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國共雙方的艱苦奮戰,其中國軍在正面戰場起到巨大的作用,國軍中的部分名將更是聞名于世。奇怪的抗戰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國軍將領,在解放戰爭時期卻不得重用。原來,蔣介石在用人方面算是一位失敗者,內心格局很小,只重用黃埔生,浙江人士,排擠地方將領。
今天,筆者就來聊聊解放戰爭時期,軍事才能出眾,卻不得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譽為小諸葛。軍閥新桂系代表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抗戰時期,任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掌理陸海軍訓練整理、軍事學校建設改進。協助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會戰,鼓舞士氣。后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第三、四、七、九戰區的作戰,管理半壁江山,建言提出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
解放戰爭,白崇禧參加指揮戰役也很少。淮海戰役,本來想讓白崇禧任總指揮,但是由于指揮不動那些黃埔系的將領,白崇禧拒絕了。而且白崇禧屬于桂系軍閥首領,蔣介石也從未真正相信過白崇禧。衡寶之戰,白崇禧失敗后,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衛立煌
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抗戰時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立下功勞、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干的將領。
1948年,衛立煌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衛立煌到東北后,即集中兵力,固守要點。蔣介石對衛立煌連日來不肯出兵,坐守沈陽的策略,十分不滿。因此,蔣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國民黨守軍10萬余人被全殲,錦州解放。12月中旬,衛立煌攜眷屬離開北平經上海至廣州,在廣州被國民黨特務攔阻而返回南京。
薛岳
薛岳,字伯陵,廣東韶關樂昌客家人。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抗日戰爭中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時有抗日戰神之稱,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總統自由勛章和國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勛。
1946年5月,薛岳就擔任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發動進犯魯南解放區之戰役。但是,任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半年多時間,連戰連敗,引起國民黨內部眾多非議。3月3日,蔣介石見他指揮無力,名聲低落,將其綏署主任撤銷。5月10月,薛岳任南京政府參軍長。在這期間,他常與陸軍總司令余漢謀、閑居上海的原第四軍軍長張發奎等粵籍要人,議論時政和自己出路問題。
孫立人
孫立人,字撫民,安徽廬江人。先后畢業于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杰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余,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余,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余,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抗戰勝利后,新1軍與新6軍被調往東北進行內戰,憑著優勢武力,曾在作戰初期取得上風,不過卻因與杜聿明不和,孫立人被調回南京國防部任職,實際已遠離戰場。
關麟征
關麟征,字雨東,陜西鄠縣人。抗戰時期,關麟征升任52軍軍長,參加了保定戰役、漳河戰役后,又轉戰河南、山東。1938年春,關麟征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給敵以重創,僅日軍41、42聯隊傷亡就達1400多人。1938年夏秋之交,參加武漢保衛戰。當時,日軍岡村寧次的第11軍所屬第9師團進攻贛北和鄂東南地區。1939年秋,關麟征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將領中擔任集團軍總司令的第二人(胡宗南是第一個)
解放戰爭時期,關麟征與國軍第二號人物蔣介石的嫡系愛將陳誠關系很差,因此受到排擠,在解放戰爭爆發后,未能得到蔣介石重用。1946年,關麟征升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任校長(第一任蔣介石)。1949年秋,關麟征辭職退出軍界,并把一家老小送到香港居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