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點說明
1、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組詩,是一部有八首詩連綴而成的名著。這些詩相關相連,而又各自獨立,首首紅火,篇篇皆佳,又有公論,其二《黃河頌》與其四《黃水謠》最為經典,也都入選學生課本;其七《保衛黃河》,則為經典歌曲,傳唱至今。
張光年照片
為了能完整介紹這部名著,準備重點賞析其二、其四和其七,而又詳略不等地簡介其余的幾首,一共寫四篇短文,力求能給人一個系統的、而又重點突出的完整印象。恂恂而為,深恐不然。
《黃河大合唱》目錄
2、如果說《黃河大合唱》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那么組詩的前三首,主要講黃河故事,描寫黃河形象、贊美黃河精神,以及黃河孕育的偉大堅強的中華民族;而從《黃水謠》開始的后半部,則是在前文鋪墊的基礎上,重點講抗日戰爭故事,控訴日寇滅絕人性的侵略罪行,歌頌中華兒女救亡圖存的偉大愛國精神。
這后半部的故事,以《黃水謠》為情節開端、以《黃河怨》為情節發展、以《保衛黃河》為情節的進一步發展,以其八為高潮與結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抗日戰爭故事。
這個抗戰故事,在正式開始前,詩人在其三中,已經作了簡介。請先看其三《黃河之水天上來》吧。
二、組詩之三《黃河之水天上來》簡介
《黃河大合唱》組詩之三,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是一首長詩,計134行,現作概括介紹。
《黃河之水天上來》
1、《黃河之水天上來》大意
〔序詩〕:黃河!我們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這里,我們要在你面前,獻一首長詩,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
〔長詩大意〕:黃河之水天上來,排山倒海,洶涌澎湃,象一條飛龍,日行千里,浩蕩入海。十里路外望它,那水氣蒸騰,如滿河天火,讓人熱血沸騰。它震蕩著,咆哮著,發出十萬萬匹馬力,動搖了地殼,沖散了烏云。
啊,黃河!你滋潤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創造了五千年的人類文明,也飽經了無數的滄桑巨變。
啊,黃河!你氣勢宏偉而又桀驁不馴,常常沖破人間的堤防,帶給了這個民族多少泛濫之災!
啊,黃河!現在,那個東方強盜又入侵中華大地了,這個民族遭遇到空前的災難。
啊,黃河!你可曾看見?這個民族正在浴血奮戰!他們在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在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以最頑強的毅力,前仆后繼,英勇壯烈,抗擊著日本強盜的侵略!
然而,抗戰遠沒有結束!要把鬼子統統消滅,尚須更多的中華兒女,為國前驅,繼續奮戰!
濮存昕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
2、內容簡析如下
在這首長詩中,詩人寫盡了黃河的偉大與滄桑。首先描述黃河洶涌壯闊、奔騰咆哮的威勢;再歌頌它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又哭訴它帶給兩岸人民無窮的泛濫之災。
而如今,兩岸人民又橫遭東方強盜的侵略,他們奮起抗日,堅持血戰,戰爭正處于最艱苦的階段。所以,詩人又借助著黃河的怒吼,呼喚更多受苦受難的人投入戰爭,來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
于是,詩人接著說,你繼續聽聽吧,我光未然作為一名時代的歌手,唱出的是炎黃子孫的共同的心聲——
《黃水謠》
三、組詩之四《黃水謠》原詩
〔序詩〕是的,
我們是黃河的兒女!
我們艱苦奮斗,
一天天地接近勝利,
但是,
敵人一天不消滅,
我們便一天不能安身;
不信,你聽聽
河東民眾痛苦的呻吟——//
〔歌謠〕黃水奔流向東方,
河流萬里長,
水又急,
浪又高,
奔騰咆嘯如虎狼。/
開河渠,
筑堤防,
河東千里成平壤。
麥苗兒肥啊,
豆花兒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從鬼子來,
百姓遭了殃!
奸淫燒殺,
一片凄涼。/
扶老攜幼,
四處逃亡,
丟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鄉!//
黃水奔流曰夜忙,
妻離子散,
天各一方!
妻離子散,
天各一方!//
逃荒圖
四、《黃水謠》內容和結構分析
《黃水謠》為歌謠體新詩,計6節,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歌謠序詩:黃河兒女在黃泛災難中,艱苦奮斗,戰勝了洪災,可是日本鬼子又打進來了,人民無以為家,你聽聽吧,他們正發出痛苦的呻吟之聲——
第二部分、第2至6節,歌謠正文,可分三段。段一、前兩節,描寫黃河兒女戰勝洪災,在美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情景。又可分兩層。
層1、第2節,描寫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桀驁不馴,以及黃河兒女興修水利的情景。黃河奔流不息,滋潤著兩岸平野,可又“水急浪高”,奔騰叫嘯,沖破堤壩,泛濫成災,而勤勞的黃河兒女,則“開河渠,筑堤防”, 興修水利,戰勝洪水,讓“河東千里成平壤”。那奔騰的黃河,有利也有害,而黃河兒女則勤勞勇敢,艱苦奮戰,改造自然,興利除害,創造了美好安寧的生存空間;
層2、第3節,描寫黃河兒女在美麗肥沃的土地上,種麥點豆,辛勤耕耘,過上了安寧的勞動生活。語氣親切,情景交融,麥苗肥壯,豆花飄香,男女老少,喜氣洋洋,一派安居樂業的田園風光。
段二、接著兩節,描寫日寇入侵,無惡不作,不愿做亡國奴的黃河兒女,四處逃亡,胸中燃起反抗的怒火。也分兩層。
層1、第4節,控訴日寇入侵,黃河兒女橫遭國破家亡的災難。詩人單刀直入,明言“自從鬼子來”,它滅絕人性,喪盡天良,“奸淫燒殺,罪惡滔天,百姓遭殃,一片凄涼”??卦V日本鬼子入侵,踐踏中華大好河山,黃河兒女家園淪喪,和平安寧的日子,不復存在了;
層2、第5節,傾訴黃河兒女逃難生活的悲慘情景,與胸中燃起的反抗怒火。國破家亡了,黃河兒女悲傷哀嘆,只好“扶老攜幼,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可是老人勤勞一生,風燭殘年了,哪里還經得起亡命逃難的折騰?他們舉步維艱,寄身無所,都命喪荒野,葬身他鄉,而子女們則義憤填膺,怒火中燒!終于明白,逃亡乃無奈之舉,出路只有一條:拿起刀槍,與鬼子血戰到底!
段三、第6節,概括前文,總結全詩,先復沓“黃水奔流曰夜忙”,又以“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疊句,描寫黃河兒女的破家之難,回復往返,吟詠嘆息,景象依舊,而人事全非,既增強了凄涼悲傷的哀怨,更深化了破國亡家的仇恨。哀嘆悲傷,凄慘之極;家國之仇,刻骨銘心!反抗的怒火,就要沖破胸膛了!
五、《黃水謠》藝術特色
《黃水謠》是一首具有民歌藝術特色的名詩,首先,全詩采用了今昔對比手法,控訴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傾訴黃河兒女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與日寇刻骨銘心的深仇大恨。
詩人首先描寫昔日情景:黃河兒女“開河渠,筑堤防”的勞作情景,以及“麥苗肥壯,豆花飄香”的田園風光;
接著,用“自從鬼子來”突然一轉,展示今日情況:日寇“奸淫燒殺,一片凄涼”的暴行,以及黃河兒女“扶老攜幼,四處逃亡”的慘狀。
詩人通過這樣的今昔對比,以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為證據,有力地揭露與控訴了日寇的滔天暴行,具體地揭示了中國人民遭受到的深重災難。兩相對比,突出主題:破國亡家,乃不共戴天之仇!
第二、這首詩描寫與詠嘆結合,揭露與傾訴并行,筆力雄健,筆底生輝,寄情于景,意韻蘊藉,簡潔利落,語言洗練,瑯瑯上口,宜誦宜歌。
譬如,用詠嘆語言,描寫“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里長……”,如詩如畫,既寫出黃河的威勢,又表達了它的桀驁;而“開河渠,筑堤防,麥苗兒肥啊,豆花兒香”,是以清麗的語言、歌吟的語調,描繪黃河兒女的美好田園生活的。
又譬如,控訴曰寇“奸淫燒殺”的罪行,傾訴“四處逃亡”的災難,都高度概括,一針見血。
同時,這首詩多次采用了復沓疊句,有首尾的復沓,如“黃水奔流日夜忙”;有節內的疊句,如“妻離子散,天各一方”,增強了歌謠的抒情詠嘆意韻,讓人縈回腦際,久久不能忘懷。
總之,《黃水謠》的主題,控訴日寇,傾訴國難,反抗侵略,警示國人;形式上,對比敘事,語言質樸,詠嘆抒情,歌詞流暢,是一首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帶民謠風的自由體新詩。陳存選2024國慶節
參資:百度百科《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
張光年年輕時的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