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7日,國共進行了近一個月的磋商,始終難以達成協定。蔣介石見談判不成,索性攜宋美齡到西昌度假散心。
“這些‘草寇’,剿了半天怎么越來越多!”
蔣介石在深夜竟驟然暴跳如雷,心中的怒火無從宣泄,只得將手中的報紙狠狠扔到地上。
秘書見狀趕忙走來,斟上一杯水,又將地上的報紙輕輕拾了起來。
但見標題下幾個大字醒目寫著:
毛澤東回應路透社記者,現已有黨員一百二十萬。
報道中更是表明,在其領導下獲得民主生活的人民已超過一萬萬。
“原來如此。”明白事情的原委,身邊的秘書在心中長嘆一口氣,悄悄將這份報紙藏了起來。
報紙不在眼前,其中的內容卻仍如鯁在喉。蔣介石眉頭緊蹙,靠在椅子上,似是在做一個棘手的抉擇。
良久,他煩躁地掏出日記本,搓了搓揉皺的紙張,憤憤地發泄道:
“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編組一百二十萬軍隊,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
筆尖落下,心中滔天的恨意也在無盡地蔓延。
囚禁?暗殺?這些都是老蔣慣用的伎倆,可謂百試不爽。
然而,幾日后,他便驟然反悔,聲稱對共問題要慎重考慮,切不可貿然行事。
“對共問題,鄭重考慮,不敢稍有孟浪。總不使內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紛擾,最后惟有天命是從也?!?br/>
難不成度假期間他忽然良心發現,決定放走毛主席?這場歷時43天的“鴻門宴”背后,究竟隱藏怎樣的內幕?
赴宴前的糾葛
昔日項羽以四十萬兵力的壓倒性優勢,自恃強大,稱霸天下。
而劉邦恭順謙卑,于鴻門宴中對其俯首稱臣。
他這般姿態,盡顯形勢所迫下的無奈。
如此來看,似乎是項羽在這場生死交鋒中牢牢把握著主動權??梢舱蛩妮p敵,二人的命運就此發生轉變。
2152年后的一天深夜,延安窯洞仍舊燈火通明,蔣介石十天內連發的三封急電,讓大家的心都在懸著。
“陰謀!他的算計倒好,不去恐被落井下石,似是我們要挑起內戰。
去了怕是正要中他下懷,主席的安全誰來擔保?”
“老蔣的宴請準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明眼人一看就知,絕無好意!胡漢民的下場已經說明一切?!?/p>
大家已經爭論數日,對于蔣介石的企圖開始便心知肚明,可前路萬分兇險,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重慶之行,非去不可。去了方有占據主動的機會。”
毛主席擲地有聲,言簡意賅表明自己的態度。
聞言不少人表示贊同,可接下來的部署,又讓大家懸著的一顆心緊緊提了起來。
由劉少奇同志暫時代理主持中央工作,書記處在原有基礎上又增加了兩位候補書記——陳云,彭真。
這樣的決策不言而喻,此行艱險異常,自然要做出最壞的打算。
軍事上又安排鄧小平、劉伯承等人奔赴前線,隨時應對蔣介石出爾反爾,伺機挑起內戰。
“你們打得好,我的安全便更有保證,如若不好,我便要危險一些。”
此時此刻,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卻是一副勝券在握的姿態,草寇馬匪罷了,終歸成不了什么氣候。
想著又細細撫摸起手中的《剿匪手本》,嘴角不由揚起得意的笑容。
鴻門宴上,誰與爭鋒
“潤之,你終于來了?!笔Y介石親切地關懷道,似是見到許久未見的老友。
毛澤東卻不動聲色,仍舊稱其委員長。
二人共同舉杯慶祝這一歷史的時刻,碰杯的剎那,國外的記者瘋狂按動快門,生怕錯過一個細節,隆重程度絕不亞于好萊塢巨星登場。
在場的黨外人士卻早已熱淚盈眶,自古以來戰爭苦的都是百姓。
一次次碰杯燃起的是和平的火花,盡管它隨時都有可能再度熄滅。
“你的那首《沁園春雪》真是好詞!只是不知,“千古風流人物”所指何人。莫非,你想效仿秦皇漢武?”
交談中,蔣介石偶然間提起那首讓自己頗為不快的詩詞,表面夸獎,實則綿里藏針。
毛澤東對蔣介石話里的意圖了然于心,卻并未生氣,當眾表明自己的立場:
“風流人物”不是你我中的任何一個,而是人民。人民才是歷史的主體,我們要建立的是民主政治,而非獨裁統治。
蔣介石聽后面露不快,我方的提議他一條都不想答應,可當著眾人的面又不好強硬回絕,只得避而不談。
這次見面,毛澤東的言行舉止給蔣介石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前那些狂妄的話語神奇地消失了,忍不住對陳布雷感慨道:
“毛澤東實在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
但他知我不吸煙后,在同我談話的整天期間,竟絕不抽一支?!?br/>
烏江自刎,大勢所趨
都說是因為項羽的婦人之仁放走劉邦,最終落得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
卻忘記了殺死劉邦從來都不是項羽的真實意圖。
他自封為“西楚霸王”,又封劉邦為漢王。他只需劉邦臣服于自己,周代諸侯的霸業才是他的政治理想。
“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二人在政治上的不同選擇已然暗示最后的結局。
在國民黨六大即將拉開帷幕,各代表如往常一樣拆開自己的請柬。
“咦?邀請函呢,這是什么?”預料之中的邀請函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厚厚的小冊子。
疑惑的神色停留在各位代表的臉上,待到看清上面的內容,又是一驚。
啪的一聲,冊子直直落到地上。
這小冊子上的內容不是旁的,字字句句印刷的正是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
此書自發行開始便隱姓埋名,只敢背地里悄悄流傳,不料卻在如此緊要的關頭驚現在代表的邀請函中。
蔣介石曾在早先的《中國之命運》中公然“反對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指出中國未來的命運要徹底依靠國民黨。
其建立獨裁統治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聯合政府”的主張則開辟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誰能想到,一封邀請函竟意外產生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正因如此,在得知毛澤東即將趕赴重慶的消息后,民主同盟會主席張瀾大為振奮。
正在吃午飯的他,急忙將最后一口飯吞了下去,扔下碗筷,火速趕到重慶九龍坡機場迎接毛澤東的到來。
兩人一見如故,逐漸交心,在之后的交談中,張瀾不禁感慨道:
“你為爭取和平,毅然前往龍潭虎穴,人民都會記得你的貢獻?!?/p>
毛澤東則擺擺手,謙虛回應:
“應該應該,我接下來還打算拜訪國民黨右派,爭取一切力量實現和平。”
“你竟然要去拜訪陳立夫、戴季陶等人,難道曾經的血海深仇你都可以放下了嗎?”
不料毛澤東對待此事卻不以為意,面對自己曾經的仇敵,反而幽默調侃道:
“如今國民黨是右派當權,要徹底解決問題就不能放棄和右派的交涉。當年他們殘酷屠殺,我們也是逼上梁山嘛!”
一次次地主動爭取,究竟誰想和平?誰想內戰?答案顯而易見地擺在全國人民的眼前。
棋局之外,別有洞天
千年時光一晃而過,時代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若完全以項、劉二人的斡旋來看重慶談判,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在重慶談判過程中,蔣介石曾經多次憤憤不平地抱怨道:
“剛打走了日寇,卻要再受美蘇的掣肘。”
此話一語道破天機,抗日戰爭后如何處理兩黨的關系,蔣介石壓根無法做主。
美國先后派出赫爾利、馬歇爾等人,大力推動和平協商,對蔣介石進行多次施壓。
國民黨所有的先進武器全部都由美國提供,自然也可隨時撤回。
蘇聯也是如此,在毛主席趕赴重慶前便多次致電催促,要求其維護國內和平協議,一旦打起內戰,中華民族有滅亡風險。
更是直接放話:“你的安全由美蘇兩國擔保?!?/strong>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感慨美蘇兩國真是古道熱腸,不為別的,就怕中國內戰打響。
事實上,雅爾塔會議后,美蘇二分天下的格局已經顯出端倪。此后德國一分為二,朝鮮走向南北對立便可佐證。
兩個超級大國,正在蓄謀瓜分屬于自己的勢力范圍。
中國這塊肥肉又怎會甘心放過?美蘇自然各有籌謀,又心懷鬼胎。
蘇聯對我黨的實力呈現消極的態度,國民黨在軍事上擁有超四百萬人的軍隊,最有可能獲得勝利。
美國則對雙方力量都十分了解,國民黨雖有先進武器裝備,卻并不得民心,因而也未必勝出。
這一戰一旦打響,美蘇兩國很可能再度拖入到戰局中,世界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則無法維持。
說到底,雙方對于在華既得利益都實行保守的策略,并不打算獨吞或者武力直接介入,而是期望國共和平達成共識,坐收漁翁之利。
結語
鴻門宴,項羽放走劉邦,最終落得烏江自刎下場。
重慶談判,蔣介石不敢對毛主席動手,最后兵敗退守臺灣,大抵也是他一生中最后悔的決定。
歷史總有太多驚人的巧合,可撥開層層云霧之后,必然走向的結局早已藏在一個個細節中。
蔣介石的陰謀為何會成為黃粱一夢?
為了實現其政治上的野心,再加之美蘇兩國的從中干預。
放走毛澤東是迫不得已,也是他在多次交鋒中落敗的無可奈何。
另一方面講,也有他個人性格上的原因。蔣是一個高度自信,且處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此時,他手握430萬軍隊,還有美援。從單純軍事角度上講,我們的軍隊難以望其項背。
蔣曾在日記中記錄道:
“我料定毛這個人不能成事,他終究不可能逃出我的‘一捂’?!?br/>
換言之,哪怕將來開戰,他認為對方也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者則昌,逆者則亡。
在命運的關鍵時刻,能否把握機遇正確抉擇,成敗往往由此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