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魏晉、唐宋
六朝傳統服飾裝束復原
海派非遺時尚禮服
絲弦琵琶夢入江南
穿越歷史 感受魔都國潮國風
2024年9月29日,造物十二時辰——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活美學展展演體驗活動在展覽現場掀起一陣國潮。六位身著傳統復原服飾的“古人”乘坐時光列車,穿越千年揭開藏在衣櫥里的美學秘密。表演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周方副教授團隊策劃,通過服飾呈現歷經歲月的文化傳承脈絡,帶領觀者穿梭于歷史長河。
本次復原秀分別展示了東漢、魏晉、初唐、中唐、晚唐和北宋時代的六種仕女裝束,她們的服裝采用了多種非遺技藝,如織錦、染纈、絞纈、畫版印,首飾采用了鎏金、鏨刻、鑲嵌等技藝,審美風格既有明麗素凈,也有豐腴濃姿,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古代女子的多樣風情。
PACC非遺跨界導師、WJX婉珺璽高級定制服飾品牌創始人葉青團隊攜手潮童星則帶來海派高定禮服表演,將海派非遺技法融入高定服飾制作,讓東方文化有了世界的表達,引領新中式美學潮流。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徐榕野老師團隊帶來琵琶合奏《夢入江南》,將江南最迷人的景色展現在眼前。從千年前婉轉優雅的東方古韻,到如今兼容并包的摩登海派,在這座復興車站中,一起見證時光流轉,共賞東西方時尚美學。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致辭,他表示今天傳統文化正在發生著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沃土上,造物智慧正在與當代生活、文創產業、藝術審美相融共生,碰撞新火花,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國潮國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程梅紅調研觀看了展演予以肯定,并對上海非遺傳承發展提出了指導性建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陳平;本次展覽策展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章莉莉;嘉韻投資副董事長陳鵬年;中央美術學院喬曉光教授等學者;以及各參展單位負責人;非遺傳承人代表等出席現場。
月份牌年畫與當代插畫相結合
復古火車站里走來的旗袍美女
展覽期間,同步開啟“流動的非遺”快閃,四輛非遺創意文創小車在園區內移動,售賣崇明土布、山西布老虎、絨繡等非遺文創,打造流動的潮流精品非遺文創小店,讓大家知道原來非遺可以這么有趣、這么酷。
光影綽約 時光流轉
文化在中央復興車站交匯
國慶來看造物十二時辰展
造物十二時辰 ? 上海非遺生活美學展
地點:EKA·天物(金橋路535號)
38幢中央復興·車站
時間:2024年9月17日至10月16日
11:00-17:00 周一至周四
11:00-20:00 周五至周日、節假日
指導單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辦單位:上海大學
承辦單位: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
EKA·天物
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全國非遺名詞審定委員會
上海大學公共藝術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公交信息
地鐵:6號線金橋路站3號口
公交:778路,B1路
責任編輯:逄繼青
視覺設計:陳淇琦、黎汭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