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的腹地,一種名為“懶熱”的病毒正在悄然卷起新的風暴。Oropouche病毒(OROV),一種由蚊子和蠓類昆蟲傳播的單鏈RNA病毒,正在南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病例數急劇上升。近期,秘魯報告了 Oropouche 病毒(OROV)病例的增加。截至2024年8月31日,秘魯已確認930例病例,這一數字較往年有所上升。2024年,這場看似遙遠的疫情不僅威脅到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更已經引起了全球衛生機構的高度警覺。泛美衛生組織(PAHO)的數據顯示,OROV 歷史上主要在亞馬遜地區傳播。隨著氣候變化、快速的城市化和生態環境的變動,OROV病毒的腳步不再局限于亞馬遜雨林,其影響正迅速向全球擴散。從秘魯的小鎮到意大利的醫院,從無癥狀到嚴重并發癥,我們正面對著一個不斷演變的全球性健康威脅。
奧羅泊奇病毒在南美的蔓延
過去兩年內,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 OROV 病例持續增多,今年首次報告了致命病例。2023 年末,南美新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爆發。從2024年1月至8月,美洲共報告了超過8,000例OROV 病例,涉及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古巴和秘魯等五個國家。特別是在巴西伯南布哥州,今年有一例胎兒死亡和一例流產,涉及的兩名女性分別為21歲和24歲,她們之前均無健康問題。此外,巴西還報告了四例可能與 OROV 感染相關的小頭畸形新生兒病例。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這是首次報告 OROV 通過母嬰傳播導致的死亡和相關不良出生結果。由于 OROV是美洲新出現的、鑒定不明確的蟲媒病毒,巴西相關部門強調,確認陽性樣本和病例需要依據《國際衛生條例》的附件 2,并通過該條例進行通報。
“懶熱”疫情背后的飛兵:蠓類昆蟲
OROV 主要通過被感染的蠓類昆蟲叮咬傳播給人,最常見的傳播媒介是帕拉斯庫利斯蠓(Culicoides paraensis),這種昆蟲在美洲的許多地區廣泛存在;病毒也可能通過其他蚊種如 Culex quinquefasciatus 和鋸齒赭魚蚊科進行傳播。
圖 該病毒被認為是通過蚊子和南美洲常見的叮咬蠓傳播的
來源: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2024/08/17/oropouche-virus-disease-cdc-warning/
OROV 病毒攜帶的是單鏈 RNA 遺傳物質,封裝在保護性蛋白質殼內。病毒采用“特洛伊木馬”策略,在血液中通過感染吞噬細胞——一種免疫細胞——未被察覺地在身體中傳播,并到達目標組織和器官,在那里感染細胞并進行復制,特別傾向于在大腦和肝臟中積聚。人類感染 OROV 后,病毒迅速擴散至全身,并能穿透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初期通常表現為突發高燒,常伴有劇烈頭痛、寒顫、肌肉和關節痛。其他癥狀包括對光敏感、頭暈、眼痛、惡心和嘔吐,以及可能從軀干擴散至四肢的皮疹。這些癥狀一般持續不超過一周,但約 60% 的患者會在幾天到幾周后經歷癥狀復發。
OROV 可在吼猴、狨猴和樹懶等動物體內檢測到,其直接人際傳播尚未被觀察到。吼猴是最早發現攜帶 OROV 病毒的野生動物之一,在1960年,這種病毒也首次從巴西的白喉樹懶體內分離出來。盡管已在多種野生動物中檢測到該病毒,包括某些靈長類動物和三趾樹懶,但其主要的野生宿主仍未明確確定。這表明,除了已知的幾種動物外,還可能有其他野生動物攜帶這種病毒。
圖 Oropouche 病毒也被稱為“懶熱”,但在野外的許多其他動物中都有發現
來源: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40829-oropouche-the-mysterious-sloth-virus-with-no-treatment
OROV病毒的新疆界與舊恐懼
OROV 以發現第一例病例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 Vega de Oropouche 村莊命名。1955年,病毒從一名發燒的24歲林業工人血液中分離出來。自那以后,該病毒在巴西亞馬遜地區引發了多次零星的疫情爆發,一些爆發的病例數達到了100,000例??傮w來看,研究人員估計已診斷出超過500,000例病例,但這個數字可能因癥狀與其他引起發熱的疾病相似而被低估。自1980年代末起,該病毒的爆發也開始出現在巴拿馬、秘魯和厄瓜多爾。自2000年以來,報告該病毒的國家數量增加,包括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法屬圭亞那。公共衛生官員特別擔憂的是,病例數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非亞馬遜地區,并且已在巴西亞馬遜地區外的10個州以及古巴記錄到病例。
圖 拉丁美洲的 Oropouche 病毒爆發 - 2024 年確認病例的國家
來源: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40829-oropouche-the-mysterious-sloth-virus-with-no-treatment
2024年,柏林夏里特大學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的Jan Felix Drexler等人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綜述稱,拉丁美洲因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成為新興蟲媒病毒的熱點地區。該地區擁有眾多脊椎動物宿主,如蝙蝠、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多樣的無脊椎動物。此外,幾個關鍵因素也促成了病毒的傳播和再次出現,包括:生態和社會經濟因素,尤其是快速的人口增長和頻繁無序的城市化進程;氣候條件有利于病媒的建立和繁殖,同時生態系統具有高度多樣性;密集的人口遷移和土地使用的顯著變化,如森林砍伐、非法采礦和農業集約化。隨著全球連通性的提高,過去50年中拉丁美洲經歷了數種蟲媒病毒的出現和重新出現,如登革熱病毒(DENV)、基孔肯雅病毒(CHIKV)、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ZIKV)。
圖 Oropouche 病毒地理分布隨時間的變化
來源:Wesselmann K M, Postigo-Hidalgo I, Pezzi L, et al. Emergence of Oropouche fever in Latin America: a narrative review[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2024年5月和6月,意大利維羅納的Istituto di Ricovero e Cura a Carattere Scientifico Sacro Cuore Don Calabria醫院的實驗室首次在歐洲診斷出兩例OROV感染。這兩例感染均發生在從古巴返回的旅行者身上,這也是拉丁美洲以外地區首次報告奧羅普切病毒感染。兩名患者在返回意大利后出現了全身不適、發燒和腹瀉等癥狀,并在維羅納及Forlì的醫院接受診斷,通過分析全血、血清和尿液樣本確診。美國CDC也在從古巴和巴西返回的歐洲旅行者中還發現了與旅行相關的 OROV病例,截至 2024 年 8 月 16 日,在從古巴返回的美國旅客中共發現了 21 例 OROV病例。
圖 古巴和意大利的 Oropouche 病毒
來源:Castilletti C, Mori A, Pomari E, et al. First diagnoses of Oropouche virus in Europe: how can we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preparedness globally?[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最新的未發表研究分析表明,OROV的遺傳密碼經歷了重組,不僅可能導致感染者癥狀更為嚴重,還增加了病毒通過叮咬昆蟲傳播的概率。此外,病毒在免疫細胞內隱藏的能力使其能在身體防御系統中相對隱匿,可以抵抗先前感染過 OROV 的人再次接觸病毒時產生的免疫反應。學術期刊《柳葉刀微生物》將 OROV 的爆發歸類為全球健康的新威脅,并警告目前缺乏對新療法的研究,強調了迫切需要開發有效的疫苗來對抗 OROV。盡管目前有疫苗在動物模型中進行測試,但還沒有任何疫苗被證明對人類有效。目前,針對 OROV 感染并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治療主要依賴于對癥支持,包括使用解熱鎮痛藥來緩解發熱、頭痛和肌肉痛等癥狀。隨著OROV的病例數在全球范圍內不斷上升,我們面臨的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更是一個關于全球互聯互通、環境變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復雜挑戰。
主編微信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生命科學綜合交流QQ群:6813418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