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不過是沈敬東以特有的幽默,回應世界的方式。
幽默的藝術路徑
2004年從南京到北京,這是沈敬東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他開始在當代藝術界聲名鵲起的一年。與很多60后藝術家經歷的時代浪潮不同,沈敬東在創作上沒走過“彎”路,也沒吃過“苦”。他的標志性的人物形象,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在藝術界立足了。
沈敬東《小王子》
布面油畫 70x50cm 2014
圓,這樣簡單的一個字,恰是沈敬東作品中人物的高度概括。然而,這樣簡單的一個字,卻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說文》中說“圓,全也”,《呂氏春秋·審時篇》中說“圓乃豐滿也”,圓即圓滿、周全、完備等之意。
有趣的是,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在沈敬東作品中找到佐證。東方人眼中的圓滿,西方人眼中的可愛,其實都沒有偏離藝術家想要傳達的精神——以孩童的視角看世界,多一些快樂。
沈敬東《兄弟》
布面油畫 100x120cm 2012
北極熊畫廊
9月15日,北極熊畫廊北京空間開幕的沈敬東個展“這世界缺點幽默”,正是藝術家以“幽默”對世界做出的回應。幽默不止于嘴角的上揚,以及開懷的笑聲,那些以智慧為底色的幽默,是生活中的樂趣和回味,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哲學思考。
研究表明,大腦中存在一個專門識別幽默的特定系統,這個系統由顳葉、枕葉和頂葉之間的連接區域組成,負責檢測并解決不協調的問題,從而產生幽默感。幽默的來源多種多樣,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文化差異、語言游戲等方面找到素材,也可以是一種自我解嘲、對社會現象的批評與反思。
沈敬東個展“這世界缺點幽默”
2024.9.15-10.15 北極熊畫廊北京空間
藝術批評家格利高里·居阿努-達曼斯認為,沈敬東作品完全扎根于后現代主義,沒有時間、價值和起源的一脈相承,沒有本土工業化和商業化歷史的白話文化和知識分子的博古通今文化,它們或許更多與繪畫、文學、大眾圖式有關系。
不難發現,沈敬東作品中的親近感,與人物的真實性密切相關,每個人都能找到與自身的關聯,在題材選擇上他有意尋找這種熟悉感。后現代主義中,對真實視覺的再造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法。
沈敬東個展“這世界缺點幽默”
2024.9.15-10.15 北極熊畫廊北京空間
沈敬東《國際玩笑鮮花版4》
布面油畫 100×80cm 2024
沈敬東《國際玩笑鮮花版5》
布面油畫 100×80cm 2024
以“國際玩笑”系列為例,從早期系列中拿著槍的人,到現在拿著鮮花的人,從視覺上的直觀到素材上的隱喻,這種當代藝術史中常見的轉換手法得以再現。1969年,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最著名的作品是將蜜月旅行變成行為藝術的“床上和平運動”,他們依偎在床上,公開抗議越戰。沈敬東完成這一藝術手法轉換的方式,正是幽默。
沈敬東《國際玩笑鮮花版6》
布面油畫 100×80cm 2024
作為暫時的“意義脫軌”,以輕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質,讓人在笑聲中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獲得生活的勇氣和能量,這是沈敬東選擇的幽默的路徑。
藝術創作,不過是沈敬東以特有的幽默,回應世界的方式。
深挖簡單的快樂
《藝術栗子》見到沈敬東時,除了外形上與作品中的形象有相似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二者傳達出一致的精氣神。藝術創作中的心象,在他筆下形成和諧統一。
藝術家沈敬東
沈敬東《受傷的英雄》
布面油畫 50×60cm 2024
從藝術履歷來看,沈敬東是幸運的,他自己也說“趕上好時候”。這或許也是作品中快樂的來源。2005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突飛猛進之時,他幸運地趕上了這趟“快車”。2006年在北京舉辦個展,2007年去香港舉辦個展,2008年去紐約舉辦個展,短短三年已經進入國際藝術市場。
彼時,沈敬東的藏家很多是外國人,這也與他早期所選擇的人物對象有關。從1995年便研究新的語言,從萌芽到成型經過十多年的沉淀,他持續進行著形式語言上的醞釀、修正和構建。從“英雄”系列到“包扎”系列,正是他早期從事舞臺美術工作中的切身感受。
沈敬東香港個展現場
沈敬東紐約個展現場
沈敬東的人物有著猶如瓷偶般的光澤,大量使用明亮的飽和色,寫實的身體被圓潤的肢體支撐。幾乎沒有直線和直角的畫面,巧妙地支撐起畫面的平衡和重量。這種對體積的探索,只是沈敬東傳遞幽默的一種方式。
他筆下的人物沒有悲傷,無論面對風霜雪雨、酸甜苦辣,都飽含著對未來的微笑。在油畫藝術中,筆觸是表現畫面紋理和質感的重要因素,大量使用平涂的方法,正是為了消除情緒。
沈敬東個展“這世界缺點幽默”
2024.9.15-10.15 北極熊畫廊北京空間
沈敬東《小小宇航員》
布面油畫 100×100cm 2024
沈敬東《北京娃》
布面油畫 直徑60cm 2024
在油畫創作中,藍色底子的處理是基礎且關鍵的一步,它直接影響到整體色調和氛圍。此次展覽中有很多藍色底,沈敬東的藍是快樂的,甚至有些直白,這正是他所強調的簡單的快樂。
正是因為這種傳遞快樂的樸實的念頭,沈敬東成為最早一批跨界的藝術家。究其原因,因為大家看得懂,并迅速共情。2008年他已經登上時尚雜志,作品被很多名人收藏,進而從繪畫到雕塑、從版畫到衍生品,沈敬東的名字迅速“破圈”,成為跨越多種媒介和多元圈層的藝術家。
沈敬東《迎客松》
布面油畫 120×150cm 2024
相比于“討喜”的沈式風格,藝術家選擇的繪畫對象,以及想要傳達的精神內核才是打動人心的關鍵。“我理解的幽默是藝術家骨子里的,不是搞笑,而是會心一笑。我創作的主線就是對人的關注,人來到世界,就會有疑問。”沈敬東對《藝術栗子》說。
從室外回到室內
藝術家對于關注點的選擇,來源于個人性格,也與閱歷和經驗息息相關。30歲時便確定了語言風格,并不斷向內深化,這既依賴于藝術家扎實的技術,也依托藝術家自身對創作的追求。
沈敬東《受傷的兔子》
布面油畫 100×100cm 2021
1991年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時,沈敬東便獲得劉海粟獎學金。之后在文工團從事舞臺美術工作,增加了對戲劇的感受力。最終選擇將歷史長河中重大題材幽默化,這是藝術家選擇的藝術轉換方式。
有人說沈敬東的作品像捷克文學,有一種樂觀的悲觀主義。在他的作品中,玩笑和幽默一直是最為鮮明的藝術個性化特征。表面上荒誕不經的自嘲和反諷,喜劇中的荒誕和虛構,背后往往是最為真實的社會現實。
沈敬東個展“這世界缺點幽默”
2024.9.15-10.15 北極熊畫廊北京空間
沈敬東《小王子》
布面油畫 50×60cm 2024
沈敬東《小王子 No.1》
布面油畫 37×33cm 2024
與其說藝術家自己挖掘主題,不如說是被歷史推著走。“小王子”系列的起因是收到粉絲邀約,請他為音樂劇《小王子》設計海報和相關作品,由此也開啟了至今最受歡迎的系列之一。
如何在創作中保持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這對藝術家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戰。沈敬東在畫作中呈現的明朗、天真,仿佛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他曾說“小王子”是自己的代言人,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謀而合。
2012年的“包扎”系列、2014年的“小王子”系列、2016年的“國際玩笑”系列、2018年的“新聞聯播”系列、2020年的“百家姓”系列、2022年的“聚會”系列,最近十年以來,沈敬東以每兩年增加一個系列的方式,不斷拓展創作題材的邊界。
沈敬東《美杜薩的秘密》
布面油畫 200x150cm 2021
“聚會”系列從室外走回室內,回到藝術家最為私密的工作室,呈現了每次聚會的瞬間。這種觀察視角隨著創作的推進而轉變,也是藝術家逐漸回歸到內心世界的體現。
在近些年的作品中,藝術家持續推進觀念和技術的迭代。加重雕塑感在平面繪畫中的運用,形成極具辨識度的“雕塑繪畫”,從早期對人物體積的探索,到對平面繪畫空間的探索,沈敬東從未止步。
沈敬東個展“這世界缺點幽默”
2024.9.15-10.15 北極熊畫廊北京空間
沈敬東《十二生肖之雞》
布面油畫 40×50cm 2023
沈敬東《十二生肖之蛇》
布面油畫 40×50cm 2023
“我畫畫,是因為我喜歡畫畫,從小就喜歡。我的作品首先是自己要喜歡,當然你的喜歡也非常重要。”沈敬東對繪畫出發點的表述直白且真誠,就像他的畫面一樣,不難懂,但只有真正看懂了才能會心一笑。
2004年起“北漂”至今,正好20年。到北京之前,沈敬東盼望著能夠有創作上的自由,現如今他都做到了。“這20年是我最想要的生活,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沈敬東對《藝術栗子》說。
文字|顧博、羅自立
圖片|北極熊畫廊、沈敬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