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海清、胡歌主演的電影《我本是高山》一上映,就引來了罵聲一片,被吐槽是在抹黑張桂梅校長。
今年,同樣是講述張桂梅創辦華坪女高經歷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由央視出品,一經播出好評不斷,首批評分出爐,拿到了9.0的高分。
同樣是拍張桂梅,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一、杜撰VS深度還原
都是講張桂梅的故事,而且網絡上還有大量關于張桂梅的采訪,影視作品可以進行藝術化加工,但不能脫離事實。
張桂梅校長當初創辦女高是為了感謝當地的村民,讓女孩們接受教育,走出大山,《我本是高山》將創辦華坪女高的初衷改為了懷念丈夫,一下子立意就低了。
采訪里的張桂梅是一個有大愛的人,給學生又當媽又當爸,既堅韌又細膩,飾演張桂梅老師的演員宋佳,以往的角色形象都走的是氣質路線,這次她完全不在乎形象,穿著簡單的衣服,不修邊幅,卻還原了最接近張桂梅老師的形象。
宋佳有跟張桂梅老師溝通了解過,發現張老師也有幽默親切的一面,這才立體地呈現出了張桂梅老師的性格跟精神。
二、胡亂改編VS真實事例
當初《我本是高山》被罵,在于電影中的事例并不真實。
被罵上熱搜的母親醉酒家暴的情節,原型實際上是常年酗酒的父親,屬于顛倒了性別,扭曲了事實。
《山花燦爛時》里,尊重了事實,第一集就是成績良好的女孩谷雨被酗酒的父親3萬塊錢就賣了,讓她這么小的年紀去結婚。
在張桂梅強硬的勸說下,終于把女孩接到了家中,讓她繼續讀書,不至于才十多歲就要去結婚生子,從此困在大山里。
張桂梅收留了很多女孩,但她的夢想不止于此,她還想辦一個女高,在她的堅持跟努力下,她的想法被關注到,得到了創辦女高的200萬經費撥款。
劇中有一個情節,張桂梅老師的獎金還沒焐熱,就花了快五千塊錢給女高的孩子們一人買一杯奶茶喝,因為她要為孩子們種下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這段劇情同樣來自于真實采訪。
三、粗制濫造VS真誠用心
《我本是高山》里,海清將張桂梅演得半死不活,苦大仇深。
實際上,張桂梅是東北人,自帶了東北人基因里的幽默風趣,讓她能在那段苦難的日子里得以撐下來。
雖然條件艱苦,老師們都不容易,但當有老師生病時,張桂梅主動讓老師請假去做手術跟休息,反而是老師不愿意請假耽誤教學。
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中,宋佳飾演的張桂梅甚至為姚小山跟魏庭云兩位老師準備了結婚基金,給無奈離開學校的隊友點歌,拉下面子去找企業家捐款,對著媒婆破口大罵,是一個重情重義、懂得變通的人。
《山花爛漫時》得到了張桂梅老師在現實生活中的力挺,華坪女高的學生還在劇中進行了客串。
但在看完《我本是高山》時,主辦方連續兩次邀請張桂梅老師發言,她都拒絕了。
一部影視作品是不是用心,張桂梅老師能感受到,觀眾也能感受到,《山花燦爛時》才是真誠的好作品。
劇中,華坪女高的學生們,沒有辜負張桂梅老師的期望,高考全員上線,創造了奇跡。
對于華坪的女孩來說,讀書給了她們更多選擇,有人入伍當兵,有人回到女高當老師,還有人成為了醫生,她們不再是只能困在山里被迫輟學結婚生子的女性,張桂梅老師改變了她們的命運。
結語
《山花爛漫時》是近期難得沒有爛尾的劇,劇情改編合理,不僅宋佳的表演出彩,劇中的學生跟老師的飾演者也都演技過硬,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了《山花爛漫時》,被劇中的“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這句話震撼到,張桂梅老師跟華坪女高的學生做到了,十分勵志。
作為今年難得的高分作品,《山花爛漫時》示范了正確的改編劇該怎么拍,怎么演,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改編和演繹,才是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