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里急,諸不足者,黃芪建中湯主之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再加很多人飲食、作息都不規律、熬夜,導致身體長期處于氣血不足的狀態。很多個子瘦小的其實有一部分就是長期氣血不足導致的,平時看起來面色蒼白,還沒怎么活動就感覺乏力倦怠、心悸氣短、稍微動動就出汗。這些大部分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今天給大家分享老祖宗傳下來的好方子: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出自東漢著名醫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原載于該書第二十五篇《辨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中。張仲景在書中提到:“虛勞里急,諸不足者,黃芪建中湯主之。”這一方劑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芪而成,以增強其補益氣血的功效。后來,晉朝王叔和與宋朝林億等醫家將《傷寒雜病論》細分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黃芪建中湯的論述也分別被收錄在這兩部著作中。
黃芪建中湯的配方主要包括黃芪、大棗、甘草、芍藥、生姜、膠飴和桂枝。
成分
黃芪:是君藥,用于增強益氣建中的效果;
桂枝:為臣藥,溫陽氣和祛寒邪;
白芍:滋養營陰、緩和肝急和止腹痛;
生姜:溫胃散寒;大棗補脾益氣;
炙甘草:益氣和中,并調和各種藥物的作用。
膠飴:則作為甘溫質潤的藥物,用以溫補中焦和緩急止痛。
中醫講究辯證,一人一方,大家伙在用藥前記得去找專業的醫生,切勿盲目用藥,以免引起身體的不適。
寫到最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感謝大家的關注,我是張氏中醫第六代傳人,張喜海。研究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股骨頭壞死、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骨科疾病有40多年了。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遭受這些疾病的折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咨詢:張喜海電話:0371-85961816,張喜海聯系方式:0371-85961816,坐診時間:周一到周六,坐診地址:鄭州張喜海中醫院,請相信我,告訴我!我會盡我所能為你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