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zhàn)那段歷史中,曾出現(xiàn)過很多的名將,其中不少都是抵御外敵的牛人,但也有很多在最初時猛打日軍,后期投敵變節(jié)者,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一個,在抗日途中來回動搖的龐炳勛。
他是1879年出生于河北,從小就喜歡讀書想著考取功名,但那會清政府實在是太落后了,他為了盡自己最大的力,于是就開始參軍,并在后來的日子里進入了同盟會,一起參加了辛亥革命,但因被懷疑只好棄軍還鄉(xiāng)。
后于民國9年,41歲的他又參了軍,先后參加了直奉大戰(zhàn)和著名的北伐,還率眾擊敗了當(dāng)時很著名的紅槍會,使得其的威名越來越盛。
在隨后的日子里,開始了左右逢源,保存實力的生活著,直到后來為了更好的發(fā)展,就一直為國民政府效力,為老蔣解決了不少的麻煩。
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他才不再安逸的發(fā)展下去,先后參加了臺兒莊等著名戰(zhàn)役,跟李宗仁和張自忠等愛國人士都共同合作過,不管自己有多少兵力,依舊頑強的抵抗著日軍的進攻,奈何雙拳難敵四手,終于字1943年4月,作為總司令的他被打敗,成為了日軍的階下囚,為了能夠繼續(xù)活下去,最終還是做了日軍的走狗。當(dāng)然其的這一做法,人們都不是很了解,認為其最終投降的原因,其實是被友軍出賣,心灰意冷下才被迫這樣做。
但是不管怎么說,在隨后的日子里,他又被國軍策反,企圖在一次演戲中給予日軍一次嚴重的打擊,奈何消息走漏,日軍取消了這次演習(xí),使得對他的戒心越來越重,開始進行了嚴密的防范。
而他并沒有罷手,在隨后的日子里,一直在漢奸和國軍的隊伍里游走,直到日軍徹底被打敗,他才開始全力效力老蔣。可等到內(nèi)戰(zhàn)爆發(fā)之后,他所率領(lǐng)的殘部也都進行了合編,自己也不再擔(dān)任軍職,只是掛有些虛名。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讓他在南京解放之前,得以帶著自己的家人安全退往臺灣,靠著做生意度過了一生,也算是比較好的結(jié)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