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午剛剛結束的北京WTT大滿貫首輪女單比賽中,中國女乒何卓佳3:0完勝張本美和,晉級32強,而張本美和首輪就出局。
前面剛剛對陣孫穎莎時“上演高光時刻”、風光無限,被人捧上了天,現在立刻就被打回了原形~3局只得了13分,有點慘不忍睹了。
這樣,繼石洵瑤之后,又一名中國女乒次主力擊敗張本美和了~不光主力能贏她,中國女乒能贏她的人一大把,估計她現在數都數不過來了。
其實,張本美和“首輪出局”并不是一件新鮮事,以前對陣外協也經常這樣。
也就是說:
張本美和只有對陣中國女乒主力的時候才“最高光”,而打其她人時卻經常掉鏈子。
這一點,她與“早田希娜和她的哥哥張本智和”打一壺喝喝可以~這二人也有這樣的“特點”。
那么,為何會這樣呢?
還是那兩個人盡皆知的原因:
1、對我們的主力重點研究了,所以才打得好,可打別人卻不一定行~她不可能對每個人都下那么大的苦功夫來深入研究。
什么是“專家”?
專門研究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的,就叫“專家”。
從這一點上來說:
張本美和一家就可以稱為“中國主力專家”了~像這樣“專門研究中國隊主力的家伙”,不叫“中國主力專家”又叫什么?
這樣,專門研究了,當然就能打得好,這也不奇怪~如果你專門研究一個人或一件事,你也行。
所以說:這個原因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講了。
2、第二個原因是:
其實,張本美和的水平也就那樣,并沒強到不可戰勝,只是因為與我們主力打得好、“廣告”做得好,因此有點被夸大了。
當然,有人又會“習慣性”地說了:“人家才16歲,以后前途無量。”
其實,這也不一定。
沒有誰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能發達的~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
說不定,16歲就是她的巔峰了~以后隨著別人對她研究的加深,說不定她將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呢!”
就像這次何卓佳對陣張本美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被重點研究后現原形”的例子~經不起研究。
你整天研究別人,別人當然也會研究你~只有真正的強手才經得起研究,而經不起研究的都是“偽強手”。
何卓佳研究張本美和,就抓住了她的三點“要害”,并針對性應對,效果很好。
那么,張本美和的“要害”有哪些呢?
大概有三點:
一、要害1:怕“厚相持”和“強相持”。
有厚度的相持叫“厚相持”,不僅“厚”、而且很“強硬”的相持,叫“強相持。
張本美和作為進攻型球員,以上這兩種打法她都怕~一旦進攻打不穿,她就會急躁上火、失誤增多,威脅就直線下降,更好對付了。
而何卓佳就抓住了這一點:
雖然她的相持缺乏強度,但有厚度,在充分研究并熟悉了張本美和的進攻線路之后,基本就能防住她~太厚實了,張本美和打不透。
而一打不透就熄火了~進攻線路完全被何卓佳盯死。
二、要害2:怕變化。
“變化”是乒乓球的靈魂所在,你如果“變化”好了,誰都怕你~善于“變化”的也怕“變化”。
這一點,何卓佳做得很好,她利用自己的兩點優勢做到了“變化”:
1、長膠的優勢。
即:利用長膠制造旋轉變化,讓張本美和很不適應,全場都沒辦法,不知怎么打。
所以說:長膠用好了還是蠻有威力的,像印度女乒就是這樣。
同樣是長膠,每個人的用法不一樣:
像張本美和,打印度女乒的長膠很輕松,可面對何卓佳的長膠就不會打。
2、經驗的優勢
即:利用自己的經驗,主動制造變化。
你比她多打幾年球,不好好利用自己的經驗那不浪費了嗎?有不少人都忘記了自己的“經驗”,沒好好總結和加以利用。
而本場比賽,何卓佳在經驗上的利用就很到位~主動尋求“節奏、落點、旋轉和線路”的變化,這讓張本美和很不適應~顯然是提前做功課了。
三、要害3:心態不好~容易著急。
這一點很重要~心態不好,就打不好乒乓球。
這也是日本女乒的一個“通病”:打球容易“急躁上頭”~打順風球可以,一“逆風”了就容易著急。
像她們從伊藤到早田、從平野再到木原美悠、再到張本美和……都是如此,沒有一個能靜下心來的~一不順就急躁、一急躁就亂打、一亂打就輸球。
而何卓佳呢,則很好地抓住了張本美和這一點,不緊不慢地與她周旋,拼耐心~她打球本身就有耐心,在這一點上張本美和拼不過,所以最后就沒耐心了,被“磨”垮了。
綜上所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何卓佳在對張本美和充分研究之后,通過“相持、變化、耐心”這三招完勝了張本美和,表現出色~張本美和也經不起研究。
希望何卓佳接下來繼續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