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于夏威夷逝世。一年之后,哥倫比亞大學公布了一份“塵封的秘密”。
包括張學良生前留下的,由百余盤錄音帶整理成的史實日記,以及五百余封私人信件。
這些信件中,絕大部分都是與宋美齡來往的。
“它們”的問世,將張學良守了一生的秘密公之于世。
這份特殊感情和情誼,瞞了近百年,蔣介石一生都不知道。
張學良和宋美齡,一個是風度翩翩的少年將軍,一個是風華絕代的第一夫人。
如此有地位的兩人之間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為何能瞞老蔣一輩子?
滬上酒會初相識 學良一見傾心
上世紀20年代,張學良和宋美齡在上海的一個雞尾酒會初次見面,這場酒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歡迎東北少帥來滬。
當年上海的英國租界里,手無寸鐵的中國工人和學生與英國巡捕發生沖突。
令人憤怒的是,英國巡捕不顧中國律法,公然向中國人開槍,工人和學生死傷慘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卅慘案。
這場沖突后,中外關系愈加沖突,當年的上海在張作霖的轄區,于是派兒子張學良少帥帶著兩千余人的隊伍來上海處理慘案后續。
張學良抵滬后,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舉辦的雞尾酒會中,上臺發表了演講。
“我張漢卿是個軍人,此次來滬只為調停雙方沖突及維持秩序。
此次在上海開軍人維護地方安全之先河,如果有人膽敢違反軍紀,擾亂百姓,本人一定要以軍法懲治。”
話音一落,掌聲雷鳴,在這群鼓掌的人當中,他的目光被臺下一個身穿修身旗袍的年輕女子吸引。
身材窈窕,風華絕代。
張學良注意到她,目光一直跟隨著,她用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與他人自然地社交,優雅無比。
見識了太多女人的張學良,卻能對這個女人一見傾心,可見宋美齡優秀得尤為驚艷。
正當他看得入迷之時,身邊胡漢民對他說:
“漢卿,你竟然不認識她!她可是宋家三小姐,宋美齡。”
張學良這才恍然大悟。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段感情中,在這次酒會上初見,宋美齡也對他很有好感。
他不僅年輕帥氣,而且父親是東北王張作霖,有權有勢,又是有能力的男人。
所以當天晚上,張學良邀請宋美齡跳舞時,宋美齡沒有拒絕。
兩人在舞池翩翩起舞,成為全場的焦點。
才子遇到佳人,無論長相、家庭、年紀、經歷都很相仿,于是兩人迅速成為知己。
張學良在滬的那段時間里,兩人頻頻約會,出入各種大型場合,參加酒會舞會,成為風光無限的一對明星。
在上海的這段時光,給兩人心中種下了不可言說的感情,張學良評價宋美齡:
“美若天仙”。
而宋美齡也覺得眼前這個人風度翩翩,稱贊他為“萊茵河畔的騎士”
可是張學良很清醒,他明白這份感情自己無法承受,晚年回憶起這段往事,對著采訪自己的作家脫口而出:
“若不是當年已有大姐(于鳳至),我定猛烈追求夫人。”
可見宋美齡對張學良來說,是一輩子的遺憾。
再見美齡為人妻 發乎情止乎禮
在當年政權變更,國破家亡之際,各大家族的子女的婚配問題,背后牽扯的往往是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甚至身家性命的制衡。
宋美齡沒有嫁給張學良,而是嫁給了當時大她十歲的蔣介石。
可人們好奇,為何當初兩人如此相配,可還是錯過了。
原來,宋家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的婚姻觀,便是一夫一妻制。
而這個要求,張學良滿足不了。
彼時的他,已經有夫人于鳳至,妻子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其他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同時間,蔣介石也在猛烈地追求宋美齡,甚至追到了東京。
為了滿足宋美齡一夫一妻制要求,蔣介石無所不用其極,他設計把陳潔如騙出國,自己就成了單身。
宋美齡這才愿意嫁給他,這個比自己大十歲的男人。
1927年,蔣介石與美齡小姐在上海完婚。
從此之后,宋美齡和張學良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兩人有了新的身份,一個是國民政府第一夫人,一個是東北少帥。
幾年后,日本發動皇姑屯事變,張學良接替父親上臺,任東北三省保安司令。
為了籠絡張學良,蔣介石許其高官厚祿,并邀請他來南京共商大計。
這次會面,張學良與宋美齡闊別多年再次相見。可惜的是,宋美齡已為人妻。
宋美齡很熱情地打招呼:“漢卿,好久不見。”
蔣介石并不知道兩人關系和之前的事,驚訝道:
“你倆之前認識嗎?”
宋美齡笑著說;“我認識他,比你早多了。”
兩人并未多說,張學良對待宋美齡也是發乎情,止乎禮。
而這段少年時期的感情,最終成為一個藏在心底的秘密。而這個秘密一藏,就是張學良的一生。
西安事變遭背叛 美齡極力相護
1936年,日寇步步緊逼,舉國危機四伏。而在這時,蔣介石仍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內戰政策。
而張學良與他的想法大相徑庭,認為必須先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于是聯合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軟禁了蔣介石。
再后來,事變在周恩來等人的奔走下,得到和平解決,也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為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的形成推波助瀾。
而這一舉動在蔣看來,卻是破壞了他的計劃。
張學良后來回憶道,在事變當天,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當時自己把蔣安置到一處公館,蔣介石告訴他:
“漢卿,我西安的住所,有一個我隨身攜帶的重要機密文件,切記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張學良即刻趕去,找到那個文件包,打開后他驚呆了。
原來除了機密文件之外,還有他之前寫給宋美齡的幾封書信。
顯然,蔣介石對他們早年的交往有所了解,卻一直未曾提起。
西安事變之后,張學良為了保全蔣介石的面子,念及舊情,不顧楊虎城的激烈反對,執意將蔣介石護送回南京。
但是他沒想到蔣介石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對此事懷恨在心,怒火中燒,他認為張學良害自己顏面盡毀,計劃打亂。
于是一到南京,也不顧夫人的請求“回到南京后,一定要送漢卿回西安”,直接軟禁了張學良,甚至對張學良起了殺心。
這使得宋美齡態度非常堅決,直接將狠話撂下:
“你要是對漢卿不利,我立馬離開臺灣去美國,還把你做的所有事情公開。”
在張學良的事情上,美齡極力相護。但還是充滿了愧疚,她對張治中說:“我對不起漢卿。”
張學良后來說起這段回憶:西安事變后我沒死,都歸于蔣夫人幫我。
學良被囚半生 美齡照拂未減
雖然宋美齡保下了張學良的命,但是蔣介石卻沒打算就此罷休,將張學良囚禁起來。
而這一囚禁,西安事變之后到1990年,54年幾乎是一輩子的時間。
囚禁期間,張學良依舊保持著與宋美齡的書信往來。
而且張學良的生活水平一直沒有降低,這都與宋美齡的照拂息息相關。
同時張學良也一直保持讀書,繼續學習,他堅信有重獲自由的那天。
因為宋美齡對他不僅是生活上的照拂,也有精神上的鼓勵,還替他的家人轉交信件和禮物,使得張學良有活下去的希望。
她曾專門為張學良置辦了一盞進口臺燈用于照明,也將書信改為中文漢字。
害怕他閱讀勞累,還將朋友贈送的巧克力寄給張學良,與其一起分享。
點滴,都是關心愛護。
在這段漫長苦悶的軟禁歲月中,經過宋美齡勸解和信件往來陪伴,張學良變成了一個虔誠的教徒。
1990年,張學良離開了臺灣,這場囚禁生活,真正結束。
隨后多個專家學者紛紛上門拜訪,請求為他著書立傳,他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張之丙女士作為自己的記錄人。
但只有一個要求,要在他離世以后,再向外公布這段歷史。
“不要采訪西安事變,我不想談,說了會傷害某個人。”
因為他想保護宋美齡,害怕那些內幕傷害到她。
2001年,張學良逝世。
2003年,宋美齡逝世。
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情緣,到此落下帷幕。
這份特殊的感情,也瞞了一輩子,最后隨著張學良的離開才公布于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