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縣湯南鎮,廣東梅州的“南大門”。
湯南鎮有53個自然村,約有人口5萬,這些人主要講客家話和潮州話兩種漢語方言。
如果你問他們姓什么,會發現,這里的人幾乎都姓羅,其他雜姓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千人左右。
羅姓,得姓始祖顓頊。
顓頊,上古五帝之一,為“人文初祖”,因其部族崇尚黑色,故被稱為黑帝。
《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顓頊誕生在若水,后在空桑長大,并在這里繼承了東夷族首領少昊的大統。
若水和空桑都是神話中的地名。也有人分析,若水是今四川攀枝花的雅礱江,空桑則是指今魯西豫東地區。
顓頊因為輔佐少昊有功,所以,被分封在了在高陽,號高陽氏。而高陽就是今河南省開封杞縣一帶。
后來,顓頊把都城定在了帝丘,也就是今河南濮陽市濮陽縣東南。
因此,后世人認為:顓頊為河南人。
顓頊的后裔祝融氏,被尊為最早的火神之一,我國首輛火星車就被命名為“祝融”。
祝融的后裔分為八姓,史書均稱為“祝融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
這其中,西周時候,妘姓后裔被封于今湖北省宜城,建立了羅國。
后來,羅國被楚國所滅,民眾向南遷移,在今湖北枝江、宜賓一帶居住下來。《水經注》中也曾記載:枝江地,故羅國。
為不忘故土,人們便以國名為氏,稱羅氏。同時,尊奉顓頊為其始祖。
如今,羅姓人口約1500多萬,以廣東最為集中,約有200萬人。
那么羅氏一族,是如何入粵的呢?
主要路線有兩條:
由江西進入南雄南遷,主要散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羅貴派衍南雄世系。珠璣巷文史叢書《羅氏源流》記載:公元1131年,以羅貴為首,率領98家37姓大規模南遷。
由福建寧化石壁鄉入粵,主要散布于梅州、潮汕地區,形成羅洪德派衍入粵世系。洪德公為石壁羅氏開基祖景新公的第十四世孫。
走進豐順湯南鎮,幾乎每個村子里都有羅氏宗祠,而在新埔園村,更古老且氣勢恢宏的古村落——龍上古寨,入圍“廣東省古村落”,為湯南羅氏始祖羅安創建。
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他們的始祖羅安,是南宋景炎年間從福建遷徙過來的,古寨曾經住過4000多人。
古寨里的“羅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間。
在這里,我們還了解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全國水平。從明朝至今600多年間,羅氏人口由70萬增到1500余萬,增長20倍之多,不得不佩服其開枝散葉能力。當然,也從一個角度印證了羅氏一族的經濟實力。
如今,與廣東梅州湯南鎮相距1523公里的河南內黃,保存有顓頊帝嚳陵,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盛大祭祖大典,吸引了海內外華夏子孫前來尋根祭祖、觀光旅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