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9月21日是全民國防教育日。對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市民不感陌生,但對于全民國防教育日和國防教育,大家的認識卻不深。雖然本港有部分學校會組織師生前往內地黃埔軍校等國防教育基地進行軍訓學習活動,駐港部隊也有軍事夏令營活動,甚至有軍事性質的制服團隊供學生參與,但要將國防教育化成社會風潮,建立全民防范外部風險的意識,始終需要特區政府牽頭全力推動,才能深入民心。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大眾認識東江縱隊抗日事跡,邀請多位東江縱隊成員、歷史與軍事專家介紹抗日時期的軍事和國防歷史知識,但范圍畢竟局限在某一歷史時期,國防教育有待延伸至我國自古至近代的國防建設,并引伸至全面認識現代復雜的全球政治與軍事局勢下,中國在國防方面的應對策略。
國防教育不能忽略古代軍事建設元素。我國自古以來有著非常輝煌的用兵智慧,也有許多成功抵御外敵入侵的戰史。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能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國民身份認同。
國防教育與國民教育同樣也要古今并重,尤其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飽受外侮入侵,對外戰爭是敗多勝少,直到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這兩場規模宏大的戰爭,中國才真正擺脫了近代以來面對西方船堅炮利的戰敗恥辱。一如彭德懷元帥那句帶有戰史總結性的名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因此,無論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國民身份認同,還是更好地理解國家安全中的軍事安全等概念,我們都需要有古今并重和適合普及的國防知識教育。
推動國防知識教育,關鍵在于內涵要更為全面。目前的軍訓類活動,主要集中在軍體拳和軍營內務方面,這些固然很重要,但并不足夠,至少還要包括軍事歷史知識和軍事科技常識兩方面內容。
軍事歷史知識尤其現代軍史教育,可讓青年人了解現代中國的仁人志士和專業軍人是如何為了保家衛國和抵抗入侵奉獻生命,這是構成國防教育中價值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于軍事科技常識,則因應今天創新科技在軍事領域上的廣泛應用。如果沒有一點這方面的常識,是難以理解今天軍事安全、國土安全等國防領域到底面臨什么樣的發展挑戰和外部風險。
對于以上方面的教育,中小學可挖掘現有的STEAM教育、航天知識教育等內容作專門講授,無需額外增加學生太多的學習負擔也能達到學習效果。
另外,中小學不妨組織各方專家學者,整理和編撰適合香港市民閱讀習慣的國防知識讀本,供學校和社會各界參考使用。同時,教育局應鼓勵學校舉辦各種多元化的國防知識競賽活動,激活國防教育的社會氛圍,增加青少年和各界的參與熱情。教育局也應積極推動學校參加內地舉辦的相關比賽,例如“墨子杯”兵棋比賽,以及全國中小學版圖知識競賽等等,甚至鼓勵舉辦以國防知識為主題的內地交流考察活動。總而言之,國防是全民國防,香港要積極推動國防教育。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