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顯示,西安高新區絲路科學城過去三年新增產業人口43.7萬人。現如今的城市競爭格局之下,這是一個相當有力的數字。從西安市內部人口遷徙的角度來看,絲路科學城或是人口流入最快的地方之一。
為什么?
絲路科學城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過去三年新增上市企業13家,僅區域內一家產業園的工業產值便占到西安全市的近兩成;加之絲路科學城內全球頂級建筑設計大師作品云集,非常強調交通、商業、休閑、居住、教育、醫療等生活、生態配套的投入與融合……
普遍觀點認為,新時代城市新區開發,要緊扣“人隨產業走+人隨生活走”的雙重內涵,切忌低效投入、盲目建設。
在近期公示的西安市高新片區規劃中,亦提出了產業單元與生活圈同步發展的理念。
從這幾年的建設實踐來看,絲路科學城,應該說樹立了一個比較生動且積極的樣本。
鎬媒體·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獲悉,絲路科學城年內還有幾個重磅項目竣工投用,將對該區域的就業與置業吸引力如何賦能,不妨持續跟蹤關注。
絲路科學城的產業到底有多強?
首先應該看到,新能源汽車、光電子兩大產業集群的體量已經達到千億級,正向世界級水平邁進。
位于絲路科學城的比亞迪西安工廠,用了三年時間,成長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2024年上半年,西安比亞迪已實現汽車產量45.4萬輛,同比增長22.5%,占到整個陜西省汽車產量的六成。
同時,比亞迪研發中心項目主體竣工,草堂、集賢、高新、龐光四大廠區全面建成,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產能體系全面成型。
行業巨頭野蠻生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亦成群聚集,區內已形成汽車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整車制造、充換電設備研發制造及后期服務等全產業鏈業態。
另外,在光電子產業集群中,三星加快布局先進產能,產品產線已升級至第八代;奕斯偉12英寸大尺寸硅片月產能達到50萬片,在集成電路國產替代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此外,浪潮西北總部基地、拓爾微電子產業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
“硬核”產業基礎的支撐下,必然帶來經濟體量的躍遷。
前不久,賽迪顧問發布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4)榜單和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百強榜單,西安高新區分別位列第10和第6位,連續三年入圍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園區前十,穩居全國園區百強的“頭部陣營”。
位于高新三期絲路科學城的草堂科技產業園,園區內聚集了以中國西電、中電科、比亞迪等為代表的制造企業,2023年實現工業產值1636.08億元,僅一個園區的產值體量占到全市近兩成。
放眼整個西安,乃至整個陜西,這一個園區的產業體量都極為重磅。
以絲路科學城為主的新質產業集群逐步起勢,支撐“雙中心”的核心區建立起現代產業體系,2023年GDP達到3332.55億元,同比增長8.1%,在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居前列。
中興通訊、西電智慧園、鉑力特、巨子生物等項目引領智能制造和生物醫藥兩大產業鏈群,正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數據之外還應該注意到,在近期公示的西安市高新片區規劃中,提出單元層面側重以產業園區、產業街坊理念指引產業單元的發展,提升新質生產力,生活單元圍繞人民需求匹配人口容量,按照社區生活圈設施配置要求,對單元內各項設施進行增補優化。
人口聚集與產業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格局,是高新三期給出的答案。
“一個正在全球范圍內出現的趨勢是,‘消費型城市’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個城市的生活品質正在成為對人口遷移的吸引力。”——這是著名經濟學家陸銘在《大國大城》一書中對于大城市人口聚集現象的描述片段。
在當下“人隨產業走”的時代,“人隨生活走”亦是一大重要社會現象,城市對于配套設施的投入程度,是體現地方長期發展決心的一把“尺子”。
城市中高質量產業人才、商業人士對于生活品質的理解,已遠超日常消費、生活便利性等基礎層面,交通設施、商業配套等社會性因素,愈發受到重視。
前不久,西安云巴正式投用,地鐵6號線一期南段開通初期運營,高新三期的城市邊界得以進一步向外擴張。
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建成投用,西安大劇院年底投用,新羅酒店、永安渠商旅文化街等商業配套項目加速收尾;中建新疆總部、元征大廈等商業項目建成投用,居住于此的民眾正在如期迎接城市發展的紅利
人口在遷移過程中對城市生活品質的期待日益增強,絲路科學城吸引眾多就業的背后,還得益于城市醫療教育、生態環境等方面配套條件的加持。
西安高新發布的信息,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質子中心項目,已于9月底完成主體施工,項目投用后,將填補西北地區質子設備治療空白,進一步提升絲路科學城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此外,啟迪兒童醫院全面開診,公共醫療衛生體系持續升級。
教育方面,“名校+”集團化辦學的潛力正逐步釋放,年度新增打造新優質學校5所,新招聘教師926人,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共計474人,實現優質教育均衡化發展。
重磅配套資源加碼之下,一系列配套住宅亦迎來如期交付,常住人口進一步增長,“職住平衡”的生態新城正逐步起勢。
宜居宜業的高新三期,正吸引著更多人的目光。
未來數月內,絲路科學城除了一大批公共配套改善項目推進、產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之外,再如大科學裝置建設、絲路(科技、人才、資本)三大市場搬遷、西安創新館投用等,亦備受期待。
畢竟是絲路科學城,西安“雙中心”核心承載區,目標將是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以此為牽引,該區域近年來布局了大批的重大平臺、重點項目,尤其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高校院所+高能級實驗室體系”的聚力推進,既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頂層設計組成部分,也是區域更強勁的爆發力與成長性所在。
消息人士透露,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方面,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年內竣工,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即將建設,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已全面開工,中科院地環所啟動搬遷。
高能級實驗室體系也在持續完善,絲路科學城目前聚集西電寬禁帶半導體、光機所超快光學等全國重點實驗室16家,規劃布局陜西光子實驗室、西電半導體陜西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
還有一大批“研發—轉化—生產”成果轉化項目正在起勢。
諸如,陜西空天動力創新中心計劃四季度竣工投用,先進硅光集成技術創新平臺正在設備調試。炬光科技研發中心、微電子所集成電路研發中心、華陸科技研發中心等項目正在主體施工,長安先導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落地。農心、美能、愛科賽博、領充新能源總部基地正在主體施工,科銳總部、飛秒光電、測試分析大樓等項目開工建設……
每一個時代,總有國家戰略聚力之地脫穎而出。
區域政經觀察人士指出,“就絲路科學城而言,這些戰略科技布局、高‘研值’項目,也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現在才只是開始,它們對區域所構成的爆發力與成長性,還遠遠沒有釋放。”
(圖片來源:西安高新區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