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說: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這一輩子,精力和時間是有限,不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物質占有上。
適當減少欲望,多花點心思去照顧家庭,去豐富精神,人生才能活得自在從容。
物質低配,家庭高配,靈魂頂配,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物質低配
莊子說: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鷦鷯在森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樹枝就足夠了;鼴鼠去河邊飲水,只要喝飽肚子就足夠了。
世間之物,琳瑯滿目,奇貨重寶,何止萬千,而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東西,維持生存必備的物質,卻不需要多少。
明代有個人叫胡九韶,是一位教書先生,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能夠衣食溫飽。
每一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下拜,感激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樣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說:
首先很慶我們有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全家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第三家里沒有病人,這不是清福是甚么?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欲望是人為的貧窮。
欲壑難填,財富再多也不滿足;心靈豐盈,物質簡單就是清福。
你占有的東西,也同時占有你,你身邊的每一件東西,是財富,也是身上的包袱。
年輕時貪求物質的豐盛,但是到了一定歲數,要學會給生命做減法。
擯棄無關緊要的事物,過專注的生活,為人生留下空間。
家庭高配
林語堂說過: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言笑晏晏的妻子,幾個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愛孩子。
后來,他用一生的愛,把理想變成了現實。
自結婚后,他除了寫作,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家庭。
林語堂經常用膠泥和蠟燭做成漂亮的小玩意,當作禮物送給孩子。一有空閑,就和孩子們一起吹肥皂泡。
窮苦時,他和妻子一起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日子安穩后,他們一起享受生活。
兩人也會鬧矛盾,但每次林語堂都會主動哄妻子笑。
在金婚那天,林語堂特地鑄了一枚“金玉緣”的胸針,獻給妻子,并刻上惠特坎·李萊的名詩《老情人》,林語堂將其譯成中文五言詩: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凄凄。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林語堂說: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馭它。
年輕的時候,覺得世界之大,無處不可去。
年紀越大越會發現,家是這一生唯一的歸宿。
家庭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業,經營家庭的用心程度,決定了一家人生活的溫度。
再多的財富不如家人和睦,再大的盛名都不如家庭幸福。
靈魂頂配
西哲叔本華曾說:一個人對外在的物質要求越低,他對內在的要求就越高。一個人只要活在物質世界里,會一生勞碌,心靈空虛。
當我們不再追求物質的高配,而是保持寧靜的心態,就容易做到靈魂的高配。
季羨林教授在學術界聲譽四起之后,各種邀請,聘任紛至沓來。
面對名利,季先生卻選擇了躲避,能推就推,不能推掉的也盡量不讓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有的人靠著名氣賺大錢時,季先生卻把自己關在書齋里,看書寫作。
很多人稱他大師,但他堅決要求大家把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摘掉。
季羨林先生說: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他一生只順從內心,真實而快樂,灑脫而自在。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與寧靜,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淡然與從容,也是靈魂高配的一種境界。
靈魂如果一片荒蕪,生命也會跟著俗氣不堪。
懂得去滋養靈魂,才能在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名利壓垮。
“低配”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張弛有度,不攀不比,不想太多。
“高配”不是奢侈華麗,而是知足常樂,淡泊寧靜,自在灑脫。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生活也是如此,刪繁就簡,不汲汲于物質,把精力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之上,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圖片 | 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