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永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該局植物分類研究人員調查發現的新物種“丹霞大戟”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
該物種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我市境內開展野生植物開展調查時,在石柱、方巖等丹霞地貌上發現的,經形態學比較及分子生物學分析后,最終確認為大戟科大戟屬新種。
據了解,“丹霞大戟”生長于丹霞地貌地區。丹霞地貌地質特征獨特,其紅色巖石層與陡峭崖壁為“丹霞大戟”提供了特殊的養分來源,而獨特地貌形成的獨特氣候也為其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經過調查組多年細致地野外調查和觀察表明,“丹霞大戟”為冬季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一些個體在1月初開始開花,但盛花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5月底果實成熟,隨后植物的地上部分枯萎,標志著休眠期的開始。
“丹霞大戟”在形態上與韓國的“福氏大戟”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其冬季常綠習性,全株無毛;苞葉2片,寬卵形,黃綠色;子房表面通常光滑,很少稀疏地具微小瘤狀突起;花柱在中部至基部合生;頂端稍二裂;蒴果光滑,無瘤狀或圓錐形疣,很少稀疏且不明顯地具皺紋;種皮具網狀皺紋等。
此外,“丹霞大戟”的肉質根有劇毒,在麗水市蓮都區,它俗稱為“五朵金花”(意為其有五片黃色的初級總苞葉)“壇壁傷藥”(意為其根在民間藥用中用于治療跌打損傷)“麥黃死”(意為當大麥成熟時,它也枯萎,表明其進入休眠期的時間)。
“丹霞大戟”的發現對于研究江南地區丹霞地貌植物多樣性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自我市開展野生植物資源本底調查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全市開展了網格化調查,全面掌握我市現有野生植物資源的狀況和受威脅因素,在此過程中也發現并核實了眾多珍惜瀕危植物,為我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