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PDL1 MMAE ADC(SGN-PDL1V (PF-08046054)) 作為Seagen研發的項目,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并不是很被認可,當然以目前的數據,也沒有可以力壓群雄的地步,但是逐步開始讓人覺得沒有那么差的效果。
再一個問題是,PDL1抗體臨床給藥劑量都是較高水平,ADC顯然到不了這個劑量。
但我們仔細再來看PDL1抗體PK情況,大概在3mg/kg左右,PK就已經達到線性水平。也就是說作為ADC的開發也許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劑量。
輝瑞在2024 ESMO中發表了其摘要:
背景
本研究旨在評估SGN-PDL1V的安全性、耐受性及抗腫瘤活性。SGN-PDL1V是一種新型的研究性抗體藥物偶聯物,能夠將單甲基紫葳毒素E遞送到表達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PDL1)的細胞中。
方法
SGN-PDL1V-001(NCT05208762)是一項1期研究,招募已接受標準治療后復發/難治的PDL1表達實體腫瘤患者(包括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三陰性乳腺癌[TNBC]及食管癌[EC])。要求患者具備可測量病灶(依據RECIST v1.1標準),以及ECOG表現狀態(PS)為1。在劑量遞增階段,患者在每21天的治療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接受0.5-1.75 mg/kg的SGN-PDL1V,劑量根據理想體重調整。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安全性/耐受性及藥代動力學,抗腫瘤活性為次要目標。
結果
截至2024年3月6日,共有55名患者接受了治療,中位年齡為60歲(范圍24-72歲);54.5%的患者為男性,72.7%患者的ECOG PS為1,54.5%為HNSCC,29.1%為NSCLC,14.5%為TNBC,1.8%為EC。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DLTs);1.75 mg/kg為最高劑量。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包括外周感覺神經?。?1.8%)、無力(18.2%)、疲勞(18.2%)和惡心(18.2%),大多數為1-2級。未觀察到免疫相關的TRAEs??傮w3級及以上TRAEs發生率為30.9%;最常見的3級TRAEs為中性粒細胞減少(7.3%)。因治療相關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療的患者占14.5%。在所有劑量和腫瘤類型中,研究者評估的客觀反應率(ORR)為27.3%(確認ORR為12.7%),確認反應的中位持續時間為7.9個月。自1.25mg/kg起觀察到客觀反應,與PDL1表達無關。
結論
單藥SGN-PDL1V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觀察到令人鼓舞的初步抗腫瘤活性。1期研究的招募仍在繼續。
雖然PDL1有廣譜表達,其ADC安全性并沒有太大問題,整體安全性可控。
尤其在NSCLC,1.5mg/kg劑量組,ORR為33.3%。HNSCC,1.75mg/kg也有不錯的效果,ORR為42.9%,但考慮到人數過少,另一方面毒性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PDL1的表達量不高,導致ADC本身內吞引起的腫瘤殺傷效果不佳,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治療的效果,相當于免疫治療+ADC,也有了不錯的表現。后續,還要再看看其OS情況。才能來佐證這一說法。
SGN-PDL1V 的PK也許還沒那么完美,后續更換毒素或者改變DAR值也還有一定的完善空間。
盡可能體現抗體本身免疫治療效果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現ADC內吞殺傷的效果。選擇偏中弱性的毒素,給藥劑量盡量提高一些,或許更為理想。
所以,PDL1 ADC可能還是有繼續探索的空間。
但換個角度來說,如果PDL1 ADC不能滿足PDL1抗體本身的完美的行使功效的劑量,同時也因為表達量不高,在后續同樣的適應癥中聯用PD1抑制劑的一線競爭中,是否能夠打過表達量更高的其它靶點聯用PD1抑制劑,還需要后續更多的數據佐證。
目前的數據來看,可能PDL1 ADC并沒有那么太差。當然對于某些適應癥并不是都表現出積極的效果,如三陰性乳腺癌。
公眾號已經建立讀者實名討論微信群,可以添加微信(zhuisu2210)后進群,添加時請主動注明姓名、企業、職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