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歷經三天的狂漲之后,現在的股民瘋狂到了什么程度?
國慶本想出跑滴滴的,現在已經想歐洲游了,個別極端分子甚至想去美國做載人上天的大火箭。
會所的媽媽桑連夜加價。
沒漲停的老板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外資態(tài)度180轉彎,瘋狂搶籌。
主流媒體出現了大面積對A股研判報道,上交所直接被熱情的投資者干宕機了。
的確,這是自1999年以來,A 股最大的一次漲幅。
而且是在國慶之前,破天荒地走起了紅色路線,堪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參照以往的走勢看看,每天過萬億的成交量,確實可能會開啟一波中長期行情。
而在這次政策大轉向前,國外一些媒體就傳出了不少具有想象力的小作文,譬如經濟智囊團大換血啦,幾萬億的大刺激啦,通過刺激股市讓居民財富增值啦……
在當前GDP目標承壓,物價下跌,零售業(yè)疲軟,房價跌跌不休的情況下。
A股的大幅增長,目前已經給到了公眾一定的信心。
身邊已經有不少朋友、同事已經開始詢問怎么開戶了。
從國內報道看,26日的高階會議已經表現出了很多新東西。
比如,承認了“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而非過去“穩(wěn)中向好”的常規(guī)表述。
對于房地產,也不是“高質量發(fā)展”了,而是直接“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wěn)”、“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對于貨幣政策,也不是“穩(wěn)健精準”,而是明確“實施有力度的降息”。
一攬子的政策力度,已極大超出預期。
以至于不少新作文開始暢想:提高個稅到8000元起征點……
大牛真的要來了嗎?
如果在這樣的刺激力度下,A股還是不能形成"大牛",那交易所真就可以關門大吉了。
02
總之,這一次政策的大放水,確實像一針強心劑,至少在當下已經對會所經濟起到了極大的拉伸作用。
雖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現實往往會有出入。
比如德國DAX從8800點漲到10000點,日經直接翻倍,巴基斯坦和阿根廷股市狂拉。
他們的經濟面有重大好轉嗎?也沒有,GDP的增速還是不如中國。
所以說,有時候股票還是講情緒,講預期,存泡沫的。
而今天的股市放水,就是給病人吃退燒藥,速效救心丸,讓人先從休克的狀態(tài)中恢復意識。
不過,從經濟學來看,資本市場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也不是一兩個禮拜的事情。
如果經濟的增長數據沒有真正的起色,股市該跌的還是要跌。
所以說,在拉動股市之余,還要出臺更多“破天荒”級別的政策,來推動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的改革。
03
股市炒的是預期,經濟的發(fā)展也看預期。
在當前局面下,我認為提升預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管住“行政”的手。
年初的時候,上層講話中提到了一句“三年之后,經濟總體處于大病初愈的恢復階……要先固本培元”。
其實A股近3年的大跌,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預期不行。
而預期不行原因,是因為三年居家期間,行政力量對經濟影響太大。
一個縣的紅頭文件,就能直接讓所有的小餐館、電影院、娛樂場所關掉,事后還沒有任何的彌補。
在歐美,這種做法簡直無法想象。
我這人比較愛花草,有些種植經驗:
你把植物悶到爛根,時間長了,無論施肥也好,換土也好,打吊針也好,是怎么救都救不過來的。
經濟也是如此,很多企業(yè),別說靜默半年了,一兩個月不開張就可能資金鏈斷裂、破產。
事后再怎么搶救,都于事無補。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yè)家老板信心缺失的原因。。
行政的干預強度真的太大了,而且這雙手的作用還貫穿在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
比如說教培,一個文件可以讓一個行業(yè)在一周內從活蹦亂跳到直接進ICU。
記得我當時寫了篇文章,呼吁不要操之過急,要遵循法治原則,結果后來文章都沒了。
這種現象,會讓資本市場會產生怎樣的感觀呢?
資本投資行業(y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買賣股票,今天賣了明天還能殺回來。
一旦他們遭受太多這樣的變故,就會產生嚴重的風險后怕,同時也會挫傷實體經濟的信心。
04
在這里,我并不是想說,要斬斷有形之手。
其實從實踐來看,近20年來,世界主流國家都在加強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
獲得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經濟學家就認為,要由國家向銀行提供存款保險,充分發(fā)揮銀行的作用,來解決全球滯脹問題。
美國過去幾年,美聯(lián)儲也是反復出臺刺激或收縮的政策。
那么,怎么從中吸取有益的思路,讓我們的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打好配合戰(zhàn)呢。
我認為預期管理很重要。
簡單點說,就是我們在出臺干預政策的時候,一定要給到一個度。
推出一個行政刺激,或者限制政策的時候,都要設計好它的退出機制。
比如干預房地產泡沫的時候,我們可以推出限購政策。
但要在政策出臺實行之前,我們要充分向民眾和市場解釋:
為什么要出臺這個政策?
會在什么條件下干預?
這個政策的退出機制是怎樣的?
滿足什么條件后,我們就不再干預了?
這個條件可以是時間上的,也可以是價格上的。
總之,要給到市場主體一個預期。
這一點,新加坡就做的比較好,無論是讓群眾居家,還是后來的放開,李顯龍在解釋政策時,都在數據上、法理上、人情上給到了充分的論證,講的話也都是人人能聽懂的話。
在這方面,我們做得不夠。
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就是預期,這種預期絕不能被突如其來的行政偷襲所干擾。
否則資本就會害怕:哦,我剛投了一個項目,兩三個月以后,你又換了個說法,那我還怎么玩呢?
大家會陷入信任危機:你這番到底是長期干預,還是短期干預,還是隨時準備干預?
這種不信任是和我國扶持經濟增長的目標,是相悖的。
一定要改。
-完-
(原創(chuàng)不易,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