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企業秋招基本上已經過了大半程,這幾年大星一直在關注秋招,今年倒是發現了一個擠滿了年輕人的新路子——小紅書。
大星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以往的招聘活動,主辦方或者平臺是賺過路費的,至于企業和同學們是否真誠,是否滿意,那是你們的事。另外,一個招聘信息掛出來,所有求職的同學孤軍奮戰,大家都是競爭者關系。
而小紅書這次的秋招活動確實搞出了新意思。
官方搞了模擬面試,搞了面試輔導和邀請各大廠老板直接招聘直播,而年輕人們則在小紅書上分享著自己的求職筆記、攻略、面試經,如果有人陷入不良情緒,大家也會馬上站出來相互鼓勵。
這種方式很新,也很野。
因為它改變了大家已經習慣的老路子。簡單點說,就是人力用學歷標準初篩掉大量的應征者,希望用硬性門檻卡出一個池子,然后找出可能合適的應屆生,這種方式浪費了雙方很多時間。
而求職的同學們則因為信息不對稱,不知道自己應聘的崗位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具體需要展現什么,碰壁多了,慢慢變得愈發焦慮和不自信。
這種問題存在很久了,大家想一下招聘這件事,除了投簡歷變成了電子化,和電腦普及以前有很大改變嗎?
今年秋招小紅書的嘗試讓雙方信息對稱,也讓同學們準備充分,有信心去面對求職挑戰,在當下太重要了。
比如現在很火的AI公司月之暗面,在招聘直播的時候,告訴應屆生們文科生也可以進入AI行業,怕大家不信,他們介紹說上鏡的面試官丁丁就是文科生背景的產品經理。
大星看直播的時候覺得這種招聘形式不錯,丁丁說我建議大家要在各種場景下用一遍Kimi,也要多看看別人是怎么樣用AI的。
接連不斷的彈幕里,同學們除了問問題,還有人不斷告訴主持人,你的這句話我截圖了。
另一場直播面試里,知名廣告機構BBDO的招聘官告訴同學們,4A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一個年輕人到公司能做什么,除了這些,她說大家在面試的時候一定要多問問題,要有進攻性,特別是遇到HR,不要顧慮去問待遇。
大星剛畢業時就沒人給我要問待遇這樣的建議,以至于到了中金面試時特別緊張,領導問我為什么要選擇金融行業,我脫口而出:
報效祖國。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直播里滿滿的都是學長學姐的關懷。小紅書自己的秋招第一場面試中,何運晨拿出自己的簡歷,一條條拆解,告訴大家哪里該怎么表達,一張單面A4就行,不要太冗雜。
還有現在北京很火的酒吧跳海,他們用非常溫婉的方式告訴同學們,人生很長,不只有大廠才是工作,大家都可以來試試看做兼職打酒師,多一些人生體驗。
小紅書秋招「職」播季,一共25場,超過110萬人觀看了直播。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在小紅書的直播間中招聘者和應聘者平等互動,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及時反饋。
這種“超綱”的方式也激發了雙方的活性,在一次次問答里大家真的加深了相互理解。而且不是只有大廠,還有很多小紅書“職場”的熟人,如楊天真、劉思遠律師、Olga姐姐、馬吐蘭、許吉如jill等,通過直播給畢業生們更多未來職業規劃的建議、面試的輔導。
比如劉思遠作為一個“老”律師直接告訴應聘者,作為一個律師,腦子永遠比嘴重要,因為在博弈里,你要用腦子摸清楚對方的牌。
太干貨了,以至于下面彈幕里同學們一直在說,給她:
拿個奶茶喝喝啊!
作為一個商業評論博主,大星不想去寫一些大詞描述小紅書秋招的商業邏輯,還有為什么這么多知名企業和同學們參與熱情高漲,因為他們真的就是用各種方式在給同學們信息和信心。
這個氛圍傳播起來毫無成本,大星搜了一下,小紅書上關于校招信息相關的筆記,有超過4萬條;簡歷優化相關筆記超10萬條。形成了從圖文、視頻到直播的多層次職場內容,大家的互動非常立體。
社區氛圍好到很多過來人把自己在各種企業遇到的情況全寫成了筆記分享給學弟學妹,很多還都是野路子信息。不管是直播時還是直播外,彈幕和筆記里大家幫助大家的氣氛非常濃。
很多大廠的朋友這幾年都在研究小紅書,研究它為什么能在流量板結的時代吸引到這么多年輕用戶。
其實我覺得也沒那么復雜,年輕人要的一點也不多。一個努力保持平等、互動氛圍的社區,能夠在很多時候提供良性引導和幫助,這是技術應有的樣子,也是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關注星球視頻號,熟知寰宇人間事
加大星微信:Howbigstar 備注公司-職業
給我一個在看,我能撬動整個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