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艙外》2024年9月刊
《艙外》
尊重 發掘 培養
《艙外》雜志創刊于2022年4月,由“高校科幻”平臺創辦,是專門面向高校科幻創作者服務的一本刊物。《艙外》寓意著不斷前行,去探索去尋找去想象。刊物定位為發掘、培養新人,幫助新人走在科幻創作的道路上,為中國科幻事業的發展輸送新鮮血液。每期雜志經過投稿、選送與編排,將為讀者們帶來故事、評論、圓桌會記錄等不同形式的文本,展現科幻創作、評論與交流的不同面,并通過“高校科幻”公眾號發布每期《艙外》的精彩內容。歡迎搭乘《艙外》,共同尋找漫長星際旅途中的思想光源。
SHORT STORY
宋釹帆科幻小小說專輯
1/2個電子
■ 作者 / 宋釹帆
這一奇景是在粒子對撞機上發現的。在轟擊下,電子裂成了1/2個,每個各具有原來一半的電荷量與質量、一半的自旋量,打破了“電子不可分割”的觀點。
兩個新形成的半電子還具備某種糾纏,這種糾纏又與“量子糾纏”不同,因為它可以傳遞質量。
所以,這個糾纏被稱為“質量糾纏”。
科學家將這兩枚“0.5e電子”拘束在器皿里,一個器皿留在地球,另一個送去比鄰星。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當另一個“半電子”送去海王星時,兩枚“半電子”的質量同時減少到0.4999999999e,當到達比鄰星時,質量減少到0.499e,似乎只要離得越遠,質量越小。
實驗進行了一整年,在地球公轉的一周中,半電子的質量不斷發生變化,直到另一半電子送回地球,質量才回歸正常。根據質增效應,物體以極快速度運動時質量增加,飛船上的“半電子”,質量應略大于0.5e才對。那么,丟失的質量都去哪了?
盡管原因未知,商人馮戈特很快看出了應用價值。他建造了一批小型對撞機,生產這種“0.5e電子對”,把“半電子”裝在拘束器里賣給太空船,聲稱該產品是“全宇宙最精確的尺子”。拘束器下的屏幕顯示兩個數字,一個是半電子剩余質量,一個是兩個“半電子”間的距離,通過一道公式把丟失的質量換算成距離。產品很受歡迎,被稱為“星際的指南針”。
某天馮戈特收到一則投訴,某船長拿著一件拘束器沖進他的辦公室,顯示屏上赫然寫著“電子質量0e”。隊長說只有他逃回來,其他人已經迷失在太空里了。他們的飛船一路遠航,當電子質量下降到0.3e時,他察覺不妙,跑了。其他人繼續前進,直到電子質量下降為0。
“我的天,你們到底跑哪去了,居然能把電子質量用光?”
賠了一大筆錢后,馮戈特煩悶地看著小貓擺弄毛線團。他看著又一副被退回的“0.5e電子對”,十分不爽,胡亂砸向其中一個拘束器。誰知,其中一個突然變成0.6e,另一個變成0.4e。
小貓叼著毛線球在地上滾,毛線球吐出長長的線,滾出來的長線,又被小貓團成另一個小毛線球。大球一直變小,吐出的毛線被小球吸收。最后,一個大毛線球,變成了兩個一樣大的小毛線球。兩個毛線球通過一根毛線連接。
馮戈特忽然猛拍大腿。
“什么,關掉半電子對撞廠,你在開什么玩笑?”
馮戈特找到詹姆斯教授,可對方正指望馮戈特把自己的發現賣成大錢。
“弦理論的又一個證據被找到了,這次客戶投訴就是證據。”馮戈特把那兩個毛線球拿了過來,“眾所周知,弦理論的一個假設,就是一維弦在多次振動、纏繞后,形成二維面或三維體,從而組成多種基本粒子。在某種條件下轟擊單個粒子,使它裂成兩半,就會像現在這樣。”
他把其中一個毛線球抓在自己手里,另一個交給教授,兩人同時遠離。兩團毛線球體積越來越小,他們之間的毛線越來越長,直到走出廠房,毛線球消失了,一根長毛線耷拉在地上。
“所以電子質量變成0了。”
“但有另一種情況,如果兩邊拉力不等,就會這樣。”說罷,馮戈特使勁從詹姆斯手里搶繩子,拼命團成球,而詹姆斯沒反應過來,最后馮戈特手中的毛球比詹姆斯大得多,不再是相等的兩團。
“也就是說,如果兩個器皿的條件不是嚴格等同的,就會出現一大一小的情況,距離也就測不準了。天哪,我們誤導了多少人!”
可此時,其他廠商已加入競爭,趁產品質量危機擠走了大半份額。半電子市場飽和后,他們又轉移賽道,出現了“半夸克”、“半中微子”、“半玻色子”等產品。
甚至有人通過“正反相消”找到了切斷中間那條弦的辦法:使用某種精密的正極設備,放在兩個半電子的“弦橋”之間,該設備只帶-0.0000000001e的正電荷,將弦上帶的負電荷抵消掉,弦就斷了。
之后,更夸張的東西出現了。同一根弦上串聯著10個小電子,每個小電子僅帶0.1e負電荷,輕輕抽動弦絲(改變某兩個器皿的距離),所有小電子都會產生非常敏感的變化。
上述結構組成一個“邏輯門”。不久,僅用5900個整電子制成的微弦計算機應運而生,每個整電子被拉成一萬個微電子,串在一根弦上。人類還利用非整數粒子,如0.35e電子和0.28m夸克,組裝性質各異的非整數原子,如1/4碳原子和3/4鐵原子就能在質子核層面上結合為超硬鋼。
然而,亂玩弦的行為還是到了頭。某天,地外文明找上人類,責令他們停止一切小數化粒子的行為。這些年來,人類制造大量小數粒子,導致宇宙的物理規律產生了細微的變化。
它告訴人類:先前,許多高等文明已經這么試過了。用小數粒子偷懶,確實能在短期內繞開一些問題,但物理規律就是由弦的振動形式決定的。
當初,幾十代高等文明亂玩弦的后果,就是物理公式多出了大量不規則的小數,某些公式互相沖突,宇宙幾乎在悖論中崩潰。之后,全宇宙文明制定了統一的“粒子度量衡規則”,將如今的夸克、電子等強制設為1,物理公式才一下子簡潔起來。
“為什么物理參數會有那么多巧合和整數,難道你們從沒考慮過嗎?這些坑我們早就踩過了,是我們消滅了大量小數粒子,才使今天的世界簡單易懂。可是,你們卻想鉆規則的空子!”
原文刊載于
《艙外》2024年9月刊
宋釹帆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一在讀
曾獲第六屆“星火杯”優秀獎
比起看病更適合寫文
《艙外》動態 | LATEST NEWS
■ 創刊·征稿
■ 《艙外》2022年7月刊(總第1期)
■ 《艙外》2022年12月刊(總第2期)
■ 《艙外》2023年4月刊(總第3期)
■《艙外》2023年7月刊(總第4期)
《艙外》2024年9月刊(總第5期)
封面人物訪談錄:
宋釹帆科幻小小說專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