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照片
1、 組詩之五《河邊對口唱》簡介
1、《河邊對口唱》原詩:
〔序詩〕妻離子散,天各一方,
但是,人們難道永遠逃亡?
你聽聽吧,這是黃河邊上,
兩個老鄉的對唱——
〔對唱〕: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
我問你,在家里,種田還是做生意?
拿鋤頭,耕田地,種的高粱和小米。
為什么,到此地,河邊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無消息。/
張老三,莫傷悲,我的命運不如你!
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鄉在何地?
在東北,做生意,家鄉八年無消息。
這么說,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合唱〕仇和恨,在心里,奔騰如同黃河水!
黃河邊,定主意,咱們一同打回去!
為國家,當兵去,太行山上打游擊!
從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2、《河邊對口唱》簡析
在這首詩里,詩人以簡短的句式、通俗的口語,先行記錄王老七和張老三倆,在黃河邊偶然相遇,于是,這個東北商人與那個河北農民,兩人之間便發生了交集,于是,詩人就用對話形式,讓兩人互訴日寇入侵,家破人亡、音訊全無的悲慘家庭遭遇,結果,兩人找到了命運的共同點:同為家國淪喪者、一樣的天涯流浪人。
《河邊對口曲》
接著,這兩個天涯流浪人,同病相憐,找到了共同的語言:“仇和恨,在心里,奔騰如同黃河水”,對于破國之恨、毀家之仇,他倆也同樣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為了報仇雪恨、為了保家衛國,倆人在河邊,便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出,同仇敵愾,定下決策:“為國家,當兵去,太行山上打游擊”,立志為救亡圖存而戰,投身到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去,“咱們一同打回去!一同打回老家去!”
侵略與反抗是相互交織、相反相成的,侵略的烈度大,反抗的烈度必然更大。倆老鄉胸懷國恨家仇,肩負時代使命,毅然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要沖上抗日前線!他們是黃河的血性兒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有了他們,何愁打不回老家去!何愁抗日不勝!
《黃河怨》
二、組詩之六《黃河怨》原詩
〔序詩〕朋友!我們要打回老家去!
老家已經太不成話了!
誰沒有妻子兒女,
誰能忍受敵人的欺凌?
親愛的同胞們!
你聽聽一個婦女悲慘的歌聲——//
〔怨歌〕風啊,你不要叫喊!
云啊,不要躲閃!
黃河啊,不要嗚咽!
今晚,在你面前哭訴我的仇和冤。//
命啊,這樣苦!
生活啊,這樣難!
鬼子啊,你這樣沒心肝!
寶貝啊,你死得這樣慘!
我和你無仇無冤,
偏讓我無顏偷生在人間!/
狂風啊,你不要叫喊!
烏云啊,不要躲閃!
黃河的水啊,不要嗚咽!
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懷中,
洗清我的千重愁萬重冤!//
丈夫啊,在天邊!
地下啊,再團圓!
你要想想妻子兒女死得這樣慘!
你要替我把這筆血債清算!
你要替我把這筆血債清算!//
三、《黃河怨》綜合分析
《黃河怨》和《河邊對口唱》,為同題材、同主題的兩首詩,同為控訴日寇的侵略暴行、傾訴橫遭國難的深仇大恨,以及中華兒女憤然崛起,拼死搏斗,報仇雪恨的民族意識。不同點,是主角性別不同,報仇雪恨的方式也不同,男性同胞是挺身沖向前,去同曰寇拼命血戰,而女性同胞則呼天叫地,宣泄冤仇,并以死抗爭,來激勵男性同胞憤起,為她“清算這筆血債”!
《黃河怨》描寫的就是一位絕望的女性同胞的悲劇故事。這位苦難的女性老鄉,飽受慘絕人寰的冤仇,她在兒子被殺、自己又被日寇凌侮后,趁著夜晚逃到黃河邊,投水自盡,以死抗爭。哀怨凄惋、悲憤仇恨、痛苦萬分,震撼人心。
呼天叫地喊冤
當時,大地狂風呼嘯、天上烏云翻滾、黃河波濤洶誦,在這種情況下,她走投無路,束手無策,準備投水自盡,而在跳河前,她悲痛欲絕,心有不甘,于是,便在黃河邊,對著大地、向著老天,呼天叫地,悲愴吶喊,控告日寇獸行、傾訴自身慘遇,宣泄自己的情緒!最后,在狂風“叫喊”、烏云翻滾之時,她憤然跳起,投入怒濤咆哮的黃河,以最決絕的斗爭方式,同日本強盜作出拼死的抗爭!
這首詩的重點,是她的控告與傾訴,因此,詩人采用獨白形式,來描寫這個悲劇故事。全詩從頭至尾,都是采用呼告辭格、排比句式,以悲憤的語言,呼天叫地,對景傾訴。開始時,她對著風云、黃河哭泣,傾訴內心的悲傷、控訴鬼子的暴行,而隨著仇恨的宣泄,她的情緒也由哭泣傾訴,升華為悲憤怒斥。這時她又面對著狂風烏云、黃河怒濤,寄言遠“在天邊”的丈夫:“你要替我把這筆血債清算”,我倆來世“再團圓”。此時,風越來越急,云越來越厚,女主人公的仇恨感情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憤激,于是,她毅然決然,縱身一跳,投入怒濤翻滾的黃河懷抱,最后完成了一位被欺凌、被侮辱的弱者的最高反抗手段!
天理何在?慘絕人寰!她的悲劇必然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必然會激起她丈夫拼死去報仇雪恨,必然會激起更多的仁人志士奔赴抗日的戰場。
獨唱《黃河怨》
四、其五和其六為抗日故事情節的發展
這首《黃河怨》詩,描寫的這個女老鄉的悲劇故事,跟前首詩中張老三和王老七的故事一樣,共同揭露與控訴日寇侵華的殘酷暴行,傾訴中華兒女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表現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意識,與熾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詩人在《黃河大合唱》組詩中,安排這兩個故事,是進一步把《黃水謠》的內容具體化、深刻化,生動形象地揭示出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侵略斗爭;侵略越厲害,反抗必然越慘烈的真理!因此,我們說《黃水謠》國破逃難的慘事,是抗戰故事情節的開端,而這兩首詩的家破人亡后,而奮起抗爭的悲劇,則是抗戰故事情節的發展與激化,也預示著中華民族抗日大反攻、亦即故事情節的高潮,馬上就要到來了!
五、其五和其六的藝術特色
這兩首詩各具突出的藝術特色,值得學習借鑒。
《河邊對口唱》,全詩運用對話形式,又先分后合,推動情節發展,直到達成共識,產生出一致的決策,有頭有尾,有過程有結果,同時,句子短、全口語、都用韻,通俗易懂,上口易記。這是一首獨具特色的對話體通俗新詩。
而《黃河怨》這首詩,全詩運用獨白形式,用呼告辭格、排比句式,又以呼天叫地、對景抒情手法,描寫了這個慘絕人寰的悲劇故事。而詩人采用這種呼告式的排比手法,呼天叫地,對景抒情,正是弱者在走投無路時,宣泄仇恨、責問天道一種抗爭手段。最后,又讓她以死抗爭,用極端手段來清洗冤仇,似是消極反抗,實際上,這種慘烈手段,是悲壯的,往往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正如這位女同胞所期望的,會激發她遠“在天邊”的丈夫,替她“把這筆血債清算”的!當然,還有她丈夫身邊的無數黃河兒女、四萬萬中華同胞!她的死,意義也不可低估。
正是這個原因,上述兩首詩可以放在一起,算是《黃河大合唱》組詩講述的第二個故事、抗日戰爭故事的情節發展與激化。不言而喻,下一篇短文,就是寫抗曰故事的高潮與結局了。陳存選2024年國慶節
參資:百度百科《河邊對口唱·黃河怨》。
老年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