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智能手機基本上都有地震預警信息,一旦收到了地震預警,地震橫波還有…秒到達,我現在到底該怎么辦?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指已經發生地震之后,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得多的原理,搶在地震波(主要指破壞性大的橫波)來到之前,將震中發生的地震信息,傳遞到你所在區域的一種預警方式。
地震預警不是預報,是地震已經發生后的一種警報信息。也就是說,地震預警對于震中近距離范圍內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已經發生了。這種稱之為預警盲區。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地震預警:
你所在地區距離震中越近、地震影響越大、但是地震預警時間卻很短;而如果你所在地區距離震中較遠,地震影響就不大,而此時預警時間反而很充分。
(是不是感覺這東西有點然并…?)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一般來說自己所處地區與震中距離越遠,地震的破壞性就越小(當然還跟地下構造有關)。而這種破壞性的大小,就用地震烈度來衡量。
從上表可知,7度以下烈度的情況,除了會有一定的驚慌之外,基本上不會發生實質性的人員傷亡;而3度以下的烈度,甚至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覺到發生了地震。
所以,正確讀懂并理解地震預警信息,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恐慌。比如下面這個某人發布的預警截圖:
預警時間僅有12秒鐘,情況緊急!跑下樓都來不及,怎么辦?—— 別慌,先看看它可能的影響:輕微震感…,既然都輕微了,有必要焦慮、著急嗎?,有必要按照提示“請注意避險”嗎?
一般而言,震中距離超過了100公里的情況,除非特大地震,否則基本上不會對你所在地區造成多大影響。
再看這一則預警信息:地震橫波還有75秒到達,請注意避險!
這個預警時間真充足,足夠從30樓跑下去的了!可問題是這種情況還需要“避險”嗎?
仔細看一下,震中距離你766公里,也就是說,這個甘肅積石山地震,接受地大約是重慶市區范圍,都明明白白說了“震感輕微”,跑什么跑?。?/p>
地震預警有時候已經成為推送無意義焦慮的一種公害了。比如下面這一則推送信息:
你自己都預估烈度為0、都說了無震感了,還要讓人家“請注意避險”?這樣的預警有什么價值?這到底是誰缺心眼啊?
即便是有一定震感的地震,也并不一定造成樓房的破壞,比如四川瀘定的這次6.6級地震:
距離瀘定200公里的成都市成華區,預估影響到的烈度約為3.8度,所以震感很明顯。但也只是有驚無險的晃動而已,沒必要慌張。
綜上所述,我們在接到地震預警信息之后,先看一下預估烈度:
如果只在3度以下,那就根本不用糾結,繼續睡覺
如果在3-4度之間,注意放置的易碎物品不要被晃下來就行了。
如果在5-6度之間,注意關電、關氣、關水,防止吊燈墜落也足夠了。
如果在7度及以上,那就按照伏地、遮擋、手抓牢的口訣防止受傷:
然后,在強烈震動停歇后,保護好頭部有序疏散到室外等候政府的進一步通知。
最后把地震烈度的國家標準截圖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