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4年9月29日
預計閱讀
5分鐘
晚安栗子
全球經濟震蕩,市場前期埋下的隱患愈發凸顯。《華爾街日報》一篇分析蘇富比的文章,引發藝術圈熱議;藏家鄭志剛告別新世界,但并未放棄K11;藍籌畫廊加速代理95后……無論世界怎么變,每年的“金九銀十”都是最美的藝術季。
·童昆鳥的奇幻世界
·“藝術在樵山”11月啟幕
·用科學藝術解讀數字生物
·莫干山美術館盛大啟幕
·一展盡覽新中國設計
·11位藝術家“理念的海”
·新晉數字藝術地標揭幕
·蘇富比的困境?
·鄭志剛宣布告別
·藍籌畫廊加速代理95后
·馬遙與邵依洋加入卓納
·李佳獲選首屆Asymmetry
·攝影家細江英公去世
童昆鳥的奇幻世界
9月27日至11月20日,童昆鳥個展“機機復機機”在深圳藍岸畫廊展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張晨認為,這是“一種荒誕不經的新的美學,但也完全如同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當下生活”。通過裝置、繪畫、行為藝術等諸多呈現方式,藝術家以極強的個人性賦予材料以全新的使用方式,拼接構建為一幅能量磅礴的生存景象。
這位以裝置作品為人熟知的藝術家,通過由他創造、組合與裝配的一個個機器,呈現了獨特的美學世界。視覺上的刺激與聽覺上的觸動,這是90后藝術家熱衷的手法。從三維空間走向二維畫布,這不僅僅是媒介的延展,在張晨看來,這些形象被絹布材料與礦物顏料所包裹,并在二維的平面上與我們四目相對,更貼近藝術家與觀眾的身體。
在這個有些奇幻的藝術現場,隨處可以找到童昆鳥多年來累積的創作素材。將常見的工業生產遺棄物重組的手法,最終構建成藝術家奇幻世界的實體呈現。后人類議題與當下的現實交織,這樣既熟悉又陌生、既雅致又戲謔的觀看體驗,使有關裝置的繪畫如真實的機器一般,在安靜的畫布與白色的展墻上繼續震顫,繼續不合時宜地傳出窸窸窣窣的運動聲響。
“藝術在樵山”11月啟幕
9月26日,第二屆“藝術在樵山——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2024”發布會在北京國際俱樂部仙鶴廳舉行。根據最新統計,本屆全部藝術項目共計94個(包含首屆保留和本屆新增項目),參展藝術家共計150 組(超過170位,其中新增藝術家110組以上),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家共計36組(50位),約占全部藝術家的25%。
作為策展型大地藝術節的典范,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總策劃人、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發起人孫倩介紹,“最初的灣區”將作為藝術節永久主題,本屆主題“水係南海”希望通過呼應南海區“水上南海”戰略的實施,將藝術表達代入真情實感的語境,揭示出以水為源影響著南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立體畫面,力求展現與水共生的南海人如水一般的性格,和他們所孕育出的順勢而為的生存智慧與發展哲學。
本屆藝術節加強“產品化”思維,重視線路中的體驗與獲得,將“藝術內容的主題性、交通連接的通達性、文化觀覽的多樣性、餐宿服務的便利性、時間分配的合理性”五個主要指標充分考慮,在呈現高品質藝術的同時,力求實現“時間高停留、文化深接觸、商業多消費、文旅多體驗”四項實效。
用科學藝術解讀數字生物
9月24日至11月17日,群展“編碼物候——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展出。展覽由美術館聯合專注于“藝術+科技”方向的策展人邢丹共同策劃,6個國家的新媒體藝術家,包括曹舒怡、陳若璠、達羅·蒙塔格(英)、糾纏的他者(挪威、阿根廷)等15位/組藝術家帶來雕塑、VR互動裝置、影像等多媒介作品,其中4個作品首次在中國亮相。
時代美術館始終關注時代發展的課題,并致力于通過藝術的形式來回應和探討這些課題。“編碼物候”是藝術與科技融合的一次創新嘗試,以物候的觀察方法,用科技藝術的作品演繹數字與生物世界交織的生命脈動。開展一周已吸引不少觀眾,“物候”這份穿越時空的自然密語為大家帶來認知新體驗。
展覽分為“算法節律”“代碼物象”“數據神跡”三個單元,從宇宙節律變化中產生新的時間感知講起,繼而探討物質物象與數字物象的關系,最終落到思索關于技術留下神性的痕跡。參展藝術家大多很年輕,具有國際視野,部分藝術家曾參加林茨電子藝術節、威尼斯雙年展等,他們帶來獨特的想象力和觀展體驗。
莫干山美術館盛大啟幕
9月28日,位于浙江省德清縣的莫干山美術館開館,標志著這一文化新地標的落成。開館首展以“不止共生”為主題,匯集來自中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多國藝術家的作品,涵蓋繪畫、攝影、裝置和雕塑等多種媒介。展覽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表達,探討了人類與自然、傳統與現代、個體與社會的共生關系,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不止共生”源于自然生態中的共生現象,但又不僅僅是對傳統共存關系的呈現。展覽試圖進一步探討藝術如何突破共生的邊界,去尋找更加多維度的互動與聯系,并在莫干山這一具有深厚歷史和自然意義的地點,探索藝術如何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展現更具深度和廣度的跨界對話。
莫干山美術館不僅標志著德清文化事業邁上一個新臺階,也為國內外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交流平臺。作為莫干山文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承載著弘揚地域文化、促進國際藝術交流的使命,致力于成為一個開放、多元、國際化的藝術展示平臺,為國內外藝術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空間,同時為公眾帶來豐富的藝術體驗。
· 5 ·
一展盡覽新中國設計
9月24日至11月15日,“為新中國設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系列特展”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展出。除了選用館藏作品,還與全國40多家借展方合作,全方位地展示建國初期設計對于開啟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對于推動民族文化自信與全面創新具有重要作用。
新中國在成立時正處于重大的歷史轉折點,不僅要進行制度和物質的重建,更需要轉變人們在視覺和空間上的感知,來宣告“換了人間”。設計不僅要在物資匱乏和盡可能滿足人民生產生活基本需求的矛盾中,激發出創造性,還要在人民敘事和傳統文化、革命元素的碰撞中,探索獨特的民族化設計道路。
本次承辦展覽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擴建了中國現代設計收藏,以完善原有的世界設計系統收藏和中國設計的歷史研究,基于文明互鑒的語境來講好中國設計的故事。展覽分別從五大板塊展開,那些帶有歷史記憶、讓人熟悉的日常用品和所見,正是一代代中國人生活的印記。
· 6 ·
11位藝術家“理念的海”
9月27日至11月15日,群展“理念的海”在北京798藝術區白盒子藝術館展出,孫永增擔任策展人,11位藝術家參展。這些抽象作品共同指向了一個問題,恰如展覽題目所示,以海作為象征,探究藝術中的變化與永恒。
藝術中的本原理念所展現出的簡單形式和內在秩序,試圖探究藝術創作中理念的先導性、本原性和形式的簡潔性、內在性。展覽題目中的“理念”,既是物質表象背后的精神,也是對本原秩序的回歸。理念顯現的兩條路徑:從現實世界簡化和抽象出規則,從抽象直覺和感知進入具體。這兩條路徑彼此靠近,不斷接近事物的本真存在。
11位藝術家創作的理念和方法各有不同,但最終回歸到本真。看似簡單的畫面,底層有著復雜的架構,疊加、覆蓋的過程是藝術家不斷修正、確立世界觀和哲學觀的過程。在紛繁復雜的世界,理解抽象需要靜心,色彩對心理造成的影響、塊面對視覺形成的沖擊,最終成為引導心靈回歸本真的路徑。
· 7 ·
新晉數字藝術地標揭幕
9月25日,作為年內王府井步行街的重要項目——EDCC藝云數字藝術中心(王府井)正式落成。該中心由藝云科技策劃建設,蘇州創藝文化投資并負責運營,坐落于北京市百貨大樓南館,將于10月15日正式營業。
開館即推出常設展“靈境·未來靈感世界”沉浸式光影藝術展、特展“敦煌超宇宙”數字藝術展,通過AIGC、8K超高清、交互傳感、VR、裸眼3D等數字技術,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優秀文化IP,打造沉浸式、參與式的數字藝術館,同時融合文創消費、輕餐飲、親子活動和公教研學等多種功能,為公眾提供豐富的數字時代文化新享受。
“靈境·未來靈感世界”是EDCC自主開發的數字藝術IP,以“時間”為靈感,通過AIGC、數字顯示、體感捕捉等先進技術,構建三個虛實共生的靈境空間;“敦煌超宇宙”數字藝術展由EDCC攜手敦煌畫院合作推出,通過7大篇章13個展項,讓觀眾以數字互動的方式體驗敦煌千年之美。
· 8 ·
蘇富比的困境?
近日,《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藝術市場正在衰退,而蘇富比正面臨著更大的難題》在藝術圈引發熱議。文章指出,2023年,蘇富比要求頂尖人才接受最高20%的薪酬削減,承諾在三年后根據公司表現支付一筆可觀的現金獎勵。但是,今年春天許多員工只收到一張承諾支付的期票。同時,推遲支付給藝術品運輸商和保管方的款項,時間長達6個月。
藝術市場震蕩只是導火索,其起因還是源于高杠桿。德拉希因舉債建立電信帝國Altice而聞名,收購蘇富比時采用同樣的策略,此后,他大手筆購買大樓,同時收購拍賣行,進軍汽車、豪宅拍賣市場。目前,蘇富比本身的負債已達18億美元。
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的10億美元年底才能到位,在此之前,蘇富比仍要應對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為了彌補現金流的短缺,蘇富比對傭金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并階梯式向買家收取傭金。由于缺乏足夠的高端拍品,原定于今年秋季的香港拍賣推遲到了11月。
· 9 ·
鄭志剛宣布告別
9月26日,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發出公告,鄭志剛辭任公司行政總裁,以便投放更多時間于公共服務及其他個人事務,他已調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非執行副主席。作為重要的藏家和贊助人,他將繼續為自己一手打造的藝術與商業典范K11的“商業策略盡一份力”。
新世界發展發布2023/2024全年業績公告顯示,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收入為357.82億港元,同比下跌34%,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股東應占虧損約118億港元。這是新世界發展近20個財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而且是巨虧。
· 10 ·
藍籌畫廊加速代理95后
對于95后藝術家資源的爭奪,已經成為藍籌畫廊的日常。9月27日,佩斯宣布與邁克爾·科恩畫廊、皮皮·霍爾茲沃斯畫廊共同代理中國新銳藝術家李黑地,將于2025年春季為其舉辦首次香港個展。李黑地1997年出生于中國沈陽,目前工作生活于英國倫敦。佩斯畫廊總裁薩曼特·魯貝爾將李黑地譽為“舉世矚目的藝術新星”。
白立方在9月26日宣布代理沙特阿拉伯藝術家阿利婭·艾哈邁德(Alia Ahmad),2025年3月,白立方梅森廣場空間將舉辦她的個人展覽。艾哈邁德出生于1996年,生活和工作于利雅得。她曾在倫敦國王學院學習數字文化,并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植根于沙特文化的傳統,她的畫作反映了關于變化、適應和歸屬感的概念。
· 11 ·
馬遙與邵依洋加入卓納
馬遙(左)與邵依洋
9月12日卓納畫廊香港空間資深總監許宇宣布離職后,9月27日,卓納畫廊公布新的人事任命,馬遙與邵依洋加入香港空間擔任總監。2022年加入卓納畫廊香港空間的資深總監帕特里夏·克羅克特繼續領導畫廊,籌備即將舉辦的藝術家魯斯·阿薩瓦、斯科特·卡恩及艾瑪·麥金泰爾的個展。
· 12 ·
李佳獲選首屆Asymmetry
9月26日,Asymmetry藝術基金會公布,現居北京的策展人、研究者李佳獲選首屆“Asymmetry策展人駐地計劃”。這一全新項目旨在支持來自中國大陸的策展人在倫敦進行獨立研究與項目策劃。在與Delfina基金會的合作下,通過邀請制遴選,最終選定由李佳擔任駐地策展人。她于9月正式開啟為期三個月的駐地項目,并將在2024年冬于Asymmetry倫敦總部呈現她的研究成果。
· 13 ·
攝影家細江英公去世
2024年9月16日,日本攝影家細江英公因腎上腺腫瘤去世,享年91歲。他因拍攝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照片而聞名,1963年獲得日本攝影學會終身成就獎,他的作品經常探索死亡、情欲困擾和非理性等主題。細江英公生于1933年3月18日,1959年,他與東松照明、奈良原一高等成立了攝影機構VIVO,追求不同于現實主義和新聞攝影的路徑。
文字|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