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四大野戰軍,指的是解F戰爭時期組建的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他們憑借卓越的戰績,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西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一野戰軍)
開局極難,因為大西北的戰斗環境惡劣,荒涼貧瘠,根本無法供養大規模的部隊。
組建初期因為大部分將領都帶兵在外,彭大元帥從總參謀長的位置,不在乎名利,降格成為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
1947年8月正式組建,向前可追溯到120師和陜甘寧晉綏聯防軍。
初期兵力只有4.5萬人,組建三個月后,兵力增加到7.5萬。
整編為第一野戰軍時總兵力達到15.5萬,與中原野戰軍的兵力相當(即第二野戰軍)。
由于成立初期兵力極度匱乏,彭大元帥思量再三,將俘虜作為主要的兵源,比例最高時能達到75%,這在四大野戰軍中是絕無僅有的。
為了擴充實力,在1949年6月時華北野戰軍的第十八、十九兵團、炮兵師,東野的坦克團并入,總兵力達到了34.4萬,后來最巔峰的時期人數也沒有到60萬。
中原野戰軍(即后來的第二野戰軍)
由劉、鄧二人指揮,組建于1948年5月,前身可追溯到129師和晉冀魯豫邊區地方部隊。
組建初期,我軍大量的重型裝備多配備在中野,當時的實力很強。
▲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所在的就是二野
但因為戰略的需要,一路輾轉。
先是縱橫在中原地區,后來又轉戰西南,隨著戰局的變化,過龍海和平漢,挺進大別山。
期間陳謝兵團又被調走,重型武器裝備基本丟失,12萬人馬只剩7萬不到,可謂一窮二白。
中野在大部分時間是四大野戰軍中兵力最少的,即使到了淮海戰役打響前,兵力也只有14萬。
淮海戰役之后,陳謝兵團回歸,三野支援了重型武器,才讓中野的實力恢復到三個兵團9個軍,28萬人。
華東野戰軍(即后來的第三野戰軍)
成立于1947年2月,由能文能武的陳老總和百戰百勝的粟裕大將軍率領。前身可追溯到新4軍和山東8路軍。
初期兵力27.5萬,等到進軍濟南時(1948年8月),兵力已經擴充至32萬。
打完淮海戰役兵力達到55.1萬,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時,兵力已經有58萬,并在發展過程中繳獲了大量的美式裝備。
等到49年年末的時候,兵力更是增加到82.5萬,在四大野戰軍中僅次于東北野戰軍。
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組建于1948年8月,由林(101)、羅(102)、劉(103)率領,聽著編號就知道實力有多強。
影視劇里面的名場面“劉亞樓你記一下”,說的就是東北野戰軍。
前身可追溯到東北抗聯,以及中原各地抽調的支援部隊。
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接收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開局就是高端戰。
在遼沈戰役中又繳獲了大量的美式裝備,后來部分主力師團可以全員美械武裝。甚至還有自己的空軍。
初期兵力就達到了27萬,短短一年時間擴增到70多萬,等到1950年1月時,兵力合計已經超過150萬!
綜上可知,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華東野戰軍次之。西北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由于戰略部署的需要,兵力不及東野和華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