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在教師節之際,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事跡改編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正式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騰訊視頻同步播出。“看得我淚目了”“感動,張桂梅太偉大了”,追劇的觀眾紛紛給出好評,“辦女高困難一個接一個,可以想象現實中張校長會面臨更多難題”。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本劇開播首日熱度即攀升至前三,之后網臺熱度持續攀升,酷云實時收視率破2,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TOP1,登騰訊視頻站內電視劇現實劇榜TOP1。同時,劇集在站內評分高達9.6,是2024豆瓣最高分國產劇,可謂口碑收視雙豐收。
作為一部根據典型人物事跡改編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山花爛漫時》的敘事風格并不沉悶,反而極其生活化。
劇集對人物的塑造頗有驚喜,宋佳生動地將一個不顧病痛,將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的張桂梅呈現在熒屏上。劇中的張桂梅,有喜怒哀樂與個性,有為華坪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無私,也有見縫插針為學校“化緣”的“小心思”,這些都打破了觀眾對張桂梅的刻板印象,讓一個更具有生活感的張桂梅出現在大家面前。
01 深入理解張桂梅,詮釋人物精髓
劇集開篇,張桂梅著急趕路,等不及去上廁所的好友,不熟練地騎上“小電驢”,歪歪扭扭趕去村里,只為爭分奪秒地勸被迫輟學的學生谷雨重新回到學校。
東北人風風火火的個性初見端倪,這種急切,鮮明地反映出身為教育者的張桂梅,對貧困地區女子教育的重視。而讓張桂梅這一人物形象真正立住,則靠更多值得去細品的小細節。
比如,兒童院的孩子生病,張桂梅被醫生誤解并指責是“不稱職的媽媽”,她沒有否認或辯解,因為她將她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也內疚于沒有照顧好她們。再比如,十幾歲的學生谷雨打算輟學結婚了,張桂梅先是罵走上門提親的媒婆,再與谷雨父親寫了三萬塊錢的欠條,用一己之力承擔谷雨未來的教育與生活。當她被評上黨代表,要去人民大會堂開會,縣里撥了服裝費,她沒有為自己添置新衣物,而是把錢全部花在孩子們身上,買教學所需的電腦、買排骨給她們加餐。這些都是張桂梅為了學生教育所展現出的無私的一面。
宋佳表示,張桂梅校長的感人事跡,她的偉大、無私和她的精神力量在作品中都有呈現,同時也想讓大家看到張桂梅身上的性格魅力。從《山花爛漫時》來看,她的性格魅力不僅僅在于無私與奉獻,更在于她對幫助大山里的女性打破命運束縛、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執著與永不言棄的信念感。
02 做足扎實功課,在線還原變臉名場面
劇中有不少張桂梅“變臉”的名場面,比如她在飛機上遇到前來搭訕的同省黨代表,一開始并不想搭理,但得知對方是云南企業家時,她的態度立刻變得熱情起來,開始勸說對方捐助華坪女高,前后的反差感讓人物活絡起來,也讓追劇的年輕觀眾會心一笑。宋佳和張桂梅一樣都是東北人,為了更好地貼合角色原型,宋佳專門到華坪拜訪了張桂梅校長。臺詞上,宋佳既保留了一些習慣性的東北用詞,又貼合張桂梅在云南生活多年的狀態,夾帶了一些云南方言和南方音調。以及在一些動作表現上,例如走路姿勢,宋佳都盡力做到神似。好友形容張桂梅是“刀子嘴豆腐心”,她有虎、莽、直的一面,也有柔軟、細膩、誠摯的內心。
這也是《山花爛漫時》引發廣泛共鳴的情感核心。這部劇從女性視角出發,書寫真實女性故事,以更現代、更被年輕觀眾群體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做有價值、有內容的表達。
《山花爛漫時》拍張桂梅和山區的女孩們,更是在拍這個時代女性的自救與互助。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