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這是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生殺之道。有道之人以守護天下萬民為己任,而不以殺伐為務(wù)。
在古代,封建君王們掌管著天下人的生殺大權(quán),那么,什么時候應(yīng)該敬生?什么時候應(yīng)該主殺呢?這對于整個天下來說,都是一件決定前途命運的大事情。
然而,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生死存亡之序,人類實在不應(yīng)該過多的干預。
對于人類自身,封建君王們對待天下人更不應(yīng)該予殺予奪,甚至濫用生殺大權(quán)。
殺人之眾莫過于刑罰,更有甚者莫過于兵禍。所以,封建君王們都應(yīng)該慎用刑罰,更不能輕啟戰(zhàn)端。
老子說:“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對于國家來說,兵陣是殺伐之器,而不是祥瑞之器,所以有道的君王、賢明的君王不會濫用兵鋒。只要戰(zhàn)端開啟,必然會給敵我雙方帶來大量的殺傷。
實現(xiàn)天下社稷的某些目標,并不是只有通過兵鋒殺伐才能實現(xiàn),通過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其它手段也有可能實現(xiàn),還有可能實現(xiàn)得更好。
戰(zhàn)端一旦開啟,則敵我雙方的兵士民眾,都必將處于死亡的威脅之下。
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古今圣賢之人對待兵陣的態(tài)度,大多都主張“備而不用”。也就是說:軍隊不可以沒有,但也不可以濫用。
人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兵力強大,就去無端地攻打別人。攻打別人必然會帶來殺戮,而殺戮必然有傷天和。
萬物生死有序。萬物的生殺秩序自有天道掌管,人類不應(yīng)該過多的干預。而且殺生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人們何苦搶奪天道的權(quán)柄,而去主掌天下的殺伐呢?
戰(zhàn)爭是殘酷的,即使戰(zhàn)勝了也不會有多么美好,而戰(zhàn)敗了就更不美好。
老子說:“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自古以來,那些得天下的君王都是因得民心而得天下,很少有因殺伐而得天下者。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戰(zhàn)力無雙,不也輕易失去天下了嗎?
所以說,兵者之所以是不祥之器,就在于它在代天殺伐,它搶走了天道應(yīng)該干的工作。而人與天道是無法相提并論的。人很難像天道一樣面面俱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百姓不畏懼死亡,沒有死亡的威脅,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為何還要用死亡來威嚇和懲罰他們呢?
一切生命都是羨慕生而畏懼死,在它們愉快幸福生活著的時候,并不會感到死亡的恐懼。
假如百姓不用面臨被野獸殺死的恐懼,也不用面臨被寒冷凍死、被饑餓餓死的恐懼,那才是真的幸福。國家也才能真的長治久安。
民不畏死,百姓不受死亡的威脅,才是國家真正的未來;奈何無道之君反而以死亡威嚇天下人,這是多么愚蠢的行為啊。
在理論上,人人都畏死,百姓可以做到不畏死,那是因為沒有人可以隨意威脅他們的生命安全。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假如百姓都走正道,而又時常受到生命的威脅,常常會有畏懼死亡的心理產(chǎn)生,應(yīng)該怎么辦呢?
而為奇者,而那些專走歪門邪道的人,也就是那些威脅百姓生命安全的人,我就必定會抓住他們、鏟除他們。如此之后,誰還敢威脅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呢?
奇與正相對。為奇者就是指專走歪門邪道,而不走正道的人。
百姓畏死,是因為生命受到威脅。統(tǒng)治者只需對那些為奇者、對那些威脅百姓生命安全的人,執(zhí)而殺之,便無人再敢去為奇為害。
勇而無懼,勇而無畏,是百姓長治久安之道。無道之君反而追求讓百姓有所懼,他們重刑罰、威嚇生民,以至于人人自危,則天下危矣。
“常有司殺者殺”。
意思是說:天地之間,冥冥中自有專司殺伐的力量存在,無須他人代勞。
然而那些位高權(quán)重者卻常常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對百姓予殺予奪,橫征暴斂,魚肉鄉(xiāng)里。幾千年來,歷代封建王朝的不斷更迭,不都是因為他們殺伐過重、佂斂過甚嗎?
兵斗是直接殺伐,刑罰佂斂是間接殺伐。它們都有可能給百姓帶來災難,所以要慎用少用不用。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萬物生死自有其序,人們只需做好自身的分內(nèi)之事,無需代替天道,行使殺伐之事。
假如人們非要代替天道,行駛大范圍的殺伐之事,那就好比是:普通人代替技藝精湛的大工匠,去做他們常常做的那些砍、削、雕、琢等工作一樣。
技藝精湛的大工匠在砍、削、雕、琢的過程中不會傷到自己,那是因為他們有經(jīng)驗。而普通人如果也像他們一樣去做,則鮮少有不傷到自己手的。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道之君不以殺伐為主,不以殺伐為要,而以生民為務(wù),而以服務(wù)百姓、保護百姓為最高追求。
常言道:多行不義畢自弊。
正所謂:傷人者必將自傷,害人者必將自害。皆有此一類意思。
傷人、害人、不義之舉,皆是在代替天道行使殺伐之權(quán),哪有不自傷的道理呢?
這就好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假如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舉起石頭,卻勉強去做,那么砸傷自己自然就難以避免。
有道之君應(yīng)當以保護天下百姓的生命安全為己任,而不能以殺伐為己任。應(yīng)當以保護為主,以殺伐為輔。殺伐的目的,只能是為了使百姓無畏、心安。
所謂生殺之道,其實就是:有道之人追求生民、活民,而不追求傷民、害民。
常言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殺伐之事,天道可以做,而人不可以輕易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