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淮安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解讀《淮安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并介紹該市空氣質量情況。
據介紹,2013年至2023年,淮安市PM2.5濃度從7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下降54.4%,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的工作部署,淮安市于本月出臺《淮安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兩年實施方案》。
近年來,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作,相繼印發《淮安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淮安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本次的《淮安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兩年實施方案》等三個“氣十條”文件,研究部署各項大氣治理工作。在具體工作中,淮安始終堅持“從早謀劃、從深考慮、從優爭取、從實安排、從嚴執行,按序推進”的原則,多措并舉,多方協作。強化工程項目減排,開展鑄造、水泥、汽修等行業綜合治理,今年全市共實施治氣重點工程項目647項;強化移動源治理,今年以來全市已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924輛,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近兩萬輛;強化揚塵污染治理,落實建筑工地“揚塵掛鉤責任人”“紅黑榜”制度,強化各類工地、道路揚塵管理,全市1-8月份降塵量同比下降3.7%?;窗彩写髿猸h境質量穩步改善,臭氧濃度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2.5年均濃度“十四五”以來連續三年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左右。公眾空氣質量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48+12”大氣拔點行動得到部省肯定推廣,“淮安藍”“氣爽神安”的大氣名片廣泛傳播。
據了解,此次出臺的《淮安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兩年實施方案》,主要內容是:2024年全市PM2.5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2025年全市PM2.5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完成國家下達的氮氧化物和VOCs減排目標。其重點任務包括優化“三項結構”,強化“兩項治理”,加強“四項建設”,研究部署九個方面26項任務,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化“三項結構”,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加強“兩高”項目審批把關和實地核查。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推進園區、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化改造與綜合整治。優化含VOCs原輔材料和產品結構。深入實施綠色創建“十百千”行動,力爭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家。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深入推進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和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優化交通結構,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時,優先采用鐵路、水路運輸,充分發揮淮安水運優勢;加快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二是強化“兩項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強化面源污染整治,加強建筑工地、港口碼頭、道路、公共裸地等各類揚塵源管控,完善揚塵污染防治體系,推進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強化污染物減排,推動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鞏固鋼鐵行業和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有序推進鑄造、垃圾焚燒發電、水泥、焦化等行業改造和治理。實施重點行業績效等級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績效A級、B級和引領性企業。加強部門聯動,因地制宜解決人民群眾反映集中的油煙和惡臭擾民問題。穩步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三是加強“四項建設”,即機制建設、能力建設、法制建設、組織建設。深化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和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建立健全市縣(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加強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建設,依法拓展非現場監管手段應用,聯合多部門聯合執法。強化法律法規標準引領,積極發揮財政金融引導作用。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監督考核,引導全民共治,構建全社會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接下來,淮安市生態環境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深入抓好《兩年實施方案》各項措施的落實,聯防聯控,齊抓共管,進一步推動淮安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發布會上,淮安市生態環境局還就空氣環境監測方面具體開展哪些工作?在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公眾能為空氣質量改善做些什么等問題答媒體記者問。(余夢佳 王彬彬 孫連洲 徐小軼)(來源:江蘇經濟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