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綠色浙江」可快速關注
PART 0 1
首本《不插電指南》正在生根發芽
在2024年5月的鴨先知文化節上,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綠色和平與來自旅行社群的伙伴共同舉辦了一場工作坊。從事旅行行業的二十幾位伙伴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思考未來氣候友好的旅行應該是什么樣的。參與者們最終將這些思考整理成冊,使用廢紙裝訂成了四本基于旅行社群場景下的氣候行動指南,這是《不插電指南》的開端。
文化節結束后,參與工作坊的伙伴們并沒有停下腳步。來自稻草人旅行、imPACKED的伙伴們與我們一起,繼續完善這些思考,以期完成一本真正可以體現旅行領隊實踐智慧的《不插電指南》。
9月21日,這本為領隊們而作的《不插電指南》初具雛形,更多來自旅行、藝術、策展、行為研究、心理學的專家和伙伴們,來到杭州余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討論如何改善手冊的內容及其撰寫方式,如何讓手冊上的行動在現實中落地,如何在社群中形成小范圍的社會規范,串聯起不同社群之間的協作。
PART 0 2
把社群作為方法
把社群作為方法,是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與綠色和平在氣候行動公眾倡導領域的一次新的探索。
在會議一開始,來自綠色和平氣候風險項目的劉君言、楊心然都提到,選擇從社群出發激勵更多的公眾氣候行動,是因為社群是介于個人與產業之間中間層。當前關于氣候行動的討論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種是瑣碎的關于個人日常行為改變的討論,另一種是艱澀的政策討論。這兩種切入點,最終都導向了公眾的無力感。社群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提供了具體的行動場景和同行的伙伴。這既能拉近個人與宏大政策間的距離,也能提升個人行為的意愿。
PART 0 3
落地、落地、落地
手冊中所寫的各種行動,在現實中“如何落地”是研討會之前就被提出來的一個問題。在正式討論中也果然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
寫在紙上的話,如何才能對人的行動產生約束力?
付文賢作為稻草人旅行的創始人,擁有非常務實的考量。一方面他認可手冊作為行動框架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行動知易行難。推動變革不能僅依賴于外部框架,更需要內在覺察的提升。
小卡在稻草人旅行有十年的工作經驗。她認為公司的文化建設對落地氣候行動至關重要。自上而下的價值觀傳遞無法導向一線員工的行動。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同事們正在做什么,并且看到這些行動指向的意義,他們才會被激發,去創造出更多樣的行動。
劉君言補充道,讓指南真的能轉化為行動就是設計《不插電指南》的初衷。我們嘗試從社會規范對人行為產生影響切入這個問題。在旅行社群的眾多角色中選擇了領隊這個角色作為讀者正是考慮到,這個角色相比旅行者、供應商而言擁有更大的社群影響力。他們既能在圈子內形成行業示范效應,建立小范圍的社會規范,推動更多同行轉變,又能帶動社群上下游的其他角色發生行為變化。
而手冊中所撰寫內容本身是否足夠本土化、可執行,是行動能否落地的前提。
現場來自稻草人旅行的小卡、恨晚,來自瑞爾行為中心的李詩揚都不同程度地提到,目前第一版手冊的內容還需要更加貼合領隊的需求。手冊應更明確區分哪些行動是領隊的職責,哪些是旅行者的行動,并建議手冊加入更多領隊在實際帶隊中的技巧,幫助他們更好地影響隊員的行為。
前孤獨星球指南出版人葉孝忠認為從制作一本指南的角度看,手冊的內容或許可以按照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來劃分。現場來自綠色瀟湘的觀眾和來自 706 青年空間的Bala 分享了他們關于如何吃得更可持續的在地實踐經驗。付文賢和Bala認為如何喝到衛生的水同時少用瓶裝水,在國內外的實踐方式較為不同,手冊中相關內容需要繼續完善。
來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淑娟認為,公共健康是近年來公眾關心的話題,如果從公共健康的角度去談氣候變化,讀者會更容易接受,手冊也就更能夠起到教育意義。
PART 0 4
在不同社群看到的可能性
現場除了來自旅行行業的伙伴,還有來自不同社群的參與者們。
706 青年空間的Bala 看到了手冊在不同場景中的潛力,認為這種形式可以復制到本地社區、學校以及公司行政中。
花花是一個展覽設計師,平時的工作中會為一些大小展會制作可循環的紙版展具。聽完對從社群出發的氣候行動的介紹后,她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能對上下游的產業鏈起到一個帶動作用。因為她和團隊可以決定設計怎么做,用什么樣的供應商,以及培養出怎樣的供應商。
花花為展會設計的紙版展具
來自善藝計劃的游翔是一名長笛藝術家,他提出類似《不插電指南》這樣的社群氣候行動指南在歐洲和美國的音樂界已有先例。他期待可以和《不插電指南》一起,把音樂家聚集起來,設計出在中國可以落地的音樂界的氣候行動。
PART 0 5
做一本以讀者為中心的手冊
杭州市生態文化協會秘書長李薇表示認可手冊從行動到妙招再到知識點的三段式設計。在這樣的內容設置中,信息量是層層推進的,不會一上來就給人過載的感覺。
綠色和平公眾與文化項目的管家藝提到,《不插電指南》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要平衡讀者的閱讀體驗與內容信息量之間的張力。
來自關注出版紙質書的媒體機構“做書”的榮雨波提出,即便是做給特定人群看的,近似于專業書籍的書,也需要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體驗。這里面包括很多細節,例如紙的材質、字號、開本,都會影響一個讀者閱讀的耐心。書中所寫內容需要涉及一些感性的內容表達。只有先打動領隊,他才會產生認同感,進而把這些理念傳遞給他的隊員。
李詩揚非常認可《不插電指南》把核心內容聚焦到六個行動上。這從行為科學的角度來講,符合人做決策的一個習慣,能在影響個人行為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PART 0 6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在討論中,來自稻草人旅行團隊的伙伴們一致覺得,探討的過程似乎比手冊最終長成什么樣更重要。因為大家知道,氣候行動背后不是一個人一蹴而就的事情。付文賢提出,探討是一種能量的輸入。如果行動者們停止探討,其他議程就會占據大家的注意力。恨晚則希望稻草人在氣候行動上的實踐可以影響更多別的公司,甚至別的行業。小卡提到,或許稻草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告訴更多人,即便為外部性付出了額外的成本,企業依然能夠在市場上生存下去。而手冊本身,也可以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中,逐漸收集更多的實踐經驗,逐漸完善。
在《不插電指南》研討會中,不少參與者都表示最喜歡其中提到的第六個行動——開啟一場對話。這場研討會本身既是過去與不同社群對話的延續,也是未來更多新對話的開始。“生命影響生命”,“同行者的力量”這些詞,在這樣面對面的對話中變得更加具體。而《不插電指南》會在大家行動力的助推下,繼續向前。
編輯:陳 琪
初審:李 薇
二審:姚俊英
終審:董 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