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徒步瀏陽河已歷6個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今年中秋節假期,我緊接著前面的行程,乘車到瀏陽市大圍山鎮北麓園村村部,繼續沿瀏陽河上行,經瀏陽市白沙古鎮,到達位于大圍山鎮源頭村千秋組,乘車返回長沙市區。
以往每一段行程結束后,我都以散記的形式,在自媒體上發布了圖文,介紹了沿途見聞,這次也不例外。
一
9月14日晚上,我在若干個微信朋友群上發布了下面的信息:
中秋且向圍山去,走讀瀏河古韻詩
——相約徒步瀏陽河,會是你嗎?
源自湘贛大圍山,瀏河向來多傳奇。
峻嶺聳峙峽谷深,山高林密有仙氣。
浪濤翻滾流千古,氣勢如虹志不移。
邊陲一脈清流出,似頌瀏河西來詩。
昔聞瀏河九道拐,三湘民歌唱潤之。
歌聲飛過兩岸松,四季花開風習習。
流經鄉鎮多富足,地道民俗含古意。
私車二三停別墅,苗木果蔬廣基地。
吾自兔年去徒步,逆河旅行起五一。
端午中秋元旦節,清明五一端午繼。
又界中秋月圓時,且勞雙腳度假期。
欲尋源頭向圍山,獨孤行旅怎遲疑。
曾約同好結伴去,奈何路遠無相依。
夏頂烈日冬披雪,春秋綿雨衣時濕。
泥濘時恐滑水中,崎嶇偶感花眼底。
沿河徒步有驚險,繞道重走是常事。
幸有沿岸好風景,且行且攝若畫里。
城市樓臺雖繁華,不比山村自然地。
河心島,吊腳樓,游客打卡聚人氣。
滾水壩,跳石橋,影視取景賺收視。
瀏陽河接大小溪,越往上游景越奇。
雨過林海如乳洗,風吹巖花似香欺。
稀世風光臨險地,移步換景嘆觀止。
鄉風民俗皆采擷,自媒體上發游記。
歲歲中秋今又到,大圍山月送驚喜。
金秋不懼圍山遠,佳節當書瀏河詩。
行過白沙向東去,瀏河源頭近咫尺。
遠方究竟詩多少,且振精神赴大溪。
9月15日一早,本人將從長沙市區出發,輾轉乘車到大圍山鎮北麓園村黨群服務中心,緊接著前面端午節的行程,徒步沿大溪河上行,17日到達瀏陽河源頭后,乘車返程回長沙市區。
有同好欲同行,15日可到大圍山鎮集中,可聯系本人。
因為14日晚上信息發布過晚,被別人看到都是15日白天的事了。所以這個端午節徒步旅行。又是我一個人單槍匹馬。沒關系,一個人也要把徒步瀏陽河進行到底。
二
15日一早,我從長沙市區出發,輾轉乘車來到上次端午節徒步旅行的最遠點,即大圍山鎮北麓園村時,已是下午三點過了。所以當天天黑前,我只徒步旅行了3個多小時。
天氣雖然有些炎熱,畢竟已近中秋了,獨屬于這個豐收的季節所特有的風景,讓我既有幾分欣喜,又有幾分惆悵。欣喜的是看到了播種耕耘后的豐收情景;惆悵的是本年已去了大半,很快一年又要結束了,對于人生之秋來說,人生已到中年或已近老年,不少人到了這個時間節點,攬鏡自照,雙鬢已先斑,會禁不住感嘆時光的流逝。
中秋時節的瀏陽河兩岸,秋的氣息撲面而來,大部分的草木已變黃或金黃,地里的莊稼已進入成熟期,河邊的水稻有的已收割,田里留下二十公分左右高的谷樁,農家的院子里已曬上了黃澄澄的稻谷;有的再過半月左右就可以收割了,田野到處彌漫著稻谷特有的清香;玉米棒已成熟或進了家門,梨、蘋果等各種水果已開始下樹,黃瓜、苦瓜、南瓜等等,藤下已綴上沉甸甸的果實,早一段時間成熟的早已進入各地的超市、上了人們的餐桌。
近幾天沒下雨,所以瀏陽河上游(實為大溪河)水是清澈的,在某些地段寬闊的河床上變得清淺,在另一些地段深切的峽谷中變成細長的深潭。越往上游,河水越來越小,要不是后來因為湖南民歌《瀏陽河》唱遍天下而出名,也許它至今仍跟地球上無數的小溪水一樣,獨自默默的地流淌著。
三
前方出現一個滾水壩,一串串的浪濤從斜面的混凝土壩上迅疾滾下、跌落,摔成一長排雪白的浪花,同時發出震耳的水聲。
河岸的樹林邊赫然立著一塊巨石,上書“湖南鄉下人食品有限公司”的字樣。
一大蓬開著紫色小花的藤蔓長在河岸邊,讓我心里生出好一陣子驚喜。
進入白沙村地界。大片大片青翠的稻田鋪開在眼前,這是當地生產的晚稻。
稻田邊的鐵支架上,“白沙村鄉村振興產業基地”11個美術字赫然在目。
從金星大橋上向橋兩側的大溪河看去,平展的水面接連不斷變幻出網狀的漣漪,在兩岸的蒼翠草木襯托下,形成了令人著迷的畫面。
天空的云朵總是與太陽玩捉迷藏的游戲,太陽時而沖出云層,曬在臉上感覺臉發燙,時而躲進云層里自個兒玩耍,給人們留下短暫的陰涼。
一些河段的風景實在是漂亮的,你看,一大叢栗子樹、茅草、雜木及稍遠些的雜草圍住一片水域,還有北面漸次有田園、村舍、高大的樹木、成片的森林、起伏的山巒和延伸到天際的山脊,共同構成了一幅不可多得的自然山水畫。
前方有一段又屬于北麓園村茶家組。
某農戶的一群雞看到我走過去,竟然顯得若無其事,平靜地在公路邊啄食,我給它們幾聲吆喝,它們才稍微有點反應,咯咯叫著讓我,我試圖彎下腰去捉一只,那雞往前走了幾步,竟然停下了,縮著身子打算任我處置。
我也就不管它了,只顧著走我的路。
四
幾棟瓦房被一棵栗子樹遮掩了部分,不遠處的山頂上立著高高的桿塔,應該是電視信號發射塔吧。
河對岸出現兩棟粉刷了墻壁的平房,那是北麓園水電站。資料顯示,該電站裝機容量為500千瓦,分兩臺機組,設計水頭10米,設計流量6.8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發電量為127萬千瓦時,是瀏陽河上梯級開發的小水電項目。
裸露在河水外的石頭都奇形怪狀,顯得光滑圓潤。有的河段水太淺,人踩著裸露的石頭就可以過河,或者再搭一個便橋。
河岸上不時出現一叢竹林,裝飾著河岸的風景。
河岸的公路邊出現一個水井,頂上搭著一個雨棚,這是山泉水。安裝了水龍頭,有膠管接上,我喝了幾大口,感覺甘冽可口。我裝滿了一個礦泉水瓶。內心對挖井的人充滿了感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