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整了推送規(guī)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 電影《出走的決心》。
2020年,蘇敏一個人駕駛著她的大眾Polo出發(fā),她獨自一人游歷大江南北。電影故事的開始,是56歲的中年女性李紅,決心不等了,她“決絕”地出發(fā),拋開束縛,因為她的這次出走,讓這個平凡的女性變得不凡。
2021年,在蘇敏上路3個多月時「好好虛度時光」曾報道過她的故事:,時間流轉,蘇敏還在路上,我們也重新審視那份出走的決心。影片《出走的決心》正是根據(jù)蘇敏的真實經(jīng)歷改編而成,這部電影在9月15日上映后在豆瓣一開分就拿到了8.6的高分,在這篇文章推送前,已經(jīng)漲到8.7分,在今年的院線電影中目前也暫居國產(chǎn)劇情片最高分。
蘇敏,如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娜拉意識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附屬,毫無地位,她果斷關閉大門,邁出了獨立的一步,從此消失在視線之外。但比起易卜生筆下的娜拉,蘇敏的故事則是不停地外延、生長,在今年,蘇敏也宣布自己準備離婚,并記錄下談判的過程。
從蘇敏決定出走的那一刻起,很多人只顧跟著她的鏡頭游歷山河,卻忘記,是什么,讓一個56歲的女性決定出走。而電影的魅力似乎正是在此,將時間定格,帶人不停地回溯,一個出走的女性,在她出走前,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撰文 | coralsky
編輯|核桃仁
在講這部電影之前,我想圍繞這部片子聊一些其他的東西。應該是在去年某個時候,我就聽說了蘇敏的自駕游故事要被改編成電影,并由詠梅主演,當時,一邊覺得“哎呀,挺好的”的同時,一邊好奇,這要怎么拍呢?
是拍蘇敏出行前的家庭日常,還是講述她上路的故事?無論是從哪方面入手,都讓人感覺很難改編成一部電影,不過詠梅的擔綱,讓我第一感覺就是“也太合適了吧”,無形中又覺得多了幾分期待。
這部電影似乎是在一種悄無聲息的狀態(tài)中完成拍攝的,于是,到底怎么拍這個懸念我是一直保留到電影上映前的。
● 電影《出走的決心》。
而就在上映前幾天,又恰巧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熱點事件——《十三邀》第八季第5集中,許知遠與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夫人張贊英女士的一段對話突然在網(wǎng)上火了。
在古稀之年時回憶起自己的大半生時,張贊英女士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好委屈啊”。
這位70年代中后期在北京林業(yè)大學讀了四年書、曾有機會留在北京工作的女性,為了家庭,回到了昆明的丈夫和孩子身邊,每天在家事無巨細地照顧著丈夫的工作與生活,甚至“我到現(xiàn)在也是這樣,有好的就是他的,一切都緊他,他不吃的我吃,他吃剩的我吃,然后一切時間也是保證他”。
“那你說這輩子,我覺得我活得很憋屈的。我出來的時候,我父親對我的要求就是,做不出成績不準回家,結果最后我是一事無成。”
她到了這個年紀,心愿還是“沒有來生,如果有來生的話,我絕對走我自己的路,我只要一個工作就完了。”
● 《十三邀》第8季,張贊英(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妻子)的發(fā)言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極大的關注。??????
事情就是這么地湊巧。張贊英女士惦記了一生、囿于種種牽絆而未能完成的心愿,在40年后由一個叫做蘇敏的普通女性實現(xiàn)了。而張女士在錄這期節(jié)目時,可能并不知道就在不久之后,將有一部照進她夢想的電影上映。
從張贊英到蘇敏,女性的自我出走,這“一步”走了近40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畢竟橫亙在背后的是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積習與傳統(tǒng),女性們要面對的是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雙重阻力。
同樣地,出走的女性需要很大的決心,沒出走的女性需要更大的勇氣留下面對。所以,無論有沒有“出走”,那都是女性自己的選擇,值得被理解與尊重。
● 《十三邀》第8季,張贊英(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妻子)的發(fā)言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極大的關注。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把蘇敏的故事改編成電影,需要一種勇氣。尤其是眼下,整個電影市場都進入了較為低迷的時期,女性題材作品也是市場份額有限,這樣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普通人視角的電影能否擺脫大環(huán)境的影響獲得好成績嗎?
盡管之前的女性題材電影有《熱辣滾燙》商業(yè)口碑雙收的例子,但是畢竟這部片子有賈玲,本身就有極大的號召力。
但是當我看完了這個作品的主創(chuàng)采訪,我覺得我的擔心多余了,因為主創(chuàng)們的出發(fā)點很明確,就是想做一個好故事。
創(chuàng)作這個電影的緣由并不復雜,詠梅偶然刷到了蘇敏自駕游的文章,覺得“好厲害啊”,就第一時間把文章轉發(fā)給導演尹麗川,而尹導第一次看到蘇敏故事的時候,恰好和編劇阿美在同一輛車上,兩個人都覺得“挺有勁兒”的。差不多與此同時,有個女制片人看到了這個故事,找到蘇敏拿到了改編權,然后又找到了編劇阿美,于是就有了導演所形容的“她找到她,我找她她找她,全都是給女性的她”,這樣一個“全女”班底,她們一拍即合,就有了這個開始。
反過來說,這才是做創(chuàng)作的正常思維,要先考慮如何講一個好故事,然后自然會有人看,當然也會收獲回報。道理就是這么簡單。一個好消息是,在上映13天 后,《出走的決心》在9月27日實現(xiàn)總票房破億。
● 電影《出走的決心》。
我是在中秋節(jié)當天看的《出走的決心》。這之前兩天,臺風“貝碧嘉”登陸長三角對于中秋檔影片的上映和口碑發(fā)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看的這一場,上座率還是到達了60%,已經(jīng)算是還不錯的了,并且在場有好幾對年輕的情侶,可見這部片子不僅是有女性在看。
說到這部片子,我覺得最大的亮點之一便是詠梅的表演,不得不說,她太厲害了,完全沒有表演的痕跡,對于情緒的表達收放自如,每一個鏡頭甚至每一個表情都讓人沉浸于其中。
詠梅在劇中的感覺,與蘇敏本人的氣質非常非常貼近。從清麗秀雅的中年李紅,到隱忍直至抑郁的憔悴老年李紅,都被詠梅演繹得如此真實,我不由得唏噓起,一段不合適的婚姻,對女性身心的損害有多么巨大。
● 電影《出走的決心》。
尤其是快結尾時,李紅開車上路時,我甚而有一種感覺,她不是在演蘇敏,而是她就是蘇敏本人——也許,這就是好的表演的神奇之處。
相比之下,就連飾演丈夫孫大勇的姜武的表演都顯得差了那么一點意思,以致于網(wǎng)友們高贊的評論就是“姜武老師演的不夠,應該叫我爸來演”。
當然,姜武的演技水準毋庸置疑,孫大勇也已經(jīng)很氣人了,但怎么說呢,“但是還不夠氣人”。
不過,導演也說得很明白,這個角色很難找男演員,因為怕挨罵。當然,從觀眾層面來說,姜武能夠出演這個角色,無疑也是為影片增加了一種定心丸——有了詠梅,又有姜武,這片子質量肯定有保證。
● 蘇敏
在我看來,《出走的決心》最打動人的,還是它的真實。片子不煽情,不矯情,就是很寫實地展現(xiàn)出我們生活的日常。某些時候,我甚至會產(chǎn)生在看一部名為《我的父親母親》的紀錄片的錯覺。
我覺得,一部電影如果能講好一個故事,或者給人以一些啟示或反思,那就是一部好片子。而《出走的決心》在這兩個方面做得都很不錯。我之前的懸念也解除了。
整部片子的拍攝還是非常干凈利落的,沒有多余的鏡頭,所有的細節(jié)和臺詞都有用,像是片頭就出現(xiàn)的乒乓球,貫穿始終,既是推動情節(jié)進展的催化劑,又是矛盾爆發(fā)的導火索之一,類似這樣的設置在片中并不少見。
片子的現(xiàn)在/過去場景交替出現(xiàn)的結構,讓人看得也很舒服,并且銜接得非常流暢,過去不僅是對現(xiàn)在的呼應,也令劇情變得有張有弛,令觀眾不會有一直繃著的感覺。
劇中選取的情節(jié)都“很典”,往往同時也給觀眾拋出了很深刻的問題去思考。就像孫大勇說李紅給女兒帶孩子是要“圖點啥”,李紅激動地拿著水果刀反問他“我圖啥”,由于太過憤懣而用刀捅傷了自己的場面,確實也讓人反復思考,李紅圖什么呢?
● 電影《出走的決心》。
關于這個問題,網(wǎng)上討論了很多層,引發(fā)了深刻的共鳴,其中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解讀。我看到最好的一種解釋是,孫大勇在強調自己的一家之主、也就是父權地位,認為有了自己領導這個家才能把孩子帶得這么好,李紅是要在女兒女婿前搶他的功勞,圖他們的感激之情。
諸如此類,戳心的點實在太多了,也由此可見女性在家庭甚至社會生活中的困境與無奈,一部時長2小時的電影真的表達不完。
女兒女婿以及配角的戲,也很有深意,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有個會“疼人”丈夫的鄰居馬婕,退休后本打算夫妻一塊兒去跳國標舞,但是不得不幫兒媳帶孩子,于是“好老公”一個人去跳舞了。
在影片上映后,也有一些聲音覺得是導演拍得還是保守了,沒有拍出更深層面的一些內容,比如家暴等問題,我覺得這是導演的明智之處,選取“典型”事例一方面可以確保焦點不被帶偏,另一方面,范例也更容易獲得共鳴。
● 電影《出走的決心》。
在我看來有點遺憾的是,片尾李紅自駕游的部分有點太短了,因為大部分的劇情都是一種很憋屈壓抑的狀態(tài),結尾出走成功,高燃場面卻幾分鐘戛然而止,確實有一種“不夠爽”的感覺。包括劇中李紅和老孫的矛盾沖突的刻畫,也可以再激烈一些。
不過,能有這樣一部展示普通女性在婚姻中的真實生活的片子,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很多人看了影片才意識到,父權體系的家庭結構已經(jīng)不適應時代的變化了,原來我們的婚姻中存在著那么多不被當成問題的問題,原來有不少女性都過得“很憋屈”,她們可能是我們的母親、姑姑、姐姐,甚至我們自己,她們應當被看見。
● 蘇敏
虛度對蘇敏對采訪是在2021年1月初,不知不覺中,三年半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在這段時間里,發(fā)生了很多事,也令人看到一些很好的變化。
記得當時采訪蘇敏時,她雖已有離婚的想法,還是顧慮重重,畢竟牽扯到的人和事太多,并且,不離婚還意味著有家可回。而如今,她終于下定決心提出了離婚,盡管要付出16萬的經(jīng)濟代價,盡管因為一些拖絆而不知何時能走完程序,但是這種勇氣,還是令人佩服。
另外,從最初拍短視頻的生澀,到現(xiàn)在從容自如地出現(xiàn)在鏡頭中,輕松熟練地介紹著她的所見所聞,令人不得不敬佩她的學習和表達能力。你可以不喜歡她的直播或帶貨,但是不能否認,如今的她,身上充滿了一心搞事業(yè)的女性所特有的那種光彩。
● 蘇敏
我想,正是有了這樣一份事業(yè),有了經(jīng)濟上的改善,她才有底氣提出離婚,離開那個不愉快的家。由此可見,經(jīng)濟獨立對于女性來說,有多么重要。也應了張贊英女士的那句話,“我只要一個工作就完了。”
更令人鼓舞的是,她還擁有了一部以自己為主人公而改編的電影,我看見蘇敏在首映儀式上也是非常激動,因為這一刻太不容易了。
我還看到很多高贊的評論,每一條都非常鼓舞人心,比如“太棒了,任何年齡都可以閃閃發(fā)光”,“自我覺醒什么時候都不晚”,還有“女人無論哪個階段都必須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不依附于男人,才能活得有底氣,才能與男人平等。所以女人走進婚姻,生兒育女要比男人付出更多,但不能放棄工作,失去自我”等等。
無論是對于蘇敏本人,還是對于國內的女性題材電影來說,這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就像是我們在之前采訪中曾寫道的“給密不透風的生活撕了個口子,讓更多的光照進來”。
三年多之前,蘇敏下定決心離家,踩下油門,踏上“出走”之路;三年之后,她已經(jīng)開了17萬公里路,去過全國400多個城市,她還將繼續(xù)奔馳在路上,書寫屬于她自己的故事。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時尚雜志編輯,現(xiàn)蟄居魔都,寫過很多文字仍未覺厭倦,并對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搖滾樂迷,日本文化控,展覽愛好者……煩惱是興趣太多時間太少。
本文配圖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的可能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fā)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