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er Marlow/Magnum
利維坦按:
權威性父母在中文語境中總給人一種比較負面的印象,仿佛是那種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姿態,但其實和專制型父母相比,此處的權威父母更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子女有明確的期望,但在這個框架內,給予孩子的靈活性又是極高的。
其實結合之前《 》一文也不難發現,針對孩子的“安全主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開始顯現出對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心靈重創:焦慮、抑郁,不能從反對聲中吸取有用的信息、社交隔離等等等等。當然,也正如文中所言,在教育孩子的每個階段,父母也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地遵循著一套相同的育兒觀,但不管怎樣,讓孩子去犯錯、遭受挫折,應對痛苦,這是他/她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
在我兒子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時,他喜歡在我們家的車道上跑來跑去,直到不小心摔倒。這時他會扭過頭來看著我。如果我臉上露出擔憂的神情,或者我發出驚叫,他就會哭喊起來。如果我保持鎮定,他就會拍拍身子的土,站起來繼續跑。
? Tenor
意識到我可以如此強烈地影響他的心理狀態,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啟示。這個小小的生命依賴我去理解這個世界——不僅僅是如何系鞋帶或背誦字母表,還包括如何去感受。
多年后,當他上中學時,這個道理再次回到我的腦海。一天晚上,我兒子做作業時告訴我,一個同學對他很不友善。我的第一反應是立刻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給家長發郵件,聯系學校,要求采取行動(聯系老師會比較復雜,因為我是學校的校長)。但是,我沒有急著反應,而是停頓了一下?!斑@聽起來很難受。你是怎么做的?”
“我決定暫時不和他一起玩了,”我的兒子回答道,“我打算在午餐時間去踢足球。”
“這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我說,他便回去繼續做作業了。
這些看似普通的育兒時刻讓我意識到一個重要的道理:有時候,作為父母最好的選擇就是什么也不做。
任何年齡段的父母都能回想起第一次抱孩子時的感覺,那一刻你會想,哦,這就是那個我將要照顧的人。他們都會告訴你,沒有任何一條育兒經驗能夠完全讓你為這個新奇、神奇又令人恐懼的旅程做好準備。
為人父母既是充滿快樂的,也充滿挑戰,有時還會感到壓力重重。事實上,最近一份由美國醫務總監發布的建議指出,育兒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害[1]。報告列舉了多種正在使父母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的因素——從社交媒體的復雜性到對孩子安全的擔憂。
報告還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包括增加對兒童保育的投入和聯邦帶薪家庭假。毫無疑問,許多美國父母迫切需要更多的支持。
然而,這份報告忽視了每個父母都可以采取的一項重要策略: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在過度育兒,反而讓孩子和自己都陷入更艱難的境地?如果父母少做一些事情,孩子和父母的生活會不會因此變得更好?
我在學校工作了30年,見證了成千上萬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和他們孩子的互動。我經??吹礁改傅倪^度干預——剝奪了孩子通過奮斗和堅持所獲得的自信,同時也讓自己筋疲力盡。雖然我在職業生涯中一直見到這種現象,但現在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大多數美國人現在認為,年輕人不會比他們的父母過得更好。無論是大學錄取、工作還是住房,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都是更激烈的競爭。家長們都在努力確保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
? BYU News
從生理上來說,我們天生就希望避免孩子受苦,但看著他們受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為孩子清除前進路上的障礙,這些障礙對他們來說似乎無法逾越,但對我們來說輕而易舉。
這種沖動催生了關于咄咄逼人育兒風格的流行文化神話,包括“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在孩子遭遇危機時飛來拯救他們;還有“雪鏟父母”(Snowplow Parent),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一個習慣了父母介入的孩子會開始相信自己無法獨立行動,從而加劇焦慮和依賴。
我想為“燈塔父母”(Lighthouse Parent)這個概念辯護。
? Lighthouse for the Blind & Low Vision
燈塔性父母就像一個穩定可靠的引導者,為孩子提供安全和清晰的方向,但不控制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舉個例子:一個孩子放學回家,感到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來,并且因為小組項目的所有工作都是他/她一個人在做而感到沮喪,這個項目下周就要交了。
過度干預的父母會立刻提供一系列的建議:“為什么不分配給其他組員各自該做的事情?”“你應該把你的名字寫在你完成的部分旁邊,這樣老師就會給你記功?!薄拔乙o老師發郵件,讓她知道你做了所有的工作?!?/p>
這些方法也許能解決表面問題,但卻未能觸及根本問題。它們還無意間向孩子傳達了需要父母介入的信號。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被理解:“哇,聽起來壓力很大?!薄拔夷芸闯瞿阏娴暮芘Α!薄澳阌惺裁聪敕藛??”
就像燈塔幫助水手避免撞上礁石一樣,燈塔型父母為孩子提供明確的界限和情感支持,同時允許他們自由應對自己的挑戰。他們通過行動表明自己相信孩子能夠獨立處理困難局面。關鍵在于學會何時退后一步,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方法。
父母可以做出的最重要的改變之一是學習用傾聽代替我們想要解決問題的沖動。解決問題的心態專注于速戰速決,旨在平息或抑制孩子的情緒;傾聽則是允許情緒存在,而并不急于解決問題。傾聽教會孩子們如何堅韌,傳達了我們對他們應對挑戰能力的信心,無論這些挑戰有多復雜。
? Nappy Bag Store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必須從“老板”的角色逐漸轉變為“顧問”。在孩子年幼時,我們幾乎為他們做出所有的決定,從他們吃什么到什么時候睡覺(至少理論上)。逐漸地,我們拆除這些框架,塑造出能夠獨立生活的成年人,他們內化了我們的價值觀,并具備在社會中體現這些價值的能力。至少,這是我們的目標。
如果孩子從未有機會獨立,我們就有可能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面臨崩潰。孩子們必須經歷痛苦掙扎、不斷犯錯誤并從中學習,才能成長。事實上,學習任何技能——無論是編程、繪畫、還是體育運動——都需要不斷犯錯,才能最終掌握。
然而,在一個以資源稀缺為觀念驅動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可能會不自覺地接受這樣的信息:錯誤是沒有價值的。太多的孩子認為他們的父母只想要完美的成績單,而為了追求這個無法實現的目標,他們犧牲了成長的機會。
對于學生紀律問題,逃避承擔錯誤的現象最為突出。青少年會越界——這是成長的一部分。當他們越界時,他們會收到關于他們行為的反饋,理想情況下,他們會內化這些反饋,最終將這些價值觀變成自己的信念。當青少年抄襲論文或在舞會時喝醉,學校的一部分回應是紀律處分——這是一種提供反饋的方式。在當時,學生們并不會感謝我們施加的懲罰。我還沒見過被停課的學生會說:“謝謝你幫助我學到了一個將來在大學和生活中都能用到的教訓。”相反,他們會說:“這不公平”或“其他孩子也這么做了”。這時,父母需要與學校站在同一陣線,傳遞一個清晰且一致的訊息,以支持孩子的成長。然而,父母往往更關心的是孩子未來的大學申請,而不是讓孩子內化寶貴的教訓。當父母試圖控制孩子的結果時,他們是在用短期的勝利換取長期的成功。
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描述了三種育兒風格,后來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擴展為四種:專制型(authoritarian)、放任型(permissive)、冷漠型(uninvolved)和權威型(authoritative)[2]。
? MomJunction
專制型父母為孩子做出所有決定,幾乎沒有協商的余地。放任型父母通過設置很少的界限來避免沖突,通常導致孩子在紀律和專注上出現問題。冷漠型父母則是與孩子脫節,提供的支持少之又少。權威型父母允許一定的靈活性,將明確的期望與傾聽的意愿相結合。
權威型父母就是燈塔型父母。他們有明確的價值觀,但也愿意以各種方式將這些價值觀付諸實踐,他們能在關系結構和自主性之間找到平衡。研究表明,權威型的育兒方式對孩子的結果最好,往往可以培養出快樂且有能力的成年人。盡管這一框架看起來簡單甚至直觀,但太多的父母仍然難以采納這種方式[3]。
所有父母在不同的時間點、根據不同的情況以及自身生活中的變化,都會展現出專制型、放任型、冷漠型或權威型的育兒風格。但是,記住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待育兒,關注長期的結果而不是短期的解決辦法,可以減輕育兒的壓力,同時也為孩子帶來更好的結果。
沒錯,育兒確實會有壓力。但是,當我們相信孩子能夠自己找到方向——而我們作為穩固且支持的引導者——我們不僅減輕了自己的負擔,也賦予了他們蓬勃發展的力量。
參考文獻:
[1]www.hhs.gov/sites/default/files/parents-under-pressure.pdf
[2]iastate.pressbooks.pub/parentingfamilydiversity/chapter/chapter-1-2/
[3]psycnet.apa.org/record/1993-09271-001
文/Russell Shaw
譯/tim
校對/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4/09/lighthouse-parents-have-more-confident-kids/679976/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tim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