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保守主義思想傳統中,有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即強調個體理性的有限性。中國古代的政論家通常將個體理性稱作“私智”或“一士之智”。為了彌補個體理性的不足,一些思想家強調傳統、習俗、慣例的價值,他們將優秀的傳統視為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或者推崇自發秩序,在他們看來,人類自發的合作勝過單一心智的設計;抑或,對于超驗秩序(例如天道、神明)保持敬畏。圍繞這一主題,我們發現中外思想家有許多不謀而合的論述,茲整理于下,供朋友們參考。
“加圖常常說,我們的憲制 (編者注:羅馬憲制) 比其他國家的憲制優越就在于這一點:那些國家的幾乎每一個憲制都是由一個人,即這些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制定者創建的;……而另一方面,我們的共和國卻是建立在許多人而不是一個人的天才之上;它不是一代人建立的,而是多少個世紀間由許多老前輩建立的。例如,加圖說,世界上從來沒有生活過這樣一個人,他具有把握一切的偉大天資;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況,即同代所有人的力量之匯合無須借助于實際經驗和時間檢驗就能為未來制訂一切必不可少的規定。” 西塞羅:《國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蘇力 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56-57頁
“人類在改善社會秩序的努力中,如果不想弄巧成拙,他就必須明白,在這件事上,就像以“本質復雜的有機體”為主的任何領域一樣,他不可能獲得主宰事務進程的充分知識。……自然科學的進步,使人類情不自禁地覺得,自己的能力正在無止境地增長,誘使人們不但試圖主宰我們的自然環境,甚至想主宰我們的人類環境,這就是危險所在。社會研究者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有不可逾越的障礙’,便應懂得謙卑為懷的道理,不至于再去充當那些極力想控制社會的狂妄之徒的幫兇;這種做法,不但會使他成為自己同胞的暴君,并且可以使他成為一種文明——它不是出自哪個頭腦的設計,而是通過千千萬萬個人的自由努力成長起來的——的毀滅者。” 哈耶克:《哈耶克文選》,馮克利 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608頁
“每100種新的思路,其中至少有99種,可能還不如它們試圖取代的舊傳統。一個人,無論他是如何光彩奪目或見識廣博,在他的有生之年,也不可能無所不知,總是能對他所在社會的習慣和禮俗做出明智的判斷和取舍。因為這些習慣和禮俗,是無數代人在許多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智慧與經驗的結晶。” 威爾·杜蘭特、阿里爾·杜蘭特:《歷史的教訓》,倪玉平、張閌 譯,馮克利、晏紹祥 審校,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50頁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87頁
“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 劉向:《說苑·建本》
“昭王曾孫政 (編者注:嬴政) 并六國,稱皇帝,負力怙威,燔書坑儒,自任私智。至子胡亥,天下畔之。” 班固:《漢書·地理志下》,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467頁
“不上順天心,下育人物,而欲任其私智,竊弄君威,反戾天地,欺誣神明。” 范曄:《后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302頁
“以一人之聽覽而欲窮宇宙之變態,以一人之防慮而求勝億兆之奸欺,役智彌精,失道彌遠。” 陸贄:《陸贄集》(上),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472頁
“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方孝孺:《深慮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