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退藏對法國藏家羅漢做了個人專訪,講述了這位法國人鐘情中國藝術文化的三十年。(戳此鏈接打開此專訪:)
今年10月3日-7日,香港典亞藝博亞洲藝術博覽會上,羅漢攜羅漢堂展出系列精選作品,包括明清時期的漆器,展示多種裝飾技法。亮點包括一件采用戧金和填漆技法制作的奢華的宮廷方角柜、一件精美黑漆嵌厚螺鈿的明代炕柜、一只稀有的明萬歷龍盒,以及一盞裝飾有金設計的精致清代宮燈。此外,還展出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根雕家具,包括一對扶手椅和一張茶幾。
另外,羅漢堂的兩件作品將參加博覽會的特別展覽,展示透過一些承載著不同時代文化的物品,探索世界的概念及其在不同維度上的戲劇性共存,敬請關注!
1/
展覽現場
10月3日,典亞藝博2024盛大開幕,順利完成vip預展,參觀人次逾五千人。
首日預展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共同沉浸在這個亞洲頂尖藝博會的藝術氛圍之中。羅漢堂也迎來了一波又一波新老朋友,共同欣賞美麗的中國藝術品。以下為展覽首日現場:
以上為梁小姐拍攝。以下為羅漢拍攝:
2/
重點藏品
此次展覽,羅漢專注于每件藏品,在一如既往地鐘情美麗的大漆家具外,羅漢還攜紫砂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清華大學陶瓷系藝術碩士 王強的多件紫砂作品亮相,繼續以一個法國人的浪漫視角,向全球藏家推廣中國藝術。
以下為本次羅漢堂展覽的重點藏品:
嵌骨炕桌
清早期,黑漆嵌骨
長101厘米 寬63.5厘米 高27厘米
宮廷方角柜
橘紅色漆地,填漆戧金彩繪清康熙
高190厘米 寬127厘米 厚69.5厘米
法國舊藏與此例相同的另一件方角柜,見于紐約佳士得拍賣紀錄塞克勒(Sackler)舊藏,1994年12月1日,Lot.187,雖然品相不同,但圖案與造型是相同的,應該是同一對。此例中間閂桿為后修復。
宮燈
清代,黑漆描金,彩繪紗
高53厘米
靠背椅
紅漆薄螺鈿
清早中期(18世紀初至中期)
長52.5厘米 寬42厘米 高103厘米
炕柜
黑漆嵌厚螺鈿,彩繪
明晚期
長70厘米 寬43.2厘米 高54厘米
炕桌
橙色漆地,填漆彩繪
清中期
長96.2厘米 寬63.7厘米 高33.4厘米
此桌設計成上下兩部分的造型,上部類似一個矮足“托盤”,放在下部一個腿足和直線造型組合的框架上,上下腿足實為一體。
下部每個側面的各半由一根條帶盤折而成,從底部卷云足處開始,外側條帶往上過半后向里彎折,如同直棖,將至中間時又往上折,抵在桌面之下并回折,至兩端下折于直棖后,形成一個拱肩的造型,并落于腿足底部的卷云足處。彎折的條帶圍合成一大一小兩個錯落的矩形孔,更顯結體之疏朗,造型之輕靈條帶上裝飾的勾連夔紋,由龍紋衍化而成,使人聯想起青銅器上的夔紋條帶圖案勾連綿延形成條帶裝飾,與造型完美結合。
圖案布局看似隨意,其實花和蝙蝠均采用中軸線和對角線對稱排列的歐洲樣式,這是自康熙起在中國流行的。邊框還具有巴洛克風格,亦是彼時引入,此后大肆流行。當然,雖然圖案布局是歐式的,但是那生動的、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每一朵花,均保留了典型的東方意趣。
這張桌子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借鑒了來自遙遠時代和地方的風格,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至新的樣式。它既不是青銅時代的復制品,也不是歐洲的復制品。這是一張18世紀的中國炕桌,制作精美,富有創新性,由一位有文化、有創意的藝術家設計。
一套天然木家具
樹根髹漆,由一對圓扶手椅和一個小圓幾組成
清早期
椅1:87x98x55厘米;椅2:83x99x55 厘米;幾:50x82x50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有相似的一套,可與之對比。
龍紋盒
黑漆地描金,內髹紅漆
明萬歷,“大明萬歷年制”款
長32厘米 寬32厘米 高20厘米
冥想頌
茹小凡 (1954年出生)
瓷,青瓷,餅干瓷器
2017,42x40x45 厘米
食盒
柿紅色漆地,彩繪描金
清,18世紀
長16.5厘米 寬16.5厘米 高24厘米
頂面漆略斑駁
了解羅漢更多:
羅漢堂
歡迎您的光臨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3-7號
(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展覽地點:
香港會展中心-典亞藝博-展位A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