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建成的“紹興天地”位于紹興城西環城河和龍橫江之間,以創新手法建設“街區+mall” 的全新商業形態,圍繞“六大中心生活方式”的重點建設,高度濃縮代言紹興生活價值的人居品質、潮流秀場、文創藝術等,打造繁華、潮流、現代、高端的商貿區。9月28日開業,首日人流量就已達25萬人。
龍橫江鹿湖園建園于2006年,久久為功,今天,環城河、運河邊迎來這文史璀璨,商貿繁華、游人如織,人民幸福的金秋佳節,其樂融融。
本公眾號特推出一篇介紹龍橫江鹿湖園的文章,為園景天地添彩,與同仁共賞。
城河入勝處 更在鹿湖園
——紹興城西龍橫江園林工程
邱志榮
龍橫江全景航拍
龍橫江位于紹興城河西大門鹿湖莊邊,是市區西片河網主要的東西向溝通河道和環城河的主入口區。一期工程由河道工程和環境工程鹿湖園、永和園、環翠園組成。東起環城西河百花苑西側,西至大葉池,河道長880米;河北筑青石濱水長堤,南建景石生態河岸,園景相連。綠化景區面積30600平方米。工程按“以人為本,自然和諧”的理念設計,以“帝王文化、鹿文化、生態文化”為主題建設。于2004年8月8日開工,2006年4月1日建成開園。主體工程鹿湖園2008年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古建工程金獎。
一 段 神 秘 歷 史
龍橫江之名,相傳有兩種說法。一說因在龍山腳下而得名。龍山,又稱臥龍山、府山、種山,“在府城中,盤旋回繞,形若臥龍”,為城之命脈所系,山為龍頭,河為龍身,故名龍橫江。一說因清康熙、乾隆二帝駕越祭禹,駐蹕于此而得名。《清實錄·圣祖實錄》記載:“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辛亥,上渡錢塘江,舟泊紹興府會稽山麓。”又嘉慶《山陰縣志》:“麓湖莊,在常禧門外。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純皇帝南巡,駐蹕于此。”因此使龍橫江蒙上了神秘色彩。龍橫江南側鹿湖莊原名麓湖莊,以“鹿”、“麓”命名在山會兩縣地名中絕無僅有。溯其淵源,蓋因越民遠古以狩獵禽鹿為生。河姆渡人首開我國馴鹿之先河,越王句踐南山圍白鹿“神不可得”。明徐渭為進貢越地白鹿代擬《初進白鹿表》等文,稱白鹿“歷一千歲始化而蒼,又五百年乃更為白”,“覓草通靈,益感百神之集;銜芝候輦,長迎萬歲之游。”歷史勾沉,多難考證。鹿湖莊何以得名,更顯得撲朔迷離。
康熙南巡由紹興城龍橫江、環城河進入城內臥龍山
(摹自清代宮廷畫《康熙南巡圖》)
一 座 精 深 園 林
鹿湖園
龍橫鹿湖園
景區面積22100平方米。園以形似奔鹿的鹿湖為中心設計布局。湖岸多以天然卵石干砌成生態河岸,多長岸草,多居水族,是紹興城區河道少有的自然親水景觀。湖中小島建有偶鹿亭,亭邊立巨石刻《詩經·鹿鳴篇》,又有單孔和多孔平梁折橋與島外曲折相連,曲徑通幽。
鹿湖園大門
湖之西為主入口處。由園門、古樟、無疆石、磚雕壁和康乾駐蹕浮雕碑組成。府第式園門,莊重氣派。兩側圍墻襄嵌大型磚雕《越人馴鹿》和《句踐圍鹿》,展示越族悠遠燦爛的鹿文化。無疆石重達30噸,形若神龜,名無疆寓意其壽無疆、前途無量、事業無限。邊植松、蘭、竹、梅,更見其神韻風采。康乾駐蹕碑寬高11.6米×4.39米,書卷式,采用漢白玉雕刻,畫面由康熙、乾隆等140余位人物組成,配以稽山鏡水、禹陵、蘭亭、府山、迎恩門等故跡,外框為雕龍立柱和云海圖飾,再現了二帝南巡紹興駐蹕鹿湖莊氣勢恢宏的歷史場景。碑陰刻乾隆撰寫的《閱海塘記》全文,該文系乾隆五下浙江四巡古越海塘留下的唯一著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康乾駐蹕碑
湖之東為東入口處。與環城河百花園連接,由儀門、景墻、集賢廊和鹿鳴樓組成。景墻二塊,一刻徐渭手書的《初進白鹿表》文,一刻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教授撰書的《鹿湖園記》,名人書文,交相輝映。集賢廊浜水而筑,長102米。廊柱刻有31幅古代紹興和國內名家的手書楹聯,與《白鹿表》等珠聯璧合,以展示精美的書法藝術珍品。
鹿湖園徐渭“初進白鹿表”刻石
湖之南為中心區。由清晏樓、側廊、魚樂亭和鑒秀亭組成。“清晏”取河清海晏之意。樓系二層古建筑,底層廳堂布置8幅大型精美木雕,畫面取材于與紹興關聯的8位帝王典故。中堂前后布置《禹會會稽》和《秦皇巡越》,寬高均為4米×2米;左右為《梁帝品酒》、《高宋南渡》、《理宗浴河》、《度宗勤學》、《康熙祭禹》和《乾隆閱塘》;樓東南廊壁為歷代帝王來紹詩選碑刻,刻梁元帝、宋高宗、宗理宗、宋度宗、康熙、乾隆詠吟紹興人文山水詩8首,集中展示了來紹帝王遺蹤和風采。
湖之北為碼頭區。由御碼頭、宸游龍橫牌坊、敬誠亭、龍橫橋和鹿湖橋組成。御碼頭用古石板、條石按傳統工藝砌筑,古樸大氣。敬誠亭為單層六角石亭,高7米,亭柱刻宋理宗手書楹聯。宸游龍橫石牌坊寬高11.95米×10.95米,重達160噸,全部采用榫卯結構制作,雙層八檐,四柱通天,造型莊重威嚴,是帝王紀念牌坊之精品。坊梁、欄板、雀替、抱鼓雙面雕刻龍、鳳、鹿、鶴、飛馬、麒麟、蘭花、波浪圖案,象征吉祥和諧,生機勃發。正坊楹聯為:“瑞氣盈湖二帝祀陵曾駐蹕,吉光照影四民踏風且留連”,為李宏長撰文,顧浩先生所書。
龍橫江“宸游龍橫”牌坊
永和園
東接鹿湖園,西連快閣,南臨永和天地,北濱龍橫江。因地處原著名的紹興沈永和酒廠原址而名,景區面積8500平方米。園以越地風格的古建筑永和樓為中心,配以水軒、曲廊、折橋、半亭。水波蕩漾,垂柳輕拂,酒壇相疊,酒旗飄揚,酒樓相連,酒氣送香。對岸曲橋綠帶映襯呼應,遠處龍山樓閣隱映水中,整體呈現了江南水鄉幽雅清靜的風光神韻。
永和園“永遠和氣”刻石
環翠園
龍橫江往西過霞西大橋,向北折為云棲大橋。而此二橋交匯的南岸有一塊面積不足三畝的小園,被名為環翠園,環翠園因園對面古代有環翠溇自然村而得名。
紹興佛教有悠久之歷史,民間又多信奉者,處于云棲寺近處的環翠園便以淡雅的佛教文化為主進行布置,給附近民眾提供一個修心養性的場所,了解和感悟佛教文化的空間。
園名刻石。“環翠園”由云棲寺住持釋光如所書。“環翠園”之名也蘊含著云棲寺大殿主聯:“蓮花開興教池濤漾玉凈禪心,翠竹圍云棲臺榭屯陰園色相”之意。
凈心廊。以八根舊石柱立基,以木穿架,邊框紫藤環繞。廊北為石壁,因云棲寺以凈為教,故取名凈心廊。邊有刻石“心外無物”。為鐘明善先生所書。亦為靜心養性之意。
環翠園“凈心廊”及“心外無物”刻石
一 條 千 古 名 河
龍橫江是紹興城西最大的河流之一,位踞水道要沖。西接浙東運河,東接紹興環城河,形成一山一河四園之勝(龍山、環城河、西園、百花苑、鹿湖園、永和園),相得益彰,互為呼應。龍橫江以山水相融而現其形,因康乾駐蹕而彰其名,有越鹿深藏而見神秘。建設后的龍橫江,山映水中,水繞城周,山川映發,如詩如畫;芳草萋萋,古石層疊,園深林重,人水和諧;有康乾之遺跡,留名城之文脈,夜幕初降,上自臥龍山,下至龍橫江,燈光輝煌燦爛,綿延數公里,宛若游龍,蔚成奇觀;龍橫留勝,天地永和。
夜幕降臨,華燈閃爍
龍橫江,一條千古名河,歷史長河;一座顯帝王氣勢,表越鹿和諧,集自然厚賦,聚文化菁英,精致、雄渾、和諧的水城特色園林,為紹興歷史文化名城再添奇麗風采。
此文作于二O一三年七月
紹興天地新貌
本文圖照由作者提供
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丹
審核:壹之
總期:78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