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芳
我參軍到大西北,常年與戰友在戈壁灘訓練,戈壁灘的植物很稀少,戰友們對白楊樹、芨芨草、駱駝刺、檸條、甘草等沙漠上的植物都十分珍愛,我亦如此,但對紅柳樹卻情感更深,敬重有加。
紅柳一年三秀,故又稱三春柳,花為粉紅,葉為墨綠,屬叢生型植物,抱團生長,是戈壁灘上靚麗的風景。戰友們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上忽見一大片紅綠相間、隨風搖曳的紅柳樹,就像是看到人間仙境,給戈壁灘上單調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帶來了喜悅。
紅柳的嫩葉可疏風驅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是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疾病的良藥。紅柳細柔的枝條連著枝上的樹葉,可編成柳帽,做成柳衣,穿在身上戴在頭上,既可遮風雨、防曝曬,又可遇險時隱蔽防身,保護著戰友們的身體。
紅柳有旺盛的生命力,耐寒冷,抗風沙,不懼鹽堿,根系發達,壽長者可達百年以上,適應在惡劣環境生長,即使被風沙吹折埋沒,來年仍會復活生長。西北戈壁、高原雪域、草地泥灘都是紅柳的故鄉。部隊駐地的百姓種樹防風沙往往首選紅柳,我所在部隊很多連隊也學當地百姓,在戈壁訓練場周圍種植紅柳樹,有效地抵制了風沙的侵襲,保證了部隊的正常訓練。
紅柳樹給部隊帶來的諸多好處是我鐘愛紅柳樹的重要原因,但真正讓我敬重紅柳樹的是一個動人的傳說和現實中許多感天動地的故事。
相傳,一個名為“紅”的年輕人,為了河套地區的百姓過上風調雨順的生活,勇敢地與旱魔作斗爭。旱魔作為沙漠之魔,掌握著沙漠的天氣變化,而“紅”為了百姓的福祉不懼旱魔的強大恐怖,毅然與旱魔抗爭。在七天七夜的激烈戰斗中,“紅”殊死相搏,并拒絕了旱魔的誘惑和收買,堅持要旱魔交出“雨珠”,以保證河套地區常有雨水、風和日麗。旱魔不答應,“紅”便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割腕放血,讓血液滲透進干涸的沙漠,從而保證了河套地區氣候的正常。旱魔被“紅”的奉獻精神所感動,承認了“紅”的勝利,向當地百姓交出了“雨珠”,“紅”則化身為紅柳樹,永遠守護著這片土地,紅柳樹也被當地百姓稱為“菩薩樹”。
傳說很感人,但我想這畢竟是傳說。沒想“紅”的傳說卻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發生了。有一天,我和戰友外出執行任務,路過一個村莊時,看到幾位老人帶著一群小學生正在祭拜村頭屹立的三棵紅柳樹。一打聽一則攝人心魂的故事傳入耳中:十年前,這個村有一個連的部隊在附近訓練,忽然有一天村周圍發生了罕見的沙塵暴,看到老百姓危在旦夕,全連官兵立即趕來營救,全村老百姓的生命保住了,但有一名軍官和兩名戰士卻被沙塵埋在地下犧牲了,連隊官兵和老百姓找了近一年都沒有找到三名烈士的遺體。第二年的六七月,一位村民突然發現村頭沙丘中長出三棵紅柳樹,這三棵紅柳樹的位置大體就是去年三位烈士救人犧牲的位置。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全村和連隊,鄉親們都說是三位烈士像“紅”一樣化作紅柳樹保護村里的百姓。于是紛紛趕到村頭,有的拿著水澆樹,有的拿塊紅布掛在樹下,說是保佑紅柳樹平安成長,被救的幾位小孩在家長的帶領下跪拜紅柳樹,感激烈士們的救命之恩。部隊領導冷靜的分析后認為,這一帶去年大旱,今年雨水特別多,紅柳生命力強,可能是雨水滲透沙底把埋在地下紅柳的老根復活了,長出了新柳。既然鄉親們有這個說法,就當作是對烈士的紀念吧,也可把這個故事作為擁軍愛民以及教育后代的生動教材。部隊領導也帶著幾位官兵趕來為紅柳樹澆水。三棵紅柳樹比其他地方的紅柳樹長得都快,鄉親們說這是烈士鮮血滋養的結果。聽了這個故事,我們幾位戰友都感動的熱淚盈眶。我向三棵紅柳樹鞠躬后沉思,紅柳樹不懼風沙吹打、烈日曬烤、嚴寒襲擊,為百姓遮風擋沙,世代為百姓健康和過上風調雨順的生活奉獻一切甚至生命。紅柳樹具有的不怕艱難困苦的高尚品格以及富有犧牲和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重和效仿。駐扎在戈壁灘上的官兵,在黨的教育下,汲取人民群眾的政治營養,自覺在艱苦環境中磨練,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具有像紅柳那樣高尚品格和精神的革命軍人,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都涅槃蛻變成為活著的“紅”,被當地百姓稱為“流動的紅柳”,默默伴隨在百姓的身邊,哪里的百姓有危難,或百姓在哪里有危難,“流動的紅柳”就會挺身而出護百姓周全,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保護百姓的生命財產。三位烈士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哪里有隔壁哪里就有紅柳樹,那里的紅柳樹就會無私地保護著身邊的百姓。同樣哪里有隔壁哪里就駐扎著人民子弟兵,“流動的紅柳”就會以所擔負的天職保衛著那里的領土和百姓的安全。紅柳樹世代為身邊的百姓抗擊風沙,“流動的紅柳”也代代守護著戈壁灘的百姓,并積極參與地方建設。
我是一個汽車兵,一年夏天和幾位戰友開車到新疆,同去的一位戰友是來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子弟,我一路詢問他兵團的情況,他如數家珍地為我講述著。他說,上世紀50年代初,成千上萬的人民子弟兵在打完仗解放新疆后,按照中央的要求組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扎根在天山南北戈壁灘上,擔負起屯墾戍邊的職責。“流動的紅柳”和當地紅柳一起共同防御著風沙的肆意狂虐。70多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兵團建設者和當地紅柳樹的艱辛努力和無私奉獻,把戈壁變成了良田,把荒漠變成了綠洲,不僅天山南北成了戈壁江南,還大大減少了風沙對縱深上千公里內地的侵襲。為了完成屯墾戍邊的任務,有的幾代人奉獻出青春熱血,由年輕的“流動的紅柳”變成了永遠守護天山南北的老柳;有的自愿放棄當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夢想,甘當改變新疆落后面貌的建設者,與新疆各族人民一起為祖國發展盡心盡力;有的還為屯墾戍邊獻出寶貴的生命,犧牲的烈士上至兵團領導,下至一般職工,特別是有一名孕婦為了保衛國土不被外敵入侵而壯烈犧牲。他們的英勇事跡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在戈壁灘最珍貴的是綠色,最重要的是保護百姓生命財產不被風沙走石侵害,而紅柳樹是抵擋風沙侵襲的天然屏障。在兵團進駐天山南北初期,兵團建設者選擇那些紅柳樹較多的地方居住,雖荒無人煙,但紅柳的遮擋減少了風沙的襲擊。因白手起家,砍伐了許多紅柳樹建造房屋,紅柳樹為兵團建設者渡過難關作出了重大犧牲。為了擴大紅柳樹的面積,兵團建設者就把種植紅柳樹作為神圣的任務來完成,于是在建設兵團長年種樹的過程中,出現了“老兵樹”、“夫妻樹”、“扎根樹”等動人的故事。幾個月前,一位老兵要退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伍前多種一顆紅柳樹。種樹時坑挖的特別大,水澆的格外多;刮風時給樹苗套上護樹箱;下雪時為樹苗裹上舊棉被;老兵退伍到家時還打電話向戰友詢問樹的狀況,當得知紅柳樹活了時老兵大哭起來。大家給這棵樹起名為“老兵樹”。一位來部隊探親的女同志,聽說了紅柳在戈壁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就與未婚夫雙雙各種下一顆紅柳樹,說如果樹活了來年就在樹下舉行結婚儀式,如沒活來年由未婚夫代她種樹,直到種活才結婚。蒼天不負愛心人,結果兩棵樹都活了,而且兩棵樹越靠越近,枝條也纏繞在一起,大家稱其為“愛情樹”。有一位新兵不適應新環境病倒了,康復后他向上級要求提前退伍。有一天指導員帶著全連去參觀連隊發展史,當看到連隊剛進駐時的照片上周圍一棵紅柳樹也沒有,得知現在營房周圍的大片紅柳樹都是一批批官兵在極惡劣環境下一棵棵種活養大時,新兵深受感動,于是打電話給父母親說,戰友們不怕吃苦我也不怕,我不當逃兵,要扎根連隊為部隊建設做貢獻。緊接著他與戰友們一起種下了參軍后的第一棵紅柳樹。紅柳成活后戰友們稱其為“扎根樹”。兵團戰士年復一年地栽樹使紅柳樹遍布了天山南北,多處出現了紅柳林、紅柳谷和紅柳溝的名字。最后,兵團子弟感慨地說,像這樣感人的故事在兵團每天都會發生。聽完兵團子弟的介紹,我深深地感到兵團的官兵們就像活著的“紅”一樣,為保衛和建設天山南北,為造福新疆各族人民,譜寫下了一首首壯麗的詩篇,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是對紅柳樹品格和精神最好的詮釋。
紅柳樹與人民子弟兵,都具有不怕艱難困苦的高尚品格和為百姓幸福甘于犧牲生命的奉獻精神,而這些品格精神也都是代代相傳的。“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紅柳樹的品格精神源于“紅”,人民子弟兵的品格精神則源于紅色基因,人民子弟兵牢記黨的宗旨,為了人民的幸福敢于犧牲、甘于奉獻就是紅色基因的核心所在。有一次我和戰友去諾爾蓋草原執行任務看到的動人一幕,使我對紅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天,我們幾位戰友來到紅軍過草地的地方,既想一睹草原的風貌,更想了解當年紅軍過草地的英勇事跡。碰巧一位講解員正在給游客介紹那段歷史。講解員指著前面草原上屹立著的一大排紅柳樹說,紅軍過草地時這片還是沼澤地,來到這里前,許多紅軍戰士身上已負著傷,彈盡糧絕,饑餓難忍。戰士們為了不拖部隊后腿,也為了跟上部隊趕赴前線打仗,硬是忍著傷痛和饑餓拄著紅柳枝條做成的拐棍,一步步艱難地挪走于沼澤地。因體力不支,許多戰士一個接著一個淹沒在沼澤地里,終于沒能走出這片沼澤地,但他們手握的拐棍沒有一根陷入沼澤地,像永不倒的壯士挺立在沼澤地中。紅柳樹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只要枝條未枯,一遇水和土就能活過來,這些拐棍竟奇跡般活著,而且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周圍還長出新的紅柳。當年有一位百歲老人看到這悲壯的情景感動地說,紅軍是為老百姓打天下才路過這里的,他們倒在了沼澤地永世長眠,他們知道不能為老百姓打仗了,就化成紅柳樹來為老百姓遮風擋沙。共產黨教育的好哇,有這樣一支為百姓著想而又勇敢的軍隊,共產黨何愁得不到天下。接著老人又說,這些紅柳是汲取了紅軍戰士的血才長這么快。聽了講解員的介紹,大西北村民祭拜三棵紅柳樹的場面又浮現在我的眼前,心里感嘆到,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發生了幾乎一樣的故事,這不正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所致嗎?
在返回部隊的路上,我反復思考著一個問題,自己為什么會如此敬重紅柳樹呢?左思右想,心里豁然開朗了、通達了,原來是紅柳樹體現了高尚的品格和精神,敬重紅柳樹,本質上是敬重那些為了百姓幸福不怕任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甘于奉獻的人,這些都鮮明的體現在人民子弟兵身上,更體現在天下百姓身上。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富有奉獻和犧牲精神的,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奉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加快了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盛。奉獻與被奉獻是相輔相成的,人民子弟兵以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保衛人民群眾的安危,人民群眾則以甘于奉獻的精神養育了子弟兵,紅柳為百姓遮風擋沙,老百姓也為紅柳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紅是國色,我們黨創建的軍隊一開始就叫紅軍,我們的國旗是紅色,人民的江山被稱為紅色江山,中國老百姓喜歡紅色,寓意著事業紅紅火火。如今江山紅遍,只要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只要我們的黨員干部、人民子弟兵能像沙漠上的“紅”那樣,為了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獻一切,甚至不惜流血犧牲;只要我們黨堅持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人民群眾就會由衷地跟著共產黨共守紅色江山不變色,以甘于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以及無窮的創造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