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wǎng)易首頁 > 網(wǎng)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第6集《 楞嚴經(jīng)修學法要》

0
分享至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三面,戊四結示二本。

古人常常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什么叫開悟呢?從佛法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在沒有經(jīng)過佛法教育之前,我們是活在無明當中。所以我們平常生活…是閉著眼睛在生活,完全沒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著感覺走。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反正全世界沒有人管得到你。問題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付出代價,問題在這里。很多事情不是說你不知道就沒有事,所以這當中我們一定要先打開我們的眼睛,這一點非常重要,修行你眼睛沒有打開,你智慧眼沒有開,你怎么修都不對。今天這件事弄好了,明天那個事出事了,你就是疲于奔命,所以在整個開悟的楞嚴當中,第一個先安住。

我們今天為什么會起顛倒?

心住在外境!就是這個根本思想在這里。心在外境當中,就產(chǎn)生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象,然后就心隨境轉(zhuǎn),一輩子就這樣過了。有些人住在財富,一輩子就為財富而活;有些人住在名聲,他的生命就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活,那你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打開眼睛在過活。所以我們在看人生之前,第一個法法銷歸內(nèi)心,你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人生,這個很重要。不要站在外境,外境只是你生命的過程,一個歷練的過程。所以你今天想要開悟,你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你要站在心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的緣起,你才看清楚。所以我們在《楞嚴經(jīng)》當中:破妄顯真。就是要你把心帶回家嘛。任何事情站在心的角度來看,站在一念清凈心的角度來看事情。

當你把心帶回家之后,怎么看人生呢?

空、假、中三觀。觀照現(xiàn)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這個觀呢,其實天臺宗在修止觀,觀心的時候,分兩塊,它把人生分兩塊:

第一個,你從什么地方來?

第二個,你將往哪里而去?

一、你從什么地方來?你過去造了什么因?今生會產(chǎn)生什么感受?什么樣的境緣出現(xiàn)?這一部分不能怪你。佛法是既往不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示佛法是不追究過去的,過去追究不了的。無量無邊的生死,正如有一個﹝唯識學﹞大師他說:你去看阿賴耶識,我們的那個生命的根本,你造了無量無邊的善業(yè),像虛空一樣大,我們也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yè),像虛空一樣大。所以你要去執(zhí)著過去,你的生命就沒完沒了,有無量無邊的人要報你的恩,有無量無邊的人要報你的怨。所以這個佛教是活在未來。所以你從什么地方來?我們只是了解我們的根源,但是過去的因緣要放下,所以我們今生在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產(chǎn)生任何的感受快樂痛苦,認命就好——隨緣消舊業(yè),更莫造新殃。所以在天臺宗在修止觀的時候,過去跟現(xiàn)在這個互動這一塊啊,這個業(yè)力所變現(xiàn)的因緣果報這一塊是放下認命。

二、但是你現(xiàn)在跟未來這部分你將往哪里而去?這是你要經(jīng)營的。來生掌握在你今生,什么叫做未來?就是很多的現(xiàn)在、現(xiàn)在……現(xiàn)在,就有未來。你今天是從什么地方來?從昨天而來。明天從什么地方來?從今天而來嘛!

三世因果是互動的。所以你要注意你的來生,你就先要注意你起什么念頭。

關于即空、即假、即中——

空觀從勝義諦來觀察,我們的整個因緣造作,都是因緣的假相,都沒有真實的體性;但是我們?nèi)爰儆^的時候你要小心,你每一個念頭都有它的因緣果報。比方說,你今天你的生活,一天是花三百塊,但是你有五百塊,你多了兩百塊,那你跟這個多余的兩百塊接觸的時候,你產(chǎn)生什么想法?這個思想決定你的生命嘛!有些人說:誒!我愿意跟人家分享,布施。你從這個思想當中,你就可以看得出來,你來生是富貴的,看你的內(nèi)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你說:這兩百塊我自己要用的,你來生大概是不會太有錢。別人刺激你的時候、障礙你的時候,你會選擇包容?還是選擇嗔恚反抗?你平常習慣性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面對這樣的所緣境?你喜歡包容,來生莊嚴。你遇到人的時候,你是選擇謙卑?還是選擇高慢?你選擇高慢,你來生生長在卑賤的地方;你選擇謙卑,就是貴族。所以這個假觀,你一看你平常心、境的互動的起心動念,你大概知道你將往哪里而去了,這很清楚的!

生命是由我們很多、很多的念頭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從感受看到過去,我們從想象看到未來。所以你要調(diào)整、調(diào)整你的心態(tài)!

我們講空觀是安住當下,安住不生不滅的清凈本心,不要亂動,不要被境所轉(zhuǎn)。所以空觀是安住當下,假觀是開創(chuàng)未來。所以《楞嚴經(jīng)》它的重點是兩個:第一個是安住當下,第二個開創(chuàng)未來。你只有安住當下,那你就偏空,就跟阿羅漢一樣,阿羅漢他也不管未來的,他來生就到無生的涅槃去了,他根本是厭惡生命的。大乘佛法認為生命沒有錯啊,生命哪有錯呢。五陰身心沒有錯,錯在你的妄想,你把妄想拿掉就好了。極樂世界也是有生命現(xiàn)象,它也是有一個色身,有一個感受、有一個想法,只是這個想法是清凈的想法,如此而已。所以在整個《楞嚴經(jīng)》當中:第一個安住當下;第二個開創(chuàng)未來。這兩個同時重要,你當然先求安住再求開創(chuàng)。

戊四、結示二本

佛陀講完七處破妄以后,破除妄想沒有自體,要我們遠離妄想,但是真心還沒有開顯,這個中間,佛陀講出了生死跟涅槃兩種根本:

舉過出由

凡夫之過: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yè)種自然,如惡叉聚。】

二乘之過: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

外道之過:

【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

指出原由:

【皆由不知兩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jīng)塵劫,終不能得。】

這里佛陀舉出了,我們修行當中三種人的過失:

一、凡夫的過失——這個地方的凡夫,指的是造惡凡夫:

一切的凡夫眾生,他的特性就是跟著感覺走,跟著妄想走。他想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也沒人可以管得住他。那么這種人他的生命是什么相貌呢?從無始劫來,是種種顛倒,業(yè)種自然。這種人他內(nèi)心當中,基本上是住在五欲:財、色、名、食、睡,住在五欲當中,他就會生起顛倒,這個顛倒指的是煩惱、起惑、貪欲。貪不到就嗔恚,就是這樣子。貪得到就是享受、就是放縱自己;貪不到就是嗔恚,這兩個都是煩惱。那么業(yè)種煩惱活動以后,當然他要造業(yè)了,造了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yè)。自然是果報,造了罪業(yè)當然就到三惡道受果報了。

這種安住五欲的顛倒眾生,他的惑業(yè)苦就像惡叉聚。惡叉聚是印度的水果,它一生,生出來就長三顆,這三顆連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住在五欲的人,他就是為什么生活?就是為了追求五欲嘛!那么這種人他是怎么情況呢?他是起煩惱,造了一個業(yè)力,這個業(yè)力得一個果報,這個果報又帶動另外一個煩惱,又造業(yè)力又得果報,所以他的生命當中,只有三種事情會出現(xiàn),第一個煩惱,第二個罪業(yè),第三個痛苦,就這樣。他的生命歷史就不斷的重復,直到他有一天遇到佛法,才可以做改變,否則他也沒辦法改變,這第一種人。

二、我們先看外道之過(先跳過去二乘):

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這種人算不錯,造善凡夫。這種人他也知道因果的道理: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招感痛苦的果報,他有因果的思想。但是他的心沒有安住真如,還是根據(jù)攀緣心。所以他就變成外道,外道就是道在外面,心隨境轉(zhuǎn)。他是心隨境轉(zhuǎn),但他有善心啊,他也布施、持戒、忍辱,所以他成就諸天,或者變成魔王跟魔王的眷屬。依止妄想嘛,造善業(yè)就變成天魔外道,這個是住在善法。前面是住在五欲,這個是住在善法。

三、二乘之過: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這個是住在空性。二乘人他依止出離心修習四諦、十二因緣,知道這個生命有苦集的流轉(zhuǎn)門,跟滅道的還滅門。這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自我,生命就是一個緣生緣滅的一個假相而已,所以從四諦十二因緣成就我空的真理,就住在我空,而變成聲聞緣覺。

那這三種人,一種人是造惡凡夫住在五欲;造善凡夫他住在布施持戒的善法;二乘人安住在偏空的真理,這三種人的共同點是什么呢?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當中你這心要怎么安住?這個生命是有根本的。那結果就是錯用了心。依止生滅心,依止有所得的攀緣心來修學,這種情況猶如煮沙欲成嘉饌,你把沙放在電鍋里面去,希望它變成白米,變成米飯,煮了塵點劫的時間,它還是一個熱沙,因為你本質(zhì)沒有變嘛!

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還是喜歡用攀緣心,用住在外境的心去修習善法,那你永遠跟圣道完全沒有關系。你今生永遠跟出離道沒有關系。那你就準備再輪回了,就這樣子!因為你用生滅心,不可能成就不生滅的道,不可能,本質(zhì)不同嘛!你要煮飯你要拿米去煮飯,因為這個因地是很重要的。

你依止一個生滅的因地,你怎么去創(chuàng)造一個不生滅的果呢?

世間上哪有這種事情呢!因果不符嘛!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么學佛這么久,還是煩煩惱惱?關鍵在于錯亂修習。不是說你的福報修得不夠大,而是你錯用了心。你用那個沙想要煮飯,根本不可能。那怎么辦呢?

正式二本

徵 問:

【云何二種?】

示 體:

【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這個地方就講出,我們今天是錯亂用心,那應該怎么辦才是真實呢?佛陀就把真心跟妄想的差別說出來:

一者,我們無始劫來生死的根本

生死輪回是有根本的。我們佛教是講:每一件事情會在我們生命出現(xiàn)。事出必有因。我告訴大家,沒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在我們生命出現(xiàn),不可能!你說:為什么我有生死,阿羅漢沒有生死?當然有原因嘛!為什么佛陀他就不受生死的系縛,我們要受生死?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根本。

什么叫做生死的根本呢?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因為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我們喜歡有所住,住在外境。住在外境就會產(chǎn)生很多的感受,喜歡喝茶的人,他跟茶葉的味道一接觸的時候,哎呀…不錯!心就住在那個味道,然后產(chǎn)生很多的想象。那么你的心跟外境一接觸的時候,就產(chǎn)生一種攀緣,也就帶動了無量無邊的生死的業(yè)力了。以攀緣心來當作一個自我、來當作生命的自體。什么叫自我?就是以攀緣心來引導你的生命。那我們可以從這個緣起,未來將會有無量無邊的生死等著我們。如果我們的心態(tài)不改的話,因為你安住的是生死的根本,那當然就啟動生死嘛。這個開關,你把這個電燈打開了,電燈就亮了,很簡單嘛。你去觸動生死的根本,那生死就出現(xiàn)了。但是涅槃也有個根本: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菩提指的是一種智慧。涅槃是一種寂靜的果報。菩提涅槃這個清凈心,它怎么就佛陀可以去受用,我們就沒辦法受用呢?它也是有個根本。但這個根本,我們怎么就得不到呢?這個地方出了差錯,這以下會說明: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常樂我凈四種功德,那怎么就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呢?這個地方有兩個過程:

第一、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這個識精指的是八識的精明之體,簡單講就是八識的自證分,就是八識。這八識當然是帶妄啦。但是它本身還是相對的它是清凈光明的。它不像第六意識那么的攀緣執(zhí)著,至少它還是依他起性。那么八識的這個光明之體,受到業(yè)力熏習的時候,能生諸緣。它變現(xiàn)了六道的善惡的,這個果報不要講善惡、苦樂的果報,能生諸緣。這一部分沒有錯,因為你的心受熏嘛,清凈本然,但是循業(yè)發(fā)現(xiàn),你用什么業(yè)去熏習你的心,它就變現(xiàn)什么果報出來,這是第一個,這個地方錯不在這里。

第二、緣所遺者。

這個有問題了。我們的心跟果報接觸的時候,產(chǎn)生一個向外攀緣、向外住,有所住的心,就遺失了我們本來常樂我凈的功德。所以菩提涅槃從此在我們的心中就消失掉了。這無始的菩提涅槃清凈之體,因為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然后又去攀緣,結果就遺失了。所以由諸眾生,因為我們一念的攀緣心,在無始劫當中就遺失我們本來具足常樂我凈的光明的心性。雖然終日的造作,我們都沒有回光返照,去把它開發(fā)出來,枉入諸趣。這個地方古德在解釋的時候,蕅益大師強調(diào)這個枉,冤枉。就是說我們本來可以活得更好,我們不應該流轉(zhuǎn)的,但是我們卻流轉(zhuǎn)了。

我們對過去要認命,但對未來不能認命。說:我本來就是生死凡夫,流轉(zhuǎn)是應該,那你就完了。因為你不想改變。你要告訴你自己:其實你不應該這樣子。你應該成就菩提涅槃,你應該像諸佛一樣,到十方世界佛為法王,于法自在,才對嘛,這個我們可以得到的。就是說,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得到的嘛。這一臺冷氣機的設計,它本來可以提供我們很安樂的環(huán)境,結果我們操作錯誤,弄出來就是污濁的氣,這個你不可以認命,因為它,如果說這個冷氣機本來就不好,那就算了,問題不是這樣。假設我們的心沒有成就菩提涅槃的可能,那就算了,那就沒辦法,你怎么弄都沒辦法。問題不是這樣子。問題是它本來是可以的,是我們自己把它弄成這個樣子,是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弄糟糕,是自己攀緣心把它弄糟糕的,所以我們隨時可以恢復它本來面目的。

所以枉入諸趣就是冤枉的去創(chuàng)造我們生死輪回的果報。就是我們一念攀緣心嘛。結果去啟動了生死的開關。結果就是浩浩三藏不可窮。無量無邊的生死就等著我們,淵深七浪境為風。你看唯識學在描述生死很可怕的:浩浩三藏像大海一樣啊,你去大海一看,左邊看是大海,右邊看也是大海,看不到邊際的。看不到邊際的!那怎么會這樣子呢?因為我們一直跟著攀緣心走,所以就變成夢里明明有六趣。在夢中真的是看到很多事情。

這地方,我們把這個真妄的問題…這兩種根本用講表來說明:


我們的生命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們跟著我們的攀緣心繼續(xù)的走下去。第二個,我們開始回光返照,安住真如,這個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創(chuàng)造業(yè)力、受用果報

第一、先看第八識。這第八識在唯識學叫異熟。在生命當中,第八識是沒什么錯誤,因為它就是成熟嘛。這個熟叫成熟。它有成熟業(yè)力的功能。好像說:你今天春天的時候,把種子播種下去,種在田地里面,這個大地啊,它把種子轉(zhuǎn)成水果。這個大地本身不能創(chuàng)造種子,但是它能夠成熟種子。那么這個熟為什么加一個異呢?這個是說,這個成熟的過程是有時間差異的。你今生的果報跟你今生的行為,沒有太大關系,佛教的因果是隔代受報,所以叫三世兩重因果。有人說,欸,你這么努力的修行,你怎么今生障礙這么多?《唯識學》很正常啊,你今生修行是先保存下來啊,你還沒有去用它,你今生受用是跟你過去有關系的。佛教的因果不是一世因果,是三世因果。也就是說,你造業(yè)要到受用,它要有一段成熟的時間,你不能夠說,這個種子種下去,你馬上要得水果,不可能嘛。春天播種秋天才收獲嘛。所以這個異熟的意思就是說,它在整個差異的時間當中會成熟果報。

第二、第七識。那么第八識它成熟的時候,它變現(xiàn)一個心態(tài)叫思量。這個思量就是自我意識。恒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zhèn)昏迷。我們所有的顛倒都跟這個思量有關系。就從這個內(nèi)心當中捏造一個自我,然后開始向外攀緣。

第三、向外攀緣就帶動了前六識。因為第七意識它不能攀緣外面了,它是夾帶了第六意識,它是啟動第六意識,前六識,去了別外在的境界。那么這個地方,當然第六意識它去造業(yè)以后,它又回到了第七意識,又產(chǎn)生一個自我。誒!這誰造的?我造的。這個桌子是誰搬的?我搬的。那么以這個前六識去造業(yè)以后,又回到第七意識的自我,又回存到第八識。

所以這個觀察生命是:

(一)、從第八識——變現(xiàn)果報,就是本經(jīng)說的識精元明,能生諸緣,這一部分就是講到你從什么地方來?這一部分我們講認命。

(二)、你第六意識去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你用攀緣心去追求?還是安住在一念心性,修空假中三觀,做你該做的事情?這兩個選擇啦!假設我們今天還是活在過去的攀緣心,那你第六意識造業(yè)以后,→(又回到)第七→(又回到)第八,又創(chuàng)造一個生死的業(yè)力。那你將往哪里而去呢?當然是往六道而去嘛,還有什么話說呢?所以,到了第六意識,是整個生命的關鍵。生命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問題是看你要不要改變。這所有的佛法都是發(fā)自于自身的覺悟。沒有一個人可以強迫誰去修行,不可能。你只有明白道理,知道說:喔!其實我不應該這樣子,我可以活得更好,我改變一個心態(tài),我來生會活得更好,我何樂而不為?那么從這個地方慢慢的改變。

二、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這第六意識開始修觀,回光返照,正念真如。關鍵在回光返照這四個字。你就不再管外境怎么樣。修行人回光返照,意思就是說:如果你不希望臨命終的時候,你的生死業(yè)力太重,你希望臨命終的時候,離開三界比較好離開啊,有一個觀念很重要:你從今天開始,別人怎么樣,你都不要管他,跟你沒有關系,他造他的業(yè),你只是在受果報,你做你該做的事。你說:誒,你罵我、我也罵你,那兩個都墮落。一個修行人不是這樣子。你罵不罵我,是你決定,我做我該做的事。你怎么說,那是你的事,一個菩薩不會因為別人說三道四,就不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可能的事情。你講你的話,是你自己的心攀緣一個所緣境,你造你的業(yè),我安住我的真如,我圓我的菩提道,我造我的業(yè),這本來就是各人走各人的。

回光返照就是說,你的心不要在外境活動,把心帶回家。然后安住真如以后,你啟動的是般若解脫法身。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你開始仁者心動,你就出去了嘛,就跑出去了。跑出去以后,就開始創(chuàng)造生死業(yè)力。你的心遇到外境的時候,回光返照修空假中三觀。安住當下、創(chuàng)造未來,做你該做的事,你的心就往圣道的地方走了。

這兩個選擇、這兩種根本,我們的心同時有兩個開關,看你要啟動哪一個開關嘛。所以諸法因緣生這個很公平嘛,你的因地是一個生死的因地,你當然召感生死的果報,這跟上帝沒有關系嘛。你選擇啟動真如的開關,你選擇回光返照,我不管別人怎么樣,我安住我一念心性,做我該做的事,你啟動的是一個圣道的開關:法身、般若、解脫。所以《楞嚴經(jīng)》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

生命是你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不要管過去,過去就讓它過去,過去的顛倒,從今天開始你要思考一件事情:你將往哪里而去?這才是我們的重點!

我們一般人,當然你開始學佛以后,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后,你開始回光返照以后,我們是真妄交攻,后面《楞嚴經(jīng)》講到五十陰魔會說到,我們攀緣的路還是會走,但是真如的路還是走,到最后會真妄交攻。但是你必須要保證,你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你說:誒,我完全沒有虛妄的力量,強人所難嘛、不可能嘛。那個生死凡夫。但是你帶業(yè)往生就是說,你那個真實的力量是強者先牽,你臨命終的時候憑什么能夠正念分明?憑什么?我們平常也打妄想、也起正念,就像抽簽一樣,你怎么知道你抽到是正念,你怎么知道?當然你平常的時候,正念的力量要強過妄想的力量。

為什么我們讀經(jīng)典?就是借教觀心!一個修行人,什么叫做靜坐、修觀?就是你跟你自己溝通。你必須跟你深層的自我意識溝通。說:你不要這樣子,不要老是喜歡攀緣,你看你攀緣的結果,你得到什么?無量劫來你攀緣也該夠了吧。每一生都攀緣,你看你現(xiàn)在得到什么?什么都沒得到,除了生老病死,得到什么?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可以應該換一個新的生命?回光返照,聽佛陀的開示改變一下自己。所以你一定要跟自己,你一定,我跟你講,修行不能強迫。說:誒,你不可以怎么樣,沒有用,反彈更厲害。不能用壓抑式的修行,要用道理來說服自己。所以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就是你用佛陀的教理跟自己溝通,跟過去的你溝通。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你開始修《楞嚴經(jīng)》你會發(fā)覺,你遇到事情會出現(xiàn)兩個聲音,一個是過去的聲音…誒,要怎么做…不可以!要怎么做…會有兩個聲音在你內(nèi)心當中同時出現(xiàn),那你就必須要選擇正確的聲音,你每一次都選擇正確,你那真實的力量就慢慢擴大。

我們不是說聽了《楞嚴經(jīng)》就馬上把妄想拋掉,不容易的,因為它跟著我們太久、太熟悉了,這一條路閉著眼睛都可以走了,太熟悉了。但是你先明白道理,你先有一個目標,你每一次的失敗當中就呵責自己,讓你自己從失敗當中,累積一種改變的力量,至少你就有希望。你好過一個人什么都不知道,你這個人沒有希望了。你連什么是真、什么是妄都不知道,你還有希望。你說:我知道了,我改變不了。至少你知道了,你已經(jīng)開始改變了,你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看到你的未來、一個人看到希望嘛。

以前我們的教務主任慧天長老說:修行啊,不怕慢,只怕站。站著不動那就完了。說我走得很慢,走得很慢也在走嘛。所以懺公師父常說:修行點點滴滴。其實這種暴起暴落的修行,我們不是很贊同;今天修怎么樣,明天拜三千拜,我們也不贊成。這種人一般容易退轉(zhuǎn)。點點滴滴就是說,你保證:我今天比昨天進步,我后天要比明天進步,每天進步一點點。那說進步一點點,也沒什么明顯,至少你在進步當中,我們看到你光明的未來。

一個人可以有一個不好的過去,也可以有一個不是很滿意的現(xiàn)在,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么:美好的未來是從什么地方開始呢?從你每一個念頭當中,堅持正念,這個堅持,不隨妄轉(zhuǎn),點點滴滴,我們就看到你美好的未來,看到極樂世界的功德,點點滴滴開始出現(xiàn)。

所以《楞嚴經(jīng)》理論篇在講安住力、調(diào)伏力,它講修行的時候,就先講二決定義,先講發(fā)愿。其實在修行當中要多一份堅持,不容易的!外境的刺激、你內(nèi)在的習氣,兩個碰撞能夠堅持不迷、不取、不動,那你要有些愿力才做得到的。所以在整個修行當中:安住力、調(diào)伏力還有堅持力。而你每一次的堅持,其實你極樂世界的功德,那蓮花就慢慢慢慢開展出來,就是這樣,明白道理,然后堅持下去。當然你明白道理是很重要,你不明白道理,那你就不知道怎么修行啦,你連改變從哪里改變都不知道,這個開關,哪一個是生死的開關?哪一個是涅槃的開關?你都不知道啦,那你就是錯亂修習了,閉著眼睛修行,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講出了兩種根本。

開悟的楞嚴就是講這個——你要能夠了解真跟妄的差別——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丁二、開顯真心(分三:戊一、直指見性是心非眼。戊二、約客塵顯見性不動。戊三、約標指顯見性無還。)。

戊一、直指見性是心非眼(分二:己一、以拳例見定其常情。己二、引例破執(zhí)正顯見性。)

就是在能見當中,在眼根當中,佛陀指出:眼根當中,能見的是我們一念心,而不是眼睛。眼睛只是個色法。我們一般有所得的心,就住在眼根,以為眼根能見,其實那是我們各人的執(zhí)著。其實我們把心帶回家的時候,我們發(fā)覺真正能夠見的是心,眼根只是個工具。

己一、以拳例見定其常情

佛陀以拳頭來比例我們的見性,來按定阿難尊者的情執(zhí)所在。阿難尊者的情執(zhí)到底在哪里?

雙徵拳見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凈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陀把這個拳握住,變成一個光明拳。佛陀提出三個問題:個光明是怎么來的?第二個這個拳頭是怎么形成的?第三個你用什么去見?

這當中有能見跟所見,能見是誰?第二個所見有兩個:一個是光明相,一個是拳頭相。提出三個問題,看阿難回答…

阿難尊者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光明是怎么來的?因為佛陀的身體他本來就是閻浮檀金的光明,閻浮檀叫勝金,它是印度的一棵樹,這棵樹它整個枝葉花果都是紫金色的光明,那么比喻佛陀的色身像閻浮檀樹的金色光明。赩如寶山,這個赩就是,金色的光明叫赩,像寶山一樣,這是佛陀過去清凈的波羅蜜所成就的,所以才有光明,這個回答是正確的,光明是由清凈的善業(yè)所成。

我實眼觀這個地方有問題啦!這個回答我們先保留。

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怎么有拳頭呢?因為佛陀的五個手指頭,把它屈握起來,而形成的一個拳頭的相狀。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佛陀有三問,阿難尊者有三答,這當中兩個正確,一個錯誤。錯在哪里呢?我實眼觀。佛陀就扣著這一點,開始要開示:

陳述法喻

【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

佛陀告訴阿難說:我現(xiàn)在用真實的道理來告訴你,即便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對于真實的道理都要假借日常生活的譬喻才能夠悟入的。佛陀就告訴阿難說:譬方說:我的拳頭。我為什么有拳頭呢?因為我有手嘛,我手要彎曲才構成拳頭,所以如果沒有手,當然沒有拳頭,這是很合理的。那么從這個道理譬喻說,你假設沒有眼根,你就見不到東西了。那么用這個眼根跟拳頭的譬喻,這樣的道理是不是均等呢?說:沒有我的手、就沒有我的拳頭,這就好像是沒有眼根就見不到一樣,這兩個道理是均等嗎?看經(jīng)文:

迷執(zhí)未悟

【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

阿難尊者回答說:是的,世尊!沒有我的眼根,就構不成我的見;這就正如佛陀沒有手,就不能構成拳頭的,事義相類,這兩種情況是相通的。

這個地方就按定了阿難尊者的情執(zhí),阿難尊者的心,住在眼根、住在他的色身。他以眼根為能見,這是其中的顛倒想,他沒有真正把心帶回家,心有所住,就回答這個錯誤的問題。當然佛陀應該破斥他。破妄顯真嘛,要把這個真實的心性,到底我們的本來的面目是什么,把它開顯出來。

己二、引例破執(zhí)正顯見性

這個地方佛陀引例,引出一個例子來破除我們的執(zhí)著。來正式開顯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xiàn)前的一念心性。

正斥其非

【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

佛陀告訴阿難說:你說這兩個眼根跟拳頭的道理是相通的,這個道理是不成立的。怎么說呢?比方說,一個沒有手的人,當然就沒有拳頭了,但是沒有眼根的人,非見全無。非見全無蕅益大師說等于是非全無見。他并不是什么都看不到啊,沒有手就沒有拳頭,但是沒有眼根,不表示你看不到。為什么這樣講呢?看下段經(jīng)文:

舉例發(fā)明

【所以者何?汝試于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阿難言: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見?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于暗室,二黑有別?為無有別?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

佛陀講出一個道理,為什么能見是心而不是眼根呢?

佛陀說:你可以在馬路當中,詢問那個眼根敗壞的人:你這樣整天走來走去,你看到了什么呢?那么這個盲人,他一定回答你說:我看到眼前完全是黑暗之相,其它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佛陀說:從這個道理來看,前塵自暗,見何虧損?那是所緣境是個暗相啊,能見的心沒有虧損啊。能見的心有不變、有隨緣嘛,隨順光明的因緣看到種種的色塵,隨順黑暗的因緣看到暗相,他能見的心沒有改變嘛。見何虧損?能見的心沒有虧損啊!

那么阿難說:這個盲人看到黑暗之相,怎么可以說見呢?

佛陀說:怎么不算見呢?佛陀說:諸盲無眼,唯觀黑暗,這些沒有眼根的人看到黑暗之相,跟一個有眼根的人處在黑暗當中,所看到的黑暗之相,是有差別?還是沒有差別呢?

阿難尊者回答說:這個暗室中的人看到黑暗,跟眼根敗壞的人看到黑暗,是完全沒有差別的。

你看你眼根正常的人,在一個沒有燈光的黑暗,他也是看到黑暗之相嘛。眼根敗壞的人,他也是看到黑暗之相,這兩個黑暗之相是曾無有異,二黑校量,兩個黑暗相比較起來沒有差別。好,那這個地方說出什么道理呢?看下一段:

眼見成謬

【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于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于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

佛陀就正式破斥能見是眼的這種邪見:

他說:假設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他看到前面是黑暗之相,但是他遇到一個好醫(yī)生,把它的眼光治好,那么他從前塵的境界當中,又看到種種色塵,那么這叫眼見。因為他眼睛治好了,所以眼睛見到了。那這樣子的話,從這道理來推,那一個暗室中的人,他本來看到的前面是黑暗的,你給他一個燈光,他也見到種種的色塵,那應該叫燈見哦。因為燈光的緣故,他見到種種色塵。那既然是燈見,燈能有見,那它就不是燈,那它就是一個心法,不是一個物質(zhì)了。又則燈觀,何關汝事?燈能夠見,燈是身外之物,關你阿難尊者什么事情呢?

所以真正能見的是那一念心,眼睛只是一個工具,工具敗壞了,他看到的是暗相,但是真正能夠看到的是那一念心,那個心是不會敗壞。它是隨順因緣而見明、見暗,那個能見的心是不會敗壞。我們看總結:

心見正義

【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所以我們應當了知,燈光只是幫助顯現(xiàn)色塵的一個工具。那么真正能夠見到的是眼睛而不是燈,而眼睛其實它也是一個顯現(xiàn)色塵的工具,真正的背后的主人翁是誰呢?是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而不是眼根。

這個地方就道出了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說:有一個無為真人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但是我們沒有真正回光返照,不知道它的存在。

開顯真性一定要借用顯體,假借事相的因緣,才知道心性的存在。你看禪宗它常說:什么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喝茶去!因為你的舌頭跟茶一接觸的時候產(chǎn)生感受,那我們一般人不會喝茶,就說這個茶不錯哦!心隨境轉(zhuǎn)。那么會喝茶的人他是回光返照:誒!我為什么產(chǎn)生這個感受呢?它從什么地方來呢?開始回光返照。喔…原來是我有一念的心性。這個六根只是個工具嘛,那是一個果報體,那是過去的業(yè)力創(chuàng)造一個工具讓我們用嘛,這個房子是借假修真啊!

這禪宗常說:喝茶去、吃餅去!但是你要會喝茶、會吃餅才算啊。你要不會喝的人,那是心隨境轉(zhuǎn),那就是攀緣心。你要回光返照,找出喝茶是誰?念佛是誰?找到那個清凈本然的一念明了的心性,那就是我們真實的安住處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叫做日用而不知。其實,我們真實的心性沒有離開我們,它從來沒有放棄我們。古人常說:在凡不減,在圣不增。我們過去造了很多的業(yè)、起了很多煩惱,到三惡道去,我們一念清凈的本性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只是我們沒有去承當它而已。

古人常說:真妄不隔一條線——

你看我現(xiàn)在看這一朵花,我被這個花所轉(zhuǎn)──誒…這個花不錯、很好,妄心!但是我同時看這個花,我說這個花不錯,回光返照──它只是一個假名、假相、假用,我不迷、不取、不動,當下就是真心。所以你看花,你同時是妄心,也可能同時顯現(xiàn)真心。關鍵在于你向外攀緣跟向內(nèi)安住,關鍵在這里。所以你要知道真心跟妄心不隔一條線。

我們這一念心,隨時可以變成魔王。它隨時也可以變成佛陀。你操作得當,它就顯出佛的功德;你操作失當,它就顯出魔王的可怕,就是這樣子。佛陀跟魔王也沒有隔一條線,這個大乘佛法講不二法門,痛苦的根源也是它,安樂的根源也是它,關鍵你要能夠了解這兩個之間的差別。我們的心沒有錯,是我們操作失當。

這地方如是見性,是心非眼意思就是說:我們的見性沒有離開我們嘛,你不必說要去哪里找,你只要放下妄想,它就顯現(xiàn)了。我們自己日用而不知,我們自己不去直下承當,如此而已嘛。所以我們錯失了良機嘛。不是說:要你去遠離妄想,另外找一個真心,不是。你遠離妄想的當下,當下就出現(xiàn)。是這個意思。所以到這個地方,佛陀知道破妄顯真,其實這兩句話,是一句話——破妄的當下就是顯真,顯真的當下就是破妄。你把這個破除妄想跟開顯真心,你剛開始的時候思考,我們是兩方面的思考:什么是妄想?向外攀緣;什么是真心?向內(nèi)安住。先把它分出來。但是你慢慢的要把這兩句話要合起來,你就成功了、你就開悟了。

破妄當下就是顯真。因為你打妄想的心也是真心,你迷了就是全體是妄。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你說:我成佛的時候,我在菩提道下一念的相應,啊呀,夜睹明星,朗然開悟。那一念心,跟你現(xiàn)在打妄想的心有沒有一樣?也可以說一樣,也可以說不一樣,體性是一樣,作用不同。你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但是你也可以說不一樣,但是你也可以說一樣,這是你去體會。你現(xiàn)在打妄想的心,你胡思亂想的心,跟你成就諸佛時候的那一念心,是一樣也不一樣——體同用別。

到這個地方,佛陀開始講真妄不二了。你看佛陀在前面的時候,是妄就是妄,真就是真。妄想啟動生死的根本,真心啟動涅槃的根本。現(xiàn)在這兩個把它結合在一起。真在哪里呢?就在妄中,你覺悟了--妄想全體變成真,你起顛倒的時候,全體又變成妄。這個是大乘不二法門!這個大家要好好體會、體會!

好,我們今天上到這里,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莫言說:人性的丑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yōu)點!

莫言說:人性的丑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yōu)點!

我是娛有理
2025-04-20 06:10:39
雷雨或陣雨!冷空氣馬上到!山東最新天氣預報→

雷雨或陣雨!冷空氣馬上到!山東最新天氣預報→

魯中晨報
2025-04-26 10:12:04
劉在石透露:“至今從未見過元斌本人”

劉在石透露:“至今從未見過元斌本人”

韓娛明星趣聞
2025-04-26 10:49:46
俄議員:俄有權從中國“收回”遼寧艦,中方務必拆掉武器停止軍用

俄議員:俄有權從中國“收回”遼寧艦,中方務必拆掉武器停止軍用

boss外傳
2025-04-15 09:35:03
湖人不敵森林狼,詹姆斯兩個行為引發(fā)爭議,美國名嘴暗諷詹姆斯

湖人不敵森林狼,詹姆斯兩個行為引發(fā)爭議,美國名嘴暗諷詹姆斯

鄒維體育
2025-04-26 13:00:56
老同學問我退休金多少,我謊稱2200,誰知第二天接到8個電話

老同學問我退休金多少,我謊稱2200,誰知第二天接到8個電話

詭譎怪談
2025-04-17 10:49:24
恭喜DPOY!漲薪4500萬!鎖定5年2.69億頂薪

恭喜DPOY!漲薪4500萬!鎖定5年2.69億頂薪

籃球教學論壇
2025-04-26 14:01:46
今晚廣廈對陣遼寧,賽前傳來 3個好消息!央視直播!

今晚廣廈對陣遼寧,賽前傳來 3個好消息!央視直播!

畫夕
2025-04-26 10:29:31
三大龍脈被破壞的城市,廣州富而不王,南京貴而不尊,還有一個......

三大龍脈被破壞的城市,廣州富而不王,南京貴而不尊,還有一個......

神奇故事
2025-04-24 22:30:39
6名外籍裁判加盟CBA!廣廈PK遼寧,孫銘徽:要送遼寧隊離開

6名外籍裁判加盟CBA!廣廈PK遼寧,孫銘徽:要送遼寧隊離開

體育哲人
2025-04-26 00:04:35
今天早上!陳國豪宣布重要決定,下賽季恐難加盟廣東宏遠

今天早上!陳國豪宣布重要決定,下賽季恐難加盟廣東宏遠

金風說
2025-04-26 12:56:30
王勵勤曾被蔡振華批評太木,讀12年拿學位,08奧運被馬琳“算計”

王勵勤曾被蔡振華批評太木,讀12年拿學位,08奧運被馬琳“算計”

三十年萊斯特城球迷
2025-04-25 15:25:21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現(xiàn)場:英皇全員出動十分壯觀,王嘉爾隔空合唱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現(xiàn)場:英皇全員出動十分壯觀,王嘉爾隔空合唱

素素娛樂
2025-04-24 22:13:25
校園“奶頭樂”現(xiàn)象盛行,不少學生深陷其中,家長卻渾然不知……

校園“奶頭樂”現(xiàn)象盛行,不少學生深陷其中,家長卻渾然不知……

大道微言
2025-04-11 06:47:45
解放前的西藏有多黑暗?觸目驚心,少女淪為玩物,農(nóng)民不如耗牛

解放前的西藏有多黑暗?觸目驚心,少女淪為玩物,農(nóng)民不如耗牛

通文知史
2025-04-26 08:35:03
川普苦等的答復來了!中方開出一個前提條件,美方必須先滿足

川普苦等的答復來了!中方開出一個前提條件,美方必須先滿足

頭條爆料007
2025-04-25 09:07:43
蓮花跑車高管:真正三大跑車,只有法拉利、保時捷、蓮花!剎不住的車不配叫性能車,操控跟不上馬力就是馬路殺手

蓮花跑車高管:真正三大跑車,只有法拉利、保時捷、蓮花!剎不住的車不配叫性能車,操控跟不上馬力就是馬路殺手

和訊網(wǎng)
2025-04-24 11:17:39
英冠冠軍也是冠!執(zhí)教首冠?孔帕尼否認:我?guī)Р骼眠^冠軍

英冠冠軍也是冠!執(zhí)教首冠?孔帕尼否認:我?guī)Р骼眠^冠軍

直播吧
2025-04-25 18:55:07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江西女教師回娘家探親失蹤,12年不斷托夢給哥哥:我在香爐里

懸案解密檔案
2025-03-24 15:43:32
馬英九說了心里話:大陸應停止軍艦巡臺,不希望臺灣成第二個香港

馬英九說了心里話:大陸應停止軍艦巡臺,不希望臺灣成第二個香港

陳穟侃故事
2025-04-25 14:22:42
2025-04-26 15:23:00
妙音0
妙音0
名為照了 始達妙音
757文章數(shù) 2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體育要聞

去更大的舞臺追夢 專訪中國男籃國手楊瀚森

娛樂要聞

金掃帚獎出爐,包貝爾意外獲“影帝”

財經(jīng)要聞

韓國的"宇樹科技" 是怎樣被財閥毀掉的?

科技要聞

李斌:對蔚來公司四季度盈利非常有信心

汽車要聞

充電5分鐘續(xù)航100公里 探訪華為兆瓦超充站

態(tài)度原創(chuàng)

健康
旅游
手機
本地
公開課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手機要聞

CounterPoint 報告 2024 全球手機攝像頭出貨量:索尼領銜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漢川文旅新體驗:千年陶藝邂逅湖光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慈溪市| 寿光市| 义乌市| 平南县| 云南省| 西丰县| 琼海市| 湘西| 邳州市| 庆元县| 建阳市| 文昌市| 永兴县| 翁源县| 长沙县| 沙洋县| 奉贤区| 齐齐哈尔市| 许昌市| 安丘市| 杭锦旗| 娄烦县| 商南县| 巫溪县| 汝南县| 侯马市| 白河县| 赤壁市| 禄劝| 贡觉县| 郑州市| 峨边| 百色市| 固安县| 香港 | 鸡西市| 苏尼特左旗| 沽源县| 信宜市|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