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第1篇,谷雨考上大學離開大山那天,她看見了鄰居瘋女人,如果不是張老師,谷雨和隔壁瘋女人就是一個命運。
三年前,谷雨為了3萬元彩禮差點把自己賣了,張老師帶她上女子高中。
三年后,當谷雨千辛萬苦考上大學,整理行李離開酒鬼父親,一回頭看見隔壁屋頂上的瘋女人。
細思極恐,谷雨看著這個瘋女人,就像看著沒遇見張桂梅的自己。
被迫出嫁,遭遇不幸。
如果沒遇見張老師,她很可能和這個瘋女人一樣,困在大山里。
《山花爛漫時》豆瓣開分9.0分。一部講述張桂梅老師創辦大山女校的故事,為何評分這么高?
因為這部劇夠真實有力量。
張桂梅校長真實事跡改編,老師和學生多有原型。故事背后充滿改變女性命運的信念和力量。
看女孩谷雨走出大山的故事,我們或許能感同身受。
谷雨為何一開始準備把自己賣3萬彩禮?
谷雨為何兩次離開學校,又再度回歸學校,最終考上大學。
為什么說谷雨和瘋女人之間就隔著一個張老師。
1 14歲的谷雨為了3萬彩禮準備賣了自己
張老師來找谷雨時,遇見接親的隊伍。
谷雨答應爸爸,準備為了3萬彩禮,把自己賣給媒婆介紹的人家。
“我家就是這個情況,媽媽不在了,爸爸整天喝酒不干活,還有個弟弟。人總要生活啊。“”
“你才14歲,就為3萬彩禮搭上一輩子,值得嗎?等你上大學,去昆明工作,幾個月就能掙回3萬元”
看不見未來的谷雨,看著張老師,像媽媽。
原來,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小個子的她,因為張老師多了力氣和爸爸抗爭,就算挨打被綁,也要為自己拼一下。
張老師,沖進谷雨家,從酒鬼爸爸那里救出谷雨,走出大山,讀書換路。
谷雨成了張桂梅創辦免費女子高中的001號學生。
2 谷雨為何再次離開學校,又拼命想回來
山里的女孩,會為家里的男人賺錢生活,甚至出賣自己換彩禮。
谷雨雖然學習好,很上進,但骨子里還是受到影響,認為女孩就該為家人付出,要讀書需要更大代價。
第一次退學,她答應出嫁,是心里真認為家里日子沒法過,她作為女孩該出一份力。
第二次離開學校,是爸爸來學校要錢,谷雨為爸爸的行為慚愧,想通過自己工作還錢,給爸爸還錢。
她的認知正在逐漸形成,還沒完全改變。
知道爸爸不讓她上學不對。又想彌補爸爸,似乎自己真該多們付出。
谷雨離開學校去打工,其實和后來袁帥打工一樣,初入社會,不知人心險惡,賺錢艱難。
初中學歷的谷雨,只能在小店打工,掙不到錢,還受欺負。她發現,靠自己還錢,幾乎不可能。
社會上走一遭,她越發明白學歷的重要性,知道張老師的用心。
于是,女高001號谷雨想要回歸。
嘴硬心軟的張老師,假意不同意谷雨回學校,讓她考到規定成績才才能回來。
她拼命補課,在教室外搭帳篷,用優秀的成績向張老師遞交回校申請書。
谷雨離開是因為認知不夠,她以為盡快還錢就可以讓爸爸不再煩張老師,實際上她的年紀這種方案很難實現。
還是先讀書,有學歷后就業,才更有可能改變命運。
3 為什么說,谷雨和瘋女人之間,就隔著一個張老師
三年前,張老師沖開家門,來救被爸爸綁起來的谷雨。
她簡直就是拯救一個女孩命運的天使。
就從這里開始,谷雨找到了改變人生的機會,那就是上學考出大山,從此走另一條路。
在大山,她很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
要么像村頭女人那樣,一個又一個生孩子,直到生出兒子為止。然后重復自己家里的生活,女孩出嫁或者早早賺錢,為男孩光宗耀祖提供資源。
要么就像隔壁瘋女人那樣,說她克死了丈夫,于是虐待不給飯吃,把她退回給家里。
還有一種,像谷雨自己的媽媽,因為生孩子難產去世。
山里的女孩命運,真是一眼望到頭。
三年后,張老師帶著老師還有谷雨同學們一起,拼盡全力,全員上線,考上大學。
谷雨回到家里,看見正嘟囔著自己沒有克死丈夫的瘋女人,她的心里一定好像打翻了調料瓶五味雜陳。
如果沒有張桂梅那次闖進家里,從救下自己,自己的未來一定和這個瘋女人一模一樣。
在大山深處茍活掙扎。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
當谷雨遇見了象征春天的張桂梅老師,梅花!她一定會茁壯成長。
寫在后面
三年前的谷雨不知道,她和瘋女人之間就隔著一個張桂梅。
張桂梅校長就像谷雨的媽媽,助她讀書,指引未來。
“”辦女高不止教育,更是救人。”張桂梅校長用教育,挽救谷雨們的人生。
女高001號谷雨,象征張桂梅的初心。
一步步帶著山里女孩走出大山,改變封閉愚昧的人生,到更廣闊的天地去就是張桂梅校長的初心。
當谷雨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又回到華坪女高,她再也不是那個為3萬元彩禮就出賣自己人生的女孩。
就算回到大山,她的世界已經大不一樣。
她已經成長為可以和張校長并肩作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原創,侵刪。
@怡居城市,一起探秘, 你的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