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與中國汽車抗衡”,這是三菱退出中國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三菱,這牌子在中國不說如雷貫耳吧,至少也是家喻戶曉。往前倒退十幾二十年,自主品牌們還在成長期時,用過不少三菱發動機。但現在看看,三菱汽車在全球的業務,除了北美和東南亞之外,都拉跨的一塌糊涂。但那都不重要。今天我們還是主要聊聊三菱在中國的故事,聊聊這個用發動機當了自主品牌教師爺的品牌,怎么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早期(引入車型,1973-九十年代中)
品牌退出中國,這事廣汽門兒清,菲亞特、JEEP、謳歌,都是大牌子,但三菱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
三菱在中國絕對算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典型。1972年中日關系緩和時,就被列為最早一批友好企業,后來幾十年間,跟一汽、五菱、臺灣省的中華、長豐、東南、哈飛、北京吉普、廣汽都發生過關系,還成立了兩個發動機合資公司:沈陽航天三菱和哈爾濱東安動力。
我們現在所說的三菱,指的是三菱汽車,而不是廣義上的三菱財團。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還是簡單介紹下。三菱是個極其龐大的集團,旗下業務包羅萬象,是日本第一大財團。
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成立的雜貨鋪,3年后改名為三菱商會。1887年,收購官辦長崎造船廠后,三菱開始在工業領域一路狂奔。到1917年,三菱仿照菲亞特Tipo3,推出了全日本第一輛量產車Model A,從此開始涉足汽車制造領域,日本也將這輛車視作國內汽車產業的開山祖師。
在此后的幾十年間,三菱斷斷續續的推出過不少汽車產品,期間還為了戰爭所需,代工過美國威利斯吉普車,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帕杰羅車系。
而三菱汽車,是1970年三菱與克萊斯勒合作的產物,前者為了進軍美國市場,后者為了適應石油危機,想要三菱的小排量車型。所以三菱汽車在三菱集團內部,只能算是比較邊緣的一個子公司,大概處在這個位置:
地位就跟《亮劍》里的天王老子一樣,基本沒地位。而且控制權在克萊斯勒手里攥了30多年,后來混得不好,多半也有這層原因,說學逗唱的本事只占了一個孝字。而且端著軍工的金飯碗,三菱集團多少也有點看不上汽車業務。
至于三菱在中國,正如剛才所說,七十年代初就建立了聯系。
1973年,三菱扶桑卡車就開始以進口方式到了國內,包括前期的FK/FM系列輕卡,以及后來的T850系列重卡,當年還不叫三菱,人們看中網上的字母,按拼音讀成米蘇必西,或者叫外號“小桑”。到九十年代,一汽根據這兩款車,先后仿造出了解放J3和J4,估計北方的貴賓們會比較熟悉,就是俗稱的解放小平頭,當年跟東風仿造日產柴的八平柴一起,扛下了早期的公路貨運市場。
八十年代中期,國內微面市場興起,三菱L100系列又成了不少國內廠家模仿的對象,其中就包括五菱。五菱前身柳州微型汽車廠的首款車LZ110系列,就是一比一復制產物,甚至早期版本前臉還貼著“柳州三菱”的字樣。
1986年,還沒遇到仰融的金杯,引進了三菱第五代Canter的駕駛室,長這樣。今天掛著金杯標的輕卡,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也是1986年,三菱在上海開了中國第一家分公司,并且開始少量引入第一代帕杰羅
加上北京、廣州兩個辦事處,中國業務的布局已經悄然展開。
到了九十年代,帕杰羅更新到了第二代,三菱也對中國市場有了更大的野心。為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三菱果斷把第二代帕杰羅導入國內,并選擇了兩條路:其一是合作生產,其二是技術轉讓。
先說合作生產吧。最早三菱是想通過廣撒網的方式,找不同廠商生產帕杰羅。所以九十年代前期,各種版本的帕杰羅遍地跑,比較著名的比如八閩、廣通、金程、三星等等,遍地是大王,短暫又輝煌。
到后來,這些廠家要么倒閉,要么就是產品質量實在太差,砸自家招牌。機緣巧合之下,三菱遇到了剛完成改制的長豐汽車,二者一拍即合,1997年花了將近6000萬入股長豐,雙方合作原版引進帕杰羅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外國車企第一次把一款車的完整知識產權轉讓給我們的企業,所以長豐發展出了獵豹品牌,以及黑金剛等一系列經典車型,并且質量也比之前那些版本強得多。
與此同時,三菱在東南沿海也被迫玩起了花活。臺灣省的中華汽車為了進入大陸市場,主動找上了福汽集團,雙方合資成立東南汽車。
而這個中華汽車,是納智捷的母公司裕隆為了跟三菱合資成立的企業,所以順理成章地,東南也有了三菱的車型,比如得利卡、富利卡,以及后來的一堆轎車。
1997年、1998年,三菱又分別成立兩個發動機合資公司:沈陽航天三菱和哈爾濱東安動力,前者主要生產4G6、A9系列發動機,后者則是4G1、4G9系列發動機以及F5M41變速箱等。巔峰時期這倆公司的發動機幾乎養活了一大半自主品牌,甚至當年“三菱發動機”還是個非常大的賣點。
再后來,三菱還跟哈飛和北京吉普合作過車型,哈飛賽馬,以及帕杰羅速跑和歐藍德EX。
有人可能疑惑,為啥北京吉普跟三菱能搭上關系?前面說過,克萊斯勒是三菱汽車股東之一,1998年戴姆勒-奔馳與克萊斯勒合并,而JEEP當時又是克萊斯勒旗下品牌,與JEEP合資的北汽和三菱從此有了聯系,就跟每次過年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親戚一樣,三倒兩倒總能扯上關系。所以在國內,還短暫有過北汽三菱這樣一家企業。
一邊是長豐獵豹,一邊是東南三菱,加上零零散散的進口。2003年,三菱年銷14萬輛整車,坐上了日系車在中國的頭把交椅。
聽起來挺離譜的是吧?其實也好理解,今天的日系三強,豐田2002年才跟天汽、一汽把賬算明白;本田只有雅閣和奧德賽;日產只有皮卡、藍鳥和少量進口車,東風日產2004年才成立;所以當時日系就只有一把交椅,其他都是板凳。
只是在后來的20年中,他們都從板凳換成了大沙發,三菱卻從交椅換成了板凳。理論上說,以三菱進入中國之早,知名度之高,不該混成現在這樣。那到底怎么回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