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益佰
由殷桃、王驍等主演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凡人歌》自開播以來,正片有效市占率持續上升。該劇與李宗盛的經典曲目同名,講述了不同年齡段的都市奮斗者們在面臨職場的壓力、困境時,最終度過危機、找到新的人生方向的故事,被很多觀眾高度評價為是不著粉飾的現實題材劇。
在音樂平臺上,劇集的OST和配樂也引起熱議。主題曲《凡人訣》的評論區完全成了諸多網友的樹洞,大家分享著打工和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心酸,互相鼓勵。不少網友還在查找劇集里相關場景的配樂曲目,因為自己的心剛好在某一刻被那段旋律戳中。
9月5日,《凡人歌》原聲大碟正式上線,整張作品采用“凡人四季”的概念,四個章節對應四季,用24節氣為曲目命名。獨立的企劃讓大碟脫離劇集,成為完整的藝術作品,有了獨立的生命力。
一些影視作品為了節省成本和精力,會提前做好音樂,后期貼片在不同劇情里重復使用。《凡人歌》則用了看似更笨拙的方式,配樂是音樂人王梓赫用將近10個月“點對點”創作的,通俗講就是所有配樂都是為劇情和畫面量身定制的。
這需要音樂人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作品也因此避免了流水線化,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
為一部劇量身定做配樂
王梓赫曾為正午陽光出品的劇集《喬家的兒女》創作過一首OST《野鳥》,頗受好評。不過當時他是受委托創作,并沒有機會跟導演和劇組直接溝通。這次再度與正午陽光合作,加盟《凡人歌》劇組,導演簡川訸給了王梓赫充分的創作空間,并讓他從劇本階段就得以介入。
出于對配樂的重視,簡川訸很早就和王梓赫聊對配樂的想法,解析劇中人物和情節,一點一點理清思路,希望王梓赫幫助把音樂的需求落地成形。
對王梓赫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以往很多影視配樂的需求都是短平快,時間緊,任務重。或者趕工出OST,或者配樂只需用不同的情緒將音樂分組分類,按指定情緒做成萬能的通用配樂。這樣的優點是成本低,缺點是缺少特色,只能成為烘托氣氛的BGM。
為了做出精品,王梓赫決定全身心投入到《凡人歌》配樂工作中,為劇集“點對點”量身定做音樂。相比起電影,電視劇配樂的工作量大得多,一部電影通常在120分鐘左右,而一部30集的劇集總時長在1200分鐘左右。
王梓赫
《凡人歌》的配樂從拍攝到后期花了將近10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從音樂人的角度來算筆賬,10個月的時間如果按照貼片配樂的方式來創作,可以同時開工3部,每一部周期大概2個月來算,10個月可以做15部,但是如果是點對點配樂的方式10個月只能做1部。”王梓赫說。他陸續為劇集創作了《凡人訣》《有雨》等歌曲,還有上百條配樂。
和做通用音樂相比,“點對點”作曲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音樂和畫面融合度非常高,與畫面相互輝映,甚至某些地方能作為主體引導劇情,煽動劇情,最容易跟畫面搭配出經典橋段的。缺點就是成本高,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因為需要對著畫面做,如果后期涉及到畫面修改,配樂也要相應修改,甚至作廢。”王梓赫說。
可以說這是性價比相當低的工作,但又是要打磨優秀作品必須的付出。這背后有導演和劇組對音樂的足夠重視,王梓赫所屬版權經紀公司正在登陸的溝通和爭取,當然也少不了王梓赫個人的盡心盡力。導演也說,這是第一次有作曲為了完成配樂愿意全程陪伴劇組。
以往OST歌曲更容易傳播,配樂部分往往并不受重視。當整部劇的OST制作完成,作為版權經紀,正在登陸創始人燕小咖考慮的是如何為作品爭取長期價值。
“以往我接觸過一些音樂作品,被賣斷在某一個品牌或某一家片方,然后這個資產就被擱置了,音樂的價值就停留在某一年了。但其實好的作品它既服務于劇集和IP,脫離影視劇也可以獨立成歌,這是它的魅力。”燕小咖說。
原聲大碟依然需要獨立企劃
在企劃《凡人歌》原聲大碟時,王梓赫沒有采取通常用劇集場景為樂曲命名的方式,而是整理配樂過程中發展出“凡人四季”的概念,用四季和節氣為不同情緒的配樂分門別類,讓原聲大碟有了獨立的表達邏輯。甚至為了配合節氣的概念,王梓赫還專門在音樂中加入了自然聲響。
“最后的呈現不太像是傳統的原聲碟,更像是一部完整的原創音樂。”王梓赫說。
以往原聲配樂未必能有多少流量和版權收益,因此片方或者平臺都不太重視。為此,燕小咖積極和音樂平臺、片方溝通,保障原聲大碟能按音樂制作人王梓赫理想中的曲序發布。王梓赫作為音樂人出身,也非常理解一部原創配樂的背后,是上百名樂手的團隊協作,他堅持要為所有參與的樂手署名。
之所以支持為一部作品花費這么大的精力,是因為燕小咖相信一部好作品的價值。曾為各大綜藝提供清版權服務的她,服務的一部作品正是鳳凰傳奇改編的《海底》。最初這首歌只有視頻上線,版權方是不希望歌詞改編和歌曲音頻上線的,但歌曲在網絡反響太過熱烈,甚至有抑郁癥患者訴說自己如何被這首歌鼓舞,強烈呼吁音頻上線。經過非常艱難的溝通,燕小咖最終促成歌曲音頻上線。
這個案例也是她職業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讓她意識到好作品的價值。后續創業,在為詞曲創作者提供版權經紀服務時,她的初衷都是如何能幫助音樂人做出具有長期價值的歌曲。
她和王梓赫早前就隔空合作過,但當時兩人并未見過面。創立正在登陸后,她在一次創作營中和王梓赫熟悉起來。“像梓赫老師之前簽了厚厚一摞的合同,但作品基本都是被買斷的,所以他要一直接音樂制作、編曲這些工作,他才會有持續的收入,但其實他本身是一位出色的創作者。”燕小咖說。在她看來,像王梓赫這樣的音樂制作人,不但有出色的創作能力,還有A&R思維,有著很大的潛力。
幸運的是,依然有《凡人歌》這樣的機會,給愿意創作非流水線作品的音樂人留出空間。當她看到有年輕人也說聽著《凡人歌》的音樂落淚時,突然覺得有點欣慰。
在網上,有人會問“謝美蘭跟沈磊辦理離婚的背景音樂是哪一首”,也會傳播那偉失業后和沈琳吃飯點歌的名場面,像《有雨》這樣的歌讓很多夫妻聯想起相互扶持、共渡難關的時刻。
音樂界里的良人與花魁
這兩年在為旗下創作者的作品尋找出口時,燕小咖發現市場并沒有那么友好,很多時候對方會覺得作品不夠熱歌或者爆款。“但每個公司或者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基因,一定有人能干好他們需要的爆款,但我們簽的老師和我們的團隊不是這個創作邏輯的。”她說。
選擇像這樣看似吃力不討好的“笨拙”地做《凡人歌》的原聲音樂,是王梓赫忠于內心的選擇,因為“人可以死,但作品必須留下”。在他看來,用人類真情實感作為底色雕琢出來的作品,和用爆款“大數據”堆砌出來的作品,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好像是“賢良淑德的良人”與“濃妝艷抹的花魁”。
很多高品質的歌曲不一定會出現在當下熱歌榜TOP500里,也不會出現在抖音爆贊的短視頻里,也許未來一年、三年都不會出現,但不可否認它會駐足那些收藏它的人心里。
“他們沒有對錯之分,選擇‘良人’大概率甚至終其一生也無法觸碰前者的成就。但我想試試,不止想在歌曲里試試,還想在影視劇配樂里也試試。”王梓赫說。
為了讓這些創作者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發揮,又能獲得相應的利益保障,他們背后的正在登陸廠牌起到了溝通橋梁的作用。
“很多創作者不太有余力去進行商務談判,我們就去幫助他爭取機會,促成有利的合作。”為此燕小咖需要在客戶和音樂人之間斡旋,為音樂人找到適配的客戶,也幫助音樂人理解客戶的需求。
如今,正在登陸簽約了十幾位創作者,這些人并不完全是市場意義上的爆款作者,但每個人都有鮮活的個性和扎實的能力,燕小咖的目標就是幫助他們在職業生涯上更進一步,在保障創作者權益的同時,一起打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像國外的很多音樂從業者,即便前些年的特殊時期沒有新的工作,依然可以靠版稅生活。她相信整個在國內,行業也在向好的趨勢發展。
她本身則和音樂人一樣,享受一首歌從無到有的成就感,享受把一首非流水線作品打造成爆款的快感。“做《凡人歌》這樣的項目,像是創造了一個未知的東西,又能影響很多人,這正是這個階段我想做的。”燕小咖說。
她相信,市場能讓更多像王梓赫這樣選擇“良人”之路的音樂人,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像《凡人歌》一樣,奏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歌。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