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9月24日,江蘇舉辦“祖國不會忘記”——江蘇“為烈士尋親”主題活動。據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建以來,江蘇已累計為2729名烈士尋親成功。(央視新聞9月25日)
昭示國家良心,沁潤社會良知。今年是新中國建立75周年。億萬人民翹首以盼的國慶節快要到來了。大街小巷花團錦簇飄溢著鮮艷的中國紅,城市鄉村喜氣洋洋充盈著安詳的幸福感。“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中國紅是血與火的凝煉,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新中國是無數革命英雄赴湯蹈火浴血奮戰得來的。國慶節前夕,是烈士紀念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宣告“為烈士尋親”的戰果,也是告慰烈士英靈,倍加思念和感恩我們“最可愛的人”。
三代守墓尋親,感動烈士親屬。鹽城沒有山嶺,卻有一座“五條嶺”,就在筆者家鄉。讀小學中學時,每逢清明節,學校組織步行前往觀瞻,其時只是田壟間的5條土嶺,如今已建成為莊嚴肅穆的五條嶺烈士陵園。家住五條嶺附近的村民卞德容,自發當起了守墓人,兒子卞華、孫子卞康全先后接班,三代人已守70多年。卞康全一直收集信息,向烈士家鄉寫信1000多封,幫助400多位烈士與親人“團圓”。在9月24日的江蘇“為烈士尋親”主題活動現場,78歲的張桂生緊緊抱住卞康全泣不成聲。其父犧牲時張桂生還不到1歲,他感激卞康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我長這么大第一次‘見到’父親!”
上下貫通運作,全域高效聯動。江蘇是紅色熱土,載入國家烈士褒揚紀念信息管理系統的烈士有11.1萬多名,另有數以萬計無名烈士長眠于此。江蘇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專項行動協調小組,出臺尋親工作方案,制定為烈士尋親“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借助網絡技術,聯通數據資源,編織“烈士尋親工作網”。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牽頭,省委黨史工辦、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中國郵政集團江蘇分公司協助,108家擁軍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隊,130支涵蓋退役軍人工作者、公安干警、媒體從業者、社會工作者、退休知識分子等群體的尋親工作隊伍積極投入,收效顯著。
傳承英烈精神,服務烈士親屬。為烈士找到親屬,讓英魂與親人“團聚”,不僅是告慰英雄,更要學習弘揚英雄烈士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更要關懷關心英雄親屬后人。江蘇在深入挖掘采編英烈故事,加快修纂《江蘇省革命烈士英名錄》,巡回展覽、主題宣講、拍攝專題片講好烈士故事的同時,向烈士遺屬增發一次性撫慰金,每年動態調整烈屬定期撫恤金,進村入戶,精準掌握烈屬生活、就業、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困難和訴求,為困難烈屬提供針對性服務,讓烈屬充分享受江蘇改革發展的成果,并且組織有需求的烈屬前往烈士安葬地或紀念地開展祭掃紀念活動,為不方便異地祭掃的烈屬開展代祭掃、云祭掃服務。烈士在天,英靈安息!
在祖國轟轟烈烈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在和平、安寧、幸福的國泰民安美好中,在共享國慶佳節的歡樂中,我們要記起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要深切緬懷英勇獻身的無數英烈。在繼續投入“為烈士尋親”的活動中,匯聚起團結奮進、加快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