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找到了最適合這個假期看的劇!
已經完結,確認不爛尾,可以一次性看個爽;
體量不大,一共23集,剛好幾天就能看完。
最關鍵的是,這部劇它不單單好看,它還特別提氣兒,能讓你在假期完全投入其中又哭又笑,放假結束還能打滿雞血地繼續搞錢!
這說的就是《山花爛漫時》。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一聽到這部劇是講張桂梅老師開辦華坪女高的故事,就會有一點猶豫,因為這個主題實在是太正了,我們大部分時候看劇都是沖著娛樂去的,并不想在看劇的時候還要被教育。
但我摸著良心跟大家保證,這部劇跟你印象中的同類劇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比起主旋律作品,它更像一部大女主燃向創業劇。
好久沒看到這么一部能讓人熱血澎湃的劇了。
在點開《山花爛漫時》之前,我對張校長的印象都來自于嚴肅報道,偉大的、苦情的、崇高的,接近圣人。
但這部劇開始的第一分鐘,就把這種印象給我打破了。
張桂梅和朋友騎著摩托車去找人,路上朋友拉肚子,她等了一會兒就等不下去了,騎上摩托車就準備自己上路。
朋友還在廁所里喊呢,你那破技術騎不了這山路,張桂梅pia一下就摔進路邊的玉米垛里。
但她立馬站起來拍拍屁股繼續上路,全程頭都沒回一下。
這個開頭瞬間就把大家心中那個閃著圣光的張桂梅給拉到地面上了。
我們太常聽到張校長做的事有多么偉大,很容易下意識地忽略,她是一個具體的人,她做的是實在的事。
劇里的張桂梅經常讓我想到身邊那些永遠生機勃勃充滿干勁兒的女性朋友,一點都不嚴肅或刻板,反而是又靈活又強大。
其實想想這才真實,一個能把各方資源都利用起來,在大山里建立免費女高的人,怎么可能是一個不懂得變通的人。
劇中有好多小細節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女高一開始條件艱苦不容易招老師,張桂梅靈機一動,把縣里的教育局長拉來當吉祥物,力證女高深受各方重視,方便她給老師們“畫餅”。
還有就是她為了給女高籌錢,滿世界“化緣”。一聽說誰是企業家,她立馬滿臉笑容地去套近乎,各種給對方戴高帽的小詞兒一套一套的,把人家捧上天了再提出,你要不給我們女高捐點錢?
有個房地產老板在酒桌上答應了捐錢卻食言,張校長也有招。她帶著錦旗追到人家樓盤開幕式上,當著記者直接說出對方要捐錢給女高,那一通夸啊,這個老板的錢立馬到位。
我特別喜歡張校長在各方之間游走的那一點“狡猾”,她手上只有一堆爛牌,她必須發揮創造力把這些牌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令人佩服,可同時也讓人有點心疼。
當然,劇中這個張桂梅遠遠算不上完美,她還是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經常有什么事兒半夜就把領導拉出來討論,而且她的事兒一旦說完搞定,她掉頭就走,一點不管別人怎么想的。
要不是她周圍的領導都了解甚至敬佩她,愿意跟她一條心做事,她真的很可能被各種人穿小鞋的。
再加上學校條件確實有限,張桂梅一開始其實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利益壓縮了老師的生存空間的,所有老師都要一邊教課一邊當生活老師,賺的錢少管的事多。
這里多說一句,劇中有幾個老師難以忍受這樣的工作環境,中途離開了,劇也完全沒有妖魔化他們,我特別喜歡這個細節。
理想主義固然值得歌頌,但每個人的生活追求是不一樣的,做了更現實選擇的人也沒有錯。
我看劇時無比清晰地認識到張校長不是一個圣人,她之所以做成了別人都做不成的事,不是因為她有什么特別的金手指,而是因為她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最最想要把這所大山里的女高建起來的人。
她最可靠的武器,只是自己一往無前的決心和那股不服輸不放棄的勁兒。
這部劇里大山里的女孩子們面臨的困境也是具象化的。
這部劇有個關鍵點我覺得寫得特別好,就是除了一個女孩的酗酒爹,劇中其他家長都不是那種特別單薄的壞人。
比如有個建筑工人父親,他一邊很愛自己的女兒,希望她能繼續讀書,一邊家暴妻子,導致女兒為了保護母親而輟學。
還有個爺爺,想要個孫子所以一直把孫女當兒子養,讓孫女去讀書也純粹是因為有生活費可以拿,覺得孫女不好看可以去女高把嫁不出去的那份彩禮錢賺回來,但他提到孫女時那種隱隱的驕傲,你又能感受到這個老人不是不愛自己的孫女。
我覺得這樣的家長可能才更接近山區的現實。
他們當然有可恨的一面,但又不是真正的壞人,而是被周圍的環境和自己的眼界所限制,他們從來也是看著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他們從小也看著父親打母親,于是他們就長成這樣的人。
在這樣的環境下,有限的資源總是要先緊著男孩用,家里的女孩子更容易被犧牲掉,因為女孩總是要嫁人的,是“外人”。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在這個環境里長大的女孩們,她們也潛移默化地被這套規則影響了,以為這就是每個人唯一的一種活法。
她們以為大山外面是另外一座山,以為所有女孩都默認要為哥哥弟弟做貢獻,以為女孩最好的出路只有結婚,而這個環境里的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意讓她們知道有別的活法。
張桂梅明明做了這么多好事卻在山里名聲很差,也是因為這個,女孩子讀了書漲了見識,是不會愿意再服從于這個腐朽的環境的。
而這也正是她跨越千難萬險也要在大山里創立免費女高的原因。
她要給這群女孩創造一份獨屬于她們的,不會被男性搶掉的資源,讓她們有機會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知道這個世界不只有山高還有海闊,女孩子除了嫁人還有各種各樣的選擇。
女高能給女孩們提供的,是更豐富的可能性,是更寬廣的眼界。
這才是真正寶貴的東西,當我們走在人生的遠行路上,眼睛是比腿腳更重要的器官,我們都只能走到自己的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劇里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小配角,村里的瘋女人,她每天在村頭亂跑,跟所有人說自己是新娘子,自己沒有克死丈夫。
她代表著村里女孩原本人生里最壞的一種可能性,如果不讀書,女孩子只能賭命,向上天祈求自己不要落入類似的境地。
但讀過書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她們不再需要向上天祈求好運,她們的命運握在自己手里。
我覺得《山花爛漫時》最好的地方,就是把一個特別崇高的事情拍得非常落地而具體,張校長是怎么一點一點跨過各種障礙,學生們如何一步一步走出周圍和心里的大山,老師們怎么一分一分地為這群孩子提高成績……
建立女高是一件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是100件、1000件糟心的小事。
我看的時候甚至有種跟著張校長一起玩闖關游戲的感覺,知道這件事最后能做成一點都沒有折損看劇時的緊張和熱血,反而會讓我心里充滿力量。
我們或許不能像張校長一樣達成那么厲害的成就,但只要一點一滴地去做,我們身體里都有那種能在日常里創造奇跡的能量,我堅信。
(圖片來自網絡,《山花爛漫時》截圖來自騰訊視頻)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