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清晨東方的蒼穹緩緩升起,這一天于全國人民而言,都是值得歡呼雀躍的日子。
唯有蔣介石,在廣州的公館中來回踱步,煩躁不安地再度望向墻上的鐘表。
“時間到了,不能再猶豫了,我們的空襲計劃準備完畢,只要您一聲令下,即刻炮轟天安門!”
周至柔匆匆奔來,急切地催促著。
“我心里自有安排,不用你提醒我。”話里的篤信,讓周至柔沒有了再次勸說的余地。
“您真的要……”他只得試探性地開口詢問,還未聲張,便被蔣介石一口打斷。
“廢話!計劃必須照常不得有誤,今天我就要讓他們陪葬。”說著恨恨地望向遠方,語氣中的憤怒卻也暴露他心中的不安。
一刻鐘后,他突然走出屋子,本以為他要宣布發射,卻只艱難吐出四個字:
“計劃取消。”所有人聞聲大驚,蔣介石則無心理會,疲憊不堪地轉過身。
這一天中究竟發生了什么?蔣介石又為何臨陣退縮,放棄苦心經營的計劃?
計劃被迫取消
前一天深夜中,毛主席仍在如往常一樣處理公務,卻突然收到一份密報。
“這……可該如何是好,開國大典上人員眾多,老蔣一旦開始轟炸,我們如何防備?”
消息傳來后,本該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大家的心中卻生出不少擔憂。
“老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日加強天安門附近的空防,時刻保證群眾安全。但我料定他不敢實行這個計劃。”
未曾料,主席閱罷卻神色安然,旋即做出決斷。
“此事牽涉眾多,一來魚死網破不是他的本意,他必定是要想法子東山再起,可這個計劃要耗費巨額的資金和人力。
再者說,無論成與不成,對他都沒有好處。天安門附近就是故宮,炸毀歷史遺跡,他便要背上滔天罵名,如若計劃不成更是要淪為笑柄。”
毛主席的話語就像是定海神針,這才將眾人的心安了下來。
炸毀天安門雖然可以泄憤,可要為之付出的代價,誰人都無法承受。蔣介石臨陣突然改變決定,是他權衡利弊后的無奈之舉。
然而,一次的妥協并不代表他要善罷甘休,聽著街上喧喧嚷嚷的歡慶聲,蔣介石如坐針氈,他必定要做出什么緩解心中的壓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宋美齡遠在美國的來電,終于為他送去些許慰藉。
大勢已去
經過多日不懈的堅持,宋美齡終于說服美國總統繼續支持蔣介石,盡管這樣的承諾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
原因很簡單,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一切要以利益至上。美國所謀求的乃在華之經濟利益,而蔣介石已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1946年,內戰迫在眉睫,蔣介石為獲美國武器援助,與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中美國民皆有彼方“領土全境內”居住、旅行與從事商業、工業、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種職業的權利,采勘和開發礦產資源、租賃和保有土地的權利;
并且在經濟上享受國民待遇;雙方的商品都享有平等的稅率。
乍一看,此條約十分平等,像是兩國互惠互利謀求合作共贏。然而,友好互惠要建立在兩國勢均力敵的前提下。
以當時中國的制造水平,完全處于劣勢地位,大量美國廉價商品走進市場,本土的民族企業便會受到劇烈沖擊。
該條約一經簽訂,國統區工業水平驟降,外匯儲備憑空消失五個億之多。更是造成后期法幣貶值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無數家庭在一夜之間便瀕臨破產,走投無路的人們紛紛上街游行聲討蔣介石的惡行。
《解放日報》更是犀利痛批,“美蔣商約”是歷史上最可恥的賣國條約。
蔣介石本人曾在《中國之命運》中痛斥“二十一條”是國恥,有損國民的希望。
一轉頭便將此話拋之腦后,上趕著和美國簽訂了“新二十一條”。
至于外界的批判聲,他選擇充耳不聞。不僅沒有收斂自己的行徑,反而變本加厲。
內戰期間與美國接連簽訂《中美救濟協定》《雙邊協定》等76個不平等條約,將中國教育、海關、經濟、司法一系列主權出賣給美國。
為了能實現自己政治上的野心,蔣介石毅然決然地站在與人民對立的一側,絲毫不顧喪權辱國條約的深遠影響。
這些條約成立后,美國不費吹灰之力掌控著中國的一切利益,蔣介石不過是個可以利用的棋子。
此時的他敗局已經注定,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淪為棄子也不可惜。
也正是在開國大典當天,新中國正式宣布廢除自《南京條約》以來一切不平等條約,數量共計有709個之多。
一時間舉國嘩然,壓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的大山終于推倒了,我們正式告別那段屈辱的歷史,仰起頭,走向嶄新的未來。
可這并不是美國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想要看到的局面,這一舉措可能直接導致他們拒絕承認新中國。
因而,美國也只能對蔣采取曖昧的態度,可無論如何,百年來血與淚的歷史經驗已經證明:
落后便要挨打,一味討好求助毫無價值,只有自身綜合國力的強大才能換來平等和尊重。
蔣介石殫精竭慮終于換取美國的支持,卻也徹底失去民心。
眾叛親離
美國為他帶來了這一絲少得可憐的安慰,還沒來得及細細回味,便被李宗仁的突然來訪打斷了。
“你來做什么?”蔣介石并未起身,雙眼微閉倚在靠背上,這副姿態一看就知他并不歡迎對方的到來。
“今天我是以國家元首的身份來和您談話的。”李宗仁并不理會蔣介石的態度,開口就道出自己的來意。
“國家元首”這四個字猶如利箭直直穿透蔣介石的心房,他猛地睜開雙眼。
在隱退的這段時間中,他做夢都想從李宗仁手里奪回總統的位置。
“您掌政二十年,貪腐徇私之惡風已勝過北洋政府之時。其劣跡斑斑,令人發指,嚴重損害了民眾之利益。
我國民政府以革命旗幟為護符,可凡有政客譏評時政的,都被誣為‘反動分子’,以至人人惶恐,不敢輕易張口。您竟然對此熟視無睹!”
聽后蔣介石默然不語,只在心中冷笑道:“哼,原來是借機質問我的,以后怕是也沒有機會了。”
見蔣介石并未回應,李宗仁更是說到氣頭上,將自己身為代理總統卻并無實權,處處要受人掣肘的處境一口氣吐了出來。
“此次乃第三次下野,您當時再三承諾,五年之內定然不再涉足政治。
此話無非暗示我可放手去做,不受牽制。可事實上呢?您的所作所為完全相反。
不僅擅自指揮軍隊,對于政府的要職直接任用自己的親信,如此目無政府的荒唐行徑,樁樁件件,您又如何解釋!”
解釋?虎落平陽被犬欺,蔣介石氣得臉色鐵青,說不出來一個字。
李宗仁見對方毫無反應,一番暢言后,只好轉身離去,滿心憤懣。
平復了良久,蔣介石才稍微緩解自己焦躁的情緒,一手撥開收音機的按鈕,想要轉移注意力。
滋啦幾聲電波響起,下午三時,開國大典隆重拉開帷幕,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參與開國大典的不僅有我黨的成員,其中不乏張治中、傅作義、程潛等人。
他們在關鍵時刻選擇棄暗投明,站在和平的一端。
傅作義后來回憶道:北平是我軍事生涯的失敗,可卻迎來了和平的曙光,這是我戎馬一生中最輝煌的勝利。
這可把老蔣氣了個半死,直接從椅子上一躍而起,重重地將收音機砸在地上。
“娘希匹,一群混蛋,我平日待你們不薄,竟敢背叛我賣身求榮!”
可惜,收音機落到地上后并未被砸壞,反而無意間碰到音量鍵,聲音又擴大了幾倍。
歡呼聲、吶喊聲、禮炮慶賀聲響作一團,傳至屋內的每一個角落,蔣介石無從躲避,幾近崩潰地捂住耳朵。
然則聲聲入耳,針針刺入他的心臟。他無奈之下切換了頻道,卻意外聽到一起國民黨特務破壞活動被逮捕的消息。
“廢物!都是成事弗足,敗事有余之徒!”他憤怒地大聲嘶吼,遺憾的是,沒有人能聽到他的回音。
機關算盡終成空,這一天,于全國人民是難忘的,而于蔣介石,則是別樣的刻骨銘心。
結語
無論如何掙扎,蔣介石敗退臺灣的結局都無法改寫。
作為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天便意味著他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
晚年他也多次在日記中嘗試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
而這樣特殊的一天恰如其分地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縮影:內戰、獨裁、黨爭,他將自己的利益完全凌駕于國家之上。
窺一斑而知豹,見一葉而知秋。歷史和人民為何會做出最后的選擇,大抵由此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