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nology
線下便利店以其地理位置優勢和方便快捷正在俘獲消費者的心
本文經授權轉自《浙商新零售》(ID:ZSXLS-2019)。
大潤發,這家于1997年踏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零售巨頭,曾經一度風光無限。
每開一家門店就門庭若市,業績持續飄紅,更是創下了19年不關店的記錄,被外界稱為“商超神話”。
然而,隨著大陸零售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大潤發的發展遇到不少問題。
今年春節剛剛過去,大潤發就再度傳出了連續關店的消息。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月至今,至少已經有13家大潤發宣布閉店。
這樣的閉店潮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其實,除了大潤發,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大型商超也顯示出疲態。
永輝超市發布的2023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將虧損13.4億元;
聯華超市在過去三年內更是累計關閉了1000多家門店;
截至2023年,沃爾瑪在中國門店已關閉超130家;
家樂福門店也大幅縮減....
實體零售大業態面臨的閉店困境固然令人惋惜,但是便利店的不斷擴張更使人驚奇。
“小而美”的便利店逆勢崛起
近年來,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商的興起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買商品,而非前往實體店。這導致大型商超的客流量逐漸減少,銷售額也隨之銳減,不得不選擇關閉部分門店以止損。
雖然客源量減少,高額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可一點沒少!隨著商業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人力成本的上升,大型商超需要支付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也越來越高。對于一些經營不善的商超來說,高昂的成本成為了沉重的負擔,導致它們不得不選擇關閉店鋪。
與此同時,零售行業新業態也層出不窮。近兩年倉儲式會員店、零食折扣店、社區團購等新興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大加劇了零售市場的競爭。這些新業態不僅瓜分了傳統商超的客源,壓縮著傳統商超的線下優勢。
在傳統商超閉店潮的同時,“小而美”的便利店卻在逆勢崛起,給低迷的零售業帶來一抹亮色。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3年便利店業態發展情況概覽》數據顯示,便利店新開門店數量達到13148家,凈增門店9072家。
在銷售額方面,2023年有81.4%的便利店企業實現了同比增長。
隨著疫情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逐漸復蘇,便利店作為一種便捷高效的新零售業態,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線下便利店俘獲消費者的心
大型商超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市場變革的必然結果。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消費者對購物的便捷性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而線下便利店以其地理位置優勢和方便快捷成功俘獲了消費者的心。
這些便利店通常布局在寫字樓、商圈、社區,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銷售商品,還提供了很多即時性服務。
如手機卡充值、免費微波爐加熱、快遞代收、社區團購、自助打印等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同時,24小時營業和無人服務的特點,也使得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購物的樂趣。
電商沖擊實體零售業,但便利店行業卻逆勢增長,源于其不斷完善服務、發掘新的機會。
“互聯網+”助力便利店發展
雖然時代在變,但消費者購物的底層邏輯不會變,最終追求無非就是:優、快、好、省。
一時的輝煌與落寞都不應該是現在關心的重點內容。“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市場的規律總是如此。
現如今,一線及發達城市的便利店市場已接近飽和,存量整合使其發展的主旋律;東部縣域、中西部等在消費升級、城鎮化過程中存較大增量空間。
便利店還需要增加營業時長、強化供應鏈能力,因地制宜地優化商品與服務,塑造人、貨、場。
通過平臺把貨匹配到對應的人,同時與供應鏈、物流、客群、大數據等方面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進行全方位對接。
01
● 獨家:內部人員還原蕉下裁員風波
02
● 山姆前置倉模式大拆解
03
● 盒馬加碼9.9元精釀啤酒
04
● Costco在等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