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歲,車禍致腰椎損傷截癱3周,擬在全麻下行腰椎切開減壓。
患者受傷之前是運動員,身體狀況較好,各項檢查也無基礎疾病,手術如期進行。
入室后,連接血壓、心電、血氧等必要監測,充分吸氧后進行麻醉誘導。插管前后,血壓在血管活性藥物作用下未見明顯變化,維持在120左右。期間,輸入晶體液400毫升左右。
建立動靜脈穿刺后,大家將患者轉為手術所需右側臥位。然而,麻醉醫生轉頭發現監護儀上血壓迅速下降,隨即血氧數值也跟著下降,心電圖顯示長間歇、心臟逐漸停搏。
麻醉醫生立即組織心肺復蘇,將患者體位轉為平臥位后注射腎上腺素并進行胸外按壓。
多次腎上腺素靜注以及多巴胺大劑量泵注下,心臟恢復竇性心律,血壓上升至200左右。立即給予降壓處理,同時立即給患者戴冰帽、脫水降顱壓等處理。隨后,轉入重癥監護室進一步監測治療。
事后,麻醉醫生感謝自己平時有幾秒鐘就看一眼監護儀的習慣。即便是給患者擺體位的時候,也會扭著頭看監護儀屏幕。
盡管看了好多年、看了成百上千次,都沒有發現令他緊張的情況。但是這一次,血壓波形、血氧波形同步下降、迅速下降,讓他立即認定患者發生了緊急情況,絕不是患者翻身過程中的干擾。
由于發現及時,加上搶救措施上得及時,患者很快恢復了竇性心率,第二天患者生命體征正常、轉出重癥監護室。
此次搶救,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患者為什么發生了心跳驟停?患者除截癱外并無其他異常,難道和截癱有關?
確實是這樣,高位截癱患者病理生理上有三個特點:
1.血管擴張:截癱平面以下循環差,雙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長期臥床,肌張力下降,翻身體位改變后可能會造成一時性心肌供血不足。而患者在麻醉誘導前輸液量僅為400毫升左右,入量明顯不足,所以導致循環崩潰。
2.交感神經受抑制:高位截癱患者自我反射調節功能極差,應提前預充液體,盡量不用或少用抑制性強的藥物,而全麻藥物大多都具有很強的抑制。
3.高鉀:截癱患者下運動神經元損傷,肌纖維失去神經支配,接頭外受體增多,使用琥珀膽堿這類去極化肌松藥引起大面積肌纖維膜去極化,導致大量K外流,而造成細胞外液高K狀態,因而琥珀膽堿所致的高鉀血癥可能是此患者心臟停搏的主要原因。
當然,我們不排除還有其他原因導致心跳驟停。但是,當時的主要矛盾就是截癱。按照常規搶救后即成功實現心臟復跳、并且過程中未發現其他可疑因素,最終可認定為截癱為主要原因。
截癱患者的下肢血管擴張,是大多數麻醉醫生可以想到的。但是,交感神經受抑制可能被忽略。正常患者也會出現交感被抑制,但是截癱患者這種抑制更強。
高鉀是大多數麻醉醫生能夠想到的,但是一旦發生心跳驟停可能因為休克導致高鉀,因而重在預防,如盡量避免使用依托咪酯或者琥珀膽堿等能夠導致鉀外流的因素。
總之,慶幸的同時,牢記經驗教訓是必要的。請大家廣泛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的朋友得到提高。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里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