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村大齡青年婚戀難”的話題再次登上熱搜。不少地方的政府機構針對大眾反映的“婚戀難”問題給出了答復與解決方案。
比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民政局,在回復中提到要“推進婚俗改革”“增強個體競爭力”;銅鼓縣要打造“青年們喜歡的集體婚禮、相親交友等項目”;福建莆田要倡導“零聘金”“低聘金”風尚,減輕適齡青年結婚壓力。
其實這些措施并不罕見,而且從全國看來,不同地區經常出臺相似的政策。比如陜西寶雞就出臺過一份題為《相家莊村關于對本村男青年介紹配偶的紅娘的激勵辦法》的文件。直接規定,“凡給我村男性未婚青年介紹配偶并最終結婚的紅娘,村委會給予1000元介紹費予以鼓勵。”
出臺措施激勵媒婆的村子不止這一個。
但如果仔細分析,這些措施大都是盤活“存量人口”,卻難以解決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引用富源縣民政局的分析,人口性別比例失衡是產生農村青年婚戀難的根本原因。
據有關部門統計,1980年至2010年間我國出生人口男性比女性多出約3600萬,意味著1980年以后出生的男性將有10%-15%難以婚配。
那么,政府引導的相親活動、對媒婆的激勵辦法,能不能起到作用呢?這得分情況,還得分長期短期。
第一種情況,全國各地都不對媒婆做出激勵,只有這幾個村子激勵媒婆撮合本村男性未婚青年的婚姻大事。那么,根據經濟學的一條重要原理,即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可以想見,會有更多媒婆,甚至更出色的媒婆為這幾個村子的男青年張羅婚事。
雖然媒婆不能改變這些未婚男青年的其他條件,但有可能會因為媒婆的努力硬是物色到了合適的女青年。至少,這套激勵辦法短時間可能會起到些作用。
但是,如果其他村子看到相家莊村激勵措施發揮了作用,幫助解決或緩解了本村未婚男青年的結婚難問題,跟著一起效仿起來,在激勵媒婆這件事上卷起來,那么,最后的結果似乎受益的只有媒婆。
可以想見,在農村當媒婆會很快成為一個有前途的職業。不過,媒婆們也會發生競爭,最后媒婆雖然多了,每個媒婆得到的收益可能還是和以前一樣,因為媒婆也卷起來了。
再看第二種情況,這也是我們國家現實的婚姻市場上的情況,那就是如果適婚男性在人數上遠遠大于適婚女性,媒婆還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呢?估計很難,至少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媒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是某一個村的問題,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根據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的研究,截止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時點,中國大陸地區所有光棍人口合計大數有3500萬左右(和上文3600萬有差異,但不大),其中70%是后備光棍大軍,只有30%左右,即大約1000萬進入了適婚年齡段。
穆教授進一步推算,“須考慮光棍隊列的疊加效應(+)。2010至2019年,婚姻擠壓初露端倪,大約已經有人口學意義的光棍130萬;2020至2029年,由于80后世代和90后世代多余男性的疊加效應,大約會有1140萬男性人口被擠出婚姻市場;2030至2039年,進一步疊加00后世代多余男性,大約會擠壓出2440萬光棍;2040至2050年,再進一步疊加10后世代多余男性,光棍群體會進一步擴大到3630萬。”
也就是說,隨著生命歷程的推進,出生性別比失衡所累積的力量到2050年會釋放出3500萬左右的光棍群體。
在這種時代的重壓之下,你讓村干部們能怎么辦?不出臺些政策,那是不作為;出臺政策,又能出臺些什么政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想來想去,只有激勵媒婆了。
說實話,從時代和地區來說,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既然這幾十年里已經造成了這么些光棍,要解決問題,就只有兩個方向可想:一個是向地區外求解;一個是向未來求解。
先說向地區外求解。首先,國內是不好求了,因為光棍們在國內分布已經不分南北。那只能向外求,只能向經濟上更不富裕的其他國家求。
但問題在于,別的國家的適婚女性也一樣不富裕,因為從出生比例上說,女性和男性基本持平。 如果我國大面積地從其他國家引入,比如娶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婦女為妻,那就會造成人家國家的適婚女性不足。而且,你一下子好幾千萬的需求,還不把人家一個國家的女性給娶得差不多了。如果是那樣,那人家村里的領導也不會同意我們這么干。所以,跨地區尋求均衡婚姻市場的路難走通。
再來看向未來求解。也就是說,普遍讓后面小幾歲的女生嫁給前面的未婚男青年,這樣逐漸向后遞推,緩慢地緩解這個問題,直到最終婚姻市場重新歸于均衡。這個想法好是好,但問題在于,婚姻大事可不是兒戲,誰也不會讓自家女兒去幫助你解決你們村的大齡剩男問題。而且,這也得問問年輕一代的男生,人家也未必同意。所以,跨時代尋求均衡婚姻市場的路也走不通。
因此,這個問題無論哪個人口專家出來,說的怎么天花亂墜也是無用,因為它在邏輯上就是無解的。
好幾年前,有一位名叫謝作詩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在他的博客里半開玩笑地寫道,可以合伙娶老婆。說實話,這篇博客我也讀了,整個邏輯也是一樣的,就是這么多光棍的問題是無解的。之后,謝教授實在沒有法子可以想,就想起他老家四川有些地區曾經出現的一種兄弟幾個合娶一房老婆的故事,然后就寫了上去。
就是這樣一篇文章,把謝教授生生罵成了全國名人。但罵歸罵,如果讓那些在網上義憤填膺的寫手們想出個辦法來,那也是絕無可能。
男女比例失衡現象是否帶來的都是壞處呢? 也不一定。哥倫比亞大學魏尚進教授和北京大學張曉波教授2011年曾經在國際著名經濟學期刊《政治經濟學》雜志發表過一篇論文,他們發現性別失衡現象有效地促進了競爭性儲蓄。
所謂競爭性儲蓄,指的是通過積累財富,在競爭中獲得優勢,以滿足個人強烈的生物和生理欲望。 當競爭加劇時,人們愿意大幅調整儲蓄率。一個人的儲蓄相對于同年齡、同性別的人越高,其競爭地位就越好。兩位教授指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競爭性儲蓄在數量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未來幾十年也不容忽視。”
雖然這一研究或許是成立的,但對于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個體,尤其是像相家莊村的那些未婚男青年們來說,無論如何,說他們面臨的人生困境促進了國家的競爭性儲蓄,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注入了競爭性活力,都顯得過于宏大了。
因為,他們爭取的,僅僅是祖祖輩輩們原本最普遍享有的基本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