身前往425陣地潛伏作戰。
貳:
1月6日黎明,在離敵軍陣地不到百米的距離,突擊隊隊員們已經匍匐著前進了三個多小時。
寒冬臘月,戰士們貼著冰冷梆硬的地面大氣不敢出,只能死死咬住圍在脖子上的三角巾憋住咳嗽。
“黑豹突擊隊”成功潛入167高地(即425陣地),分隊埋伏在不同作戰區。從出發到現在,戰士們在惡劣的條件下堅持了近20多個小時。
“黑豹第一突擊隊”隊長郭繼額摸清目前雙方位置后,堅持深入潛伏,找準時機,隨時突襲隨時敵人指揮所。
黎明漸漸拂曉,似乎是過于安靜,一切顯得不同尋常。不知是不是越軍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他們開始漫無目的地發射炮彈。
天空被射出的炮火撕開一道極細的裂縫,天色微亮,一場血戰開始。霧也漸漸升起來,讓敵我雙方作戰再上難度。
敵人無情的炮火不幸擊中了突擊一班埋伏的洞口,戰士郗文華當場被炸得體無全尸,身旁的戰友董永安和李秋平也受了重傷,另一隱蔽點的戰友們想要前來救助,都被眼神拒絕。
一旦暴露隱藏點,前面的潛伏都會白白作廢。
疼痛不斷襲擊著董永安,他狠狠咬住身上取暖的衣物,一手緊緊握住手榴彈,另一只手深深扎進泥土,一旦有敵人靠近便同歸于盡。
隱蔽在對面的戰士宋飛想要沖上前來救助,滿頭鮮血的董永安搖著頭,雙唇微張,想要說些什么,可奈何疼痛奪去了他的聲音。
宋飛視線模糊,止不住的淚水讓他無聲吶喊著,就這樣,他看著董永安保持著那個動作,最后如雕塑般犧牲。
李秋平拖著破敗的下身,想要往反方向引誘敵人,他的雙手狠狠釘進泥土,一幀一幀地爬行著。
天色已明,埋伏在暗處的戰士們看著他拖出60米長的血路后沉沉睡去,只為幫戰友們引出敵軍的炮火點。
馬占福在班長的指示下,憑借瘦小的身子穿梭在密林中,來到越軍的一個指揮所前,點燃了炸藥包,順勢炸傷了幾名巡邏的士兵。
這引起了越軍的針對,他們轉移大量炮火防守。
馬占福被擊中腹部,腸子都流了一地,他忍痛撿起塞了回去,全身因疼痛失去了力氣。
他癱軟在掩體旁,看著戰友們被一處哨洞里的炮火口壓制得抬不起頭,他深深憋了一口氣,努力摸索到那處炮火口。
腹部傷口血流成河,簡單地包扎自然起不了什么作用,腸子耷拉著,馬占福點燃兩顆爆破筒,毅然扔進敵人炮火口,誰料敵人迅速扔了回來。
馬占福疼痛難忍,他不停地喊著“娘”,撿回即將爆炸的爆破筒,塞回了敵人炮火口,傾盡全力,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炮火口。
“轟!”
一聲巨大的炮聲,馬占福殘破不堪的身體甚至飛到了半空。
戰士們心中怒火滔天,猩紅的雙眼,顫抖的雙手,用力扣響了手中的槍彈,一心只為替戰友報仇。
有的戰士哪怕槍里的子彈殆盡,心中的怒火也庇佑著他們,無視身旁流星般穿過的子彈,青筋暴起,直接徒手掐死了肉搏的越軍。
有的戰士哪怕身體被打得千瘡百孔,也要在最后一刻拉掉手榴彈的環,投入敵人的碉堡,只為報仇。
一個小時后,167高地(即425陣地)便被“黑豹突擊隊”隊員們迅速占領。
叁:
敵軍最后瀕死的反擊,其威力可謂是窮極末路。
一次又一次的反撲,讓我軍逐漸招架不住,隊長郭繼額看著一名又一名戰友的倒下,直接下令:
所有有意識能行動的戰士停止戰斗,迅速帶著負傷戰友撤離戰場!
而他自己選擇帶著六名隊友繼續堅守陣地。
毫無意外,大家集體抗命,“誓與陣地共存亡!”戰士們怒吼著,堅守陣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不知過了多久,越軍被我軍戰士的頑強意志所擊敗,隨著彈藥的耗盡,“黑豹突擊隊”堅守住了陣地,拿下勝利。
“1.7戰役”雖然規模不大,卻是戰況最慘烈的。
“黑豹突擊隊”隊員共88人,殲滅越軍近200名人,但我軍犧牲也是巨大的,最后能自己走下戰場的僅僅不到十人。
“黑豹行動”結束后,國家最快時間內為他們授予了功勛。“黑豹突擊隊”所有隊員都獲得了一等功或者二等功的榮譽。
而此次戰役中犧牲最大的四連也被評為“英雄四連”。
最后存活下來的戰士們,最后選擇了退伍復員。只因無數個夜里忽然驚醒,夢里揮之不去的炮火和犧牲的戰友們。
國家也沒有虧待他們,為其提供了優越的工作崗位,退伍戰士也逐漸步入普通人的生活,每年都相約于陵園中祭奠逝去的戰友。
又是一年冬,雪花飛舞,六人于1月7日再次相聚于此,他們撒完手中的酒,看著漫天雪花,心中思緒萬千。
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到”,不僅僅代表突擊一隊的隊員,也代表了整個“黑豹行動”的隊員們。
那年大家一起征戰沙場、為國爭光的歲月,會一直篆刻在他們心底,也刻在汩汩長流的歷史之河中,受人們敬仰。
中國人,中國魂,戰士們用鮮活的生命捍衛了我們的國土,雖然有些未聞其名的英雄,但我們的敬意絕無差別!
讓我們再次致敬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